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
2022-05-17廖望劭
□ 廖望劭
2月4日晚,2022冬奥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以“低碳、环保、简约”为理念,构思别出心裁,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匠心中饱含深意,画面呈现精美绝伦,向世界传递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
北京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了冬奥会,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如果说2008年北京夏奥会是中国在世界中心舞台上的闪亮登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则是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引领世界走出疫情阴霾,“一起向未来”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奥运精神、科技创新和中国文化元素,为我国对外传播理念和实践带来了的突破,
首先,对外传播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表达。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画面唯美,雪花里的中国年充满了浪漫想象,周礼下的迎客松欢迎世界来宾,人类雪花寓意着“协合万邦”。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北京冬奥会通过发掘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之间的内在契合点,将中国特色元素、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中国的传统智慧有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冬奥精神融为一体,做到以文化人,增强了民族、国家间的情感认同。以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圈粉”国际观众,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智慧。
其次,对外传播要将抽象的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具体化表达。“精神只有通过在一个可感知的物质性中获得实体,通过沉淀于一个载体之上才能作用于另一个人”。精神的表达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物质性载体来实现,如我国的长城与故宫、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巴黎卢浮宫等,它们无一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印迹,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标识之物。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场馆如“雪飞燕”“雪如意”“雪飞天”“冰丝带”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具体化表达。这些场馆充分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精神,契合了奥运赛事的要求,通过赛事的传播向全球观众传达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的吉祥、如意、开放的美好寓意,彰显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自信。
最后,对外传播要面向年轻人进行数字化转型。北京冬奥会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一届冬奥会,除了传统的电视和广播之外,以互联网及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成为北京奥运会全球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阿里云是国际奥委会重要合作伙伴,除了在内容传播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之外,还参与后期制作和发行等环节。社交平台、流媒体、视频分享网站等数字公司形成了新的全球传播网络,在这些新数字媒体的支持下,北京冬奥会的网络观赛规模远超历届冬奥会。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北京冬奥会期间,奥林匹克社交媒体账号被全球大量年轻人关注,粉丝数量增加了一千多万;在年轻人主导的Tik-Tok平台,“Olympic Spirit”话题标签下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1亿次。数字化媒体因用户数量巨大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数字内容传播速度快,互动频度高,而年轻人是数字媒体中最活跃的群体。我国的对外传播不仅要自己讲述“中国故事”,更要让外国人也讲述“中国故事”,这样的对外传播才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