APP下载

汉代建筑设计的思想特色和风格特点

2022-05-17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礼制建筑设计建筑

尚 飞

上海品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国遗留了很多民族瑰宝,其中古代建筑发展历史更是源远流长,体现出各个朝代的社会环境、思想特色和风格。在众多古建筑中,汉代以独特的结构模式变化、构造特点引起了建筑设计师的兴趣,很多建筑师开始追寻汉代建筑设计背后的思想特色和风格,并将之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当今除了少量汉代石阙能保留至今,汉代建筑均已不复存在。但在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从汉代随葬的建筑模型和石雕壁画上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汉代的形制特征和建筑水平。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西汉晚期楼阁建筑取得重大发展,砖石建筑增多,屋顶出现了庑殿,悬山,歇山以及攒尖顶等多种形式。并能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作为各种构建的装饰,成为以后中式古典建筑的传统手法之一。汉代建筑体系的形成为我国建筑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石,至今很多现代建筑设计中都引用了汉代建筑设计思想。为了更好的发扬光大汉代建筑设计思想,文章对汉代建筑设计的思想特色和风格特点进行阐述,丰富有关汉代建筑的相关研究,也为汉代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汉代建筑设计思想背景

汉代是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朝代,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汉代成立以后,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开始奉行黄老哲学,休养生息、巩固民生,秉承无为而治,为当时经历了多次起义和战争的社会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思想束缚少,环境相对自由,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在这样的环境下,汉代思想发生了变化,董仲舒将阴阳家、法家等多家学说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儒术,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统一,汉武帝为了稳定局势,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了儒家的社会统治思想。建筑设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也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结合汉代的社会思想文化,汉代时期建筑设计的思想背景主要表现如下:

(1) 独尊的儒家思想

汉武帝时期,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统治者来讲,巩固政权统一是他们所关心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中融入了多家思想,成为包容性强的新的儒家思想,并成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儒家思想讲究的仁义、礼制、中庸、尊卑、等级等伦理道德等,不仅巩固了政治体系,彰显了皇权,也对当时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礼制、等级的影响,汉代的皇宫到民间私宅,从规划到建筑都体现出等级、尊卑的思想形态。汉代开始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进行组合布局,这种手法由于可以彰显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至明清达到巅峰。

(2) 天人感应学说

天人感应学出自先秦古籍《尚书·洪范》的“天人相感,阴阳相和”,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即天和人同类相通,互相感应,天不仅能干预人事,人也能感应上天。汉代的天然感应学说在董仲舒的完善下进一步发展,旨在督促统治者施行仁政。他认为,天象能够被人事所影响,特别是君主的贤愚勤怠,更能影响到天象。天人感应是对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的解释,是对人和大自然关系的阐述,也是古人对自然规律和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探索。在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下,建筑中体现了对天象的尊敬、敬畏,也体现出对自然环境、自然规律的尊重。祭祀建筑中的高台建筑便是最好的体现,正如《汉书·郊祀志下》所记载的“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高台建筑成为汉代流行的建筑形式,既是汉代礼制文化的反应,亦蕴含着神仙信仰与灵幻观念的社会世俗思想[3]。

2 汉代建筑设计思想特征

(1) 恢弘大气,能收天纳地

非壮丽无以重威,在这一理念影响下,也为了实现统治天下、威慑天下的目的,汉代用楼层建筑取代了木质结构、高台建筑,通过恢弘大气的空间彰显出建筑的威严。再加上汉代相信仙人好楼居,为了达到天人感应的目的,汉代的建筑大多高大、壮丽。同时汉代看重宇宙的研究,表现在建筑中便将建筑空间当做小宇宙,因此有了屋宇之称,设计的屋檐有反宇之意,能够接近宇宙和大自然。建筑中的空间不断开敞、宽大,以融入更多的宇宙,达到收天纳地的目的。

(2) 包容性强

汉代推崇的儒家思想是融合了多家思想的产物,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天人感应学说中的浩瀚的宇宙、讲究的天人合一也是包容性的体现。同时汉代盛行的地域文化,也体现了汉代社会思想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受这些思想的影响,汉代的建筑设计中思想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各地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包容性强的社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3)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受天人感应的影响,汉代的建筑设计思想中一直呈现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特点。建筑的主要材料以土、木为主,这些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因素,不仅容易取材,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对较小。很多地方也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巴蜀地区,由于地震较多,台基材料以方石为主,而在徐州很多建筑中都没有设计台基。

3 汉代建筑设计风格特点

(1) 建筑恢弘壮丽

恢弘壮丽,古拙粗犷,风格大气是汉代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一大风格。汉代建立后,秉承了秦制、以儒家思想治国。为了体现出天下一统、天子威严,汉代的宫阙修建时通过多层或提高台基的方式提升建筑高度,规模壮大,十分恢弘壮丽。以至于长乐宫、未央宫修建完成后刘邦在接受群臣朝拜时发出了“今方知天子之乐也”,真正体会到了天子威临四方的感觉。以未央宫为例,据《三辅黄图》记载“未央宫周围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虽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建筑早已蜡炬成灰,但从其遗址上依然能感受到无比恢弘的气魄[4]。

多层木构楼阁是木构建筑成熟的标志之一,汉代明器中常有三四层的方形楼阁,每层有斗拱承托的挑檐,其上置平座阳台,满足避雨遮阳和远眺的要求。造型凸凹有致、虚实相生,成为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亭台楼榭齐竞秀,妙笔绘就汉时风”就是对汉代建筑风貌的生动写照。汉代屋顶形式舒展而优美,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檐口、屋脊多直线。在汉代抬梁和穿斗两大结构体系也趋于成熟,进一步扩大了室内空间,增加了室内采光。

阙是汉代建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阙:门观也,一般立于高规格建筑的两侧,是身份的象征。根据阙修建的位置可以分为宫阙、城阙、宅阙、庙阙、墓阙等。如图1所示为两侧为城阙。阙的使用在汉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直到东汉末年才逐渐宽松,绅商巨贾也开始立阙,除了象征等级地位之外还可以用来登高、瞭望和警戒。

图1 许昌曹魏古城南城门

建筑中用到的瓦当,不仅在这一时期使用进入到鼎盛时期,特别是四神瓦当,设计的大气磅礴,富有张力和活力,体现出当前建筑的恢弘壮丽之美。即便放在今天,收藏界中也一直有秦砖汉瓦之说,足以看出汉代瓦当的价值。虽然砖在墓葬建筑中大量使用,但在居住遗迹中,瓦被大量发现的同时,砖的大量使用却严重滞后。

(2) 彰显出礼制典范

儒家文化作为汉代时期的社会统治思想,建筑设计中无处不在的反映着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中讲究的礼制、等级、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建筑布局、内容、外型设计中都体现出礼制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建筑设置了等级规定,形成统一化、规范化、尊卑有序而又不失错落感的建筑布局,如未央宫建筑正南北轴线对称,主体建筑居于中轴线南端,注重整体的均衡性。建筑内容上均设置了代表威严、等级的阙。明堂是君主祭祀、宣布政令的地方,明堂设计更是彰显了礼制典范,也成为历代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3) 地域文化特征显著

汉代建筑在彰显出儒家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彰显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特别是楚文化,影响较大。汉代流行的凤鸟脊饰便说明楚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屋脊饰,顾名思义,是屋脊的装饰,能够体现出建筑的设计特点。凤凰是楚国的图腾,备受崇拜。汉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通过祭祀祖先能够获得祖先庇佑。而楚文化中认为凤凰能够引领灵魂升天,因此汉文化和楚文化在此形成了交汇,汉文化中也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建筑领域中,便用凤凰作为屋脊饰进行装饰。一般正脊中装饰凤鸟,除了有消灾灭祸的象征意义外,还能增强建筑的雄伟壮观,增强艺术价值。

4 汉代建筑思想与特点在现实项目中的应用

汉代建筑思想对后世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会经常采用汉代建筑思想。尤其近些年收旅游经济的驱使,仿古建筑层出不穷。仿古建筑需要在建筑的形式上忠实反映该朝代的建筑特点,同时在结构、材料和工艺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技术满足当下的建筑规范。

许昌曹魏古城即是作者以设计总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修建的弘大汉代仿古建筑群。三国故事妇幼皆耳熟能详,许昌作为曹魏古都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因此市里决定以许昌护城河为界恢复汉代历史风貌,同时将以南大街为主轴,东至古槐街,西至察院西街,南北止于护城河,此范围内作为项目一期启动,是一条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时尚购物、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曹魏古城步行街。

项目引入汉长安城中轴规划理念,植入汉魏文化元素,以恢弘大气的建筑体现汉魏文化的韵味和历史温度。曹魏中轴起于南城门止于曹丞相府(由常青院士主持原址复建)和北城门,南北长1.3公里,依据不同的文化主题分为四大板块,依次为关圣春秋、文达天下,魏武英豪和铜雀花苑,打造南北贯通的步行空间。

以北城门为例,设计时严格遵循了汉代建筑设计中正南北轴线对称,居中而立。如图2所示为北城门的立面图。根据平面布局可知,该城门设计时采用了儒家的礼制思想。作为礼乐大国,礼制在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礼制已经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将礼制反映到建筑中,清晰的轴线关系,严整方正的平面布局形式,随处都体现出礼制。在图中,主建筑位于中心,刚好映衬了王宫居中,是礼制在人们思想观念中体现的一种。汉代建筑中的尚中原则,主建筑位于轴线上,次建筑位于轴线两侧对称,以此营造出主建筑的中心地位。图2的布局中则充分展示了这种尚中原则,继承了汉代的建筑思想的特点。

图2 北城门立面图

该城门不仅建筑布局上沿袭了汉代建筑的设计特点,在细节设计上也复刻了汉代建筑形制。如屋顶采用舒缓平直的重檐庑殿顶。顶部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顶两端略微翘起,具有质朴坚硬的特点。斗拱作为中式建筑最典型的要素之一在汉代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出土的石阙、明器和石刻中有大量的斗拱形象。按汉代的形制斗拱仅出现于柱头,采用一斗三升,构件粗犷起到实际的结构作用。瓦当也极具讲究,不同于明清尖尖的滴水瓦,汉代瓦当均为圆形,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云纹、隶书、神兽为常见纹饰。从西汉到东汉瓦当由张扬开放趋向保守内敛,也体现了汉王朝盛衰的历史。

曹魏古城中轴以汉魏文化为主线,结合市场需求,使其具有文化的高度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建筑更具有历史感和生命力。从传承历史文脉的角度落实更具历史性、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都市计划,成就许昌旅游名片。

5 结语

汉代建筑作为我国建筑史发展中的一大转折点,不管是建筑造型,还是色彩应用,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汉代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当时朝代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特征。以儒家文化为独尊的社会统治思想,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神话思想的汉代,摒弃建筑的实用性来看,汉代建筑融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富有智慧的古代人民,将他们的尊敬、敬畏以建筑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又彰显出他们顺应自然的特征。而赋予了丰富精神内涵的汉代建筑,为我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石。

猜你喜欢

礼制建筑设计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建筑设计的困惑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