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匡胤自导自演了陈桥兵变?

2022-05-17

中外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兵变赵普赵匡胤

□ 唐 博

关于兵变的权威版本

后周显德七年(960 年)正月初一,新年的喜庆气氛还没散去,北部边境传来紧急军报:契丹联合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政权,位于今山西省中北部,依附于契丹)进犯。这个时候,后周的决策层还在新老交替。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病逝不久,接班的小皇帝柴宗训年仅7 岁,还做不了主。主掌朝政的,是符太后和以范质为首的一班大臣。符太后年轻,没什么政治经验,范质不懂军事。他们开会研究来研究去,还是得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由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赵匡胤率军北上,迎击来犯之敌。

赵匡胤立即着手准备。第二天,他就把副手慕容延钊派了出去,率领先锋部队先走。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三,他亲率主力离开开封,渡过黄河,抵达了陈桥驿。这是首都开封东北方向的第一个驿站。

这天晚上,大军就停在陈桥驿休息。赵匡胤喝多了,睡着了。据说,鼾声如雷。不过,他手下的一帮人没闲着。军士苗训略懂天文,说看到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的奇异天象。这种号称有“两个太阳”的天象,其实就是日晕。不过,从苗训嘴里说出来,意思就变了:底下那个大太阳要吞掉上面那个小太阳!

在那个迷信的年代,既然大太阳吃掉小太阳是天意,大家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舆论共识:拥立赵匡胤当皇帝。

禁军将领们商量到后半夜,打定主意,然后一起冲进了赵匡胤的寝帐,把他摇醒,请到前厅,摁在帅位上,强行给他披上了黄袍。众将跪倒抱拳,山呼万岁之声响彻驿站内外。这是要逼迫赵匡胤答应将士们的要求:改朝换代当皇帝。

赵匡胤睡眼惺忪间只好就坡下驴,“被迫”做了皇帝。黄袍加身后的赵匡胤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全军回到开封后,不准滥杀一人,尤其是皇室成员、公卿大臣。大家满口答应。而后,全军离开陈桥驿,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掉头返回开封。

进城之后,赵匡胤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接管了后周政权。龙椅上的皇帝,从7 岁孩童换成了这位披着黄袍的禁军统帅。他改国号为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上面讲述的故事经过,是陈桥兵变的权威版本,主要出自南宋历史学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看起来,陈桥兵变似乎是一场事先没有准备的突发事件。但它真就是横空出世、突然发生的吗?

谁是兵变的主谋

宋人王明清在《挥麈后录》里说,赵匡胤在出征之前,曾把老母亲杜氏以及其他家属都藏在寺庙里。后来陈桥兵变,赵匡胤率军进城,只有将军韩通抵抗了一阵子。当时,韩通打算到寺里绑架或者屠杀赵匡胤的家属,在寺内和尚们的保护下,其家属才得以幸免。

如果赵匡胤没打算发动政变,何必要在出征之前把家属都藏在庙里呢?其实,后周也是通过政变建立的王朝。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原是后汉的将军,由于跟皇帝闹翻,索性出走,发动兵变。可是,他并没有事先安置好家属,结果被后汉的皇帝全部诛杀。搞得郭威当上皇帝之后,竟然没有亲儿子可以传位,只能把皇位传给养子柴荣。前车之鉴,赵匡胤不可能不当回事。

其实,陈桥兵变发生之前,社会上已经在传赵匡胤可能要发动政变了。据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就在赵匡胤出征前,京城就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获悉这种传言后,赵匡胤非常害怕,赶紧跑回家,问家里人该怎么办。这时,赵匡胤的姐姐挺沉得住气。听到这话的时候,这位姐姐正在厨房干活,她面色铁青,拎着擀面杖就跑出来,追着赵匡胤边打边说,大老爷们碰见事,自己定就得了,干吗喊出来吓唬家里人?这番话怼得赵匡胤哑口无言。

赵匡胤发动兵变,回到京城,在众将簇拥下准备受禅。由于事出突然,禅让仪式没有任何准备,连禅位制书都没有。就在这个乱哄哄的当口儿,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不慌不忙地从袖筒里掏出早已写好的禅位制书,得意洋洋地交给了赵匡胤。陶谷没有参加兵变密谋,他之所以能有所准备,靠的就是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机灵劲。

再瞅瞅那黄袍,那可不是普通的一块黄布,而是真真正正的龙袍,试问军中的一群大老爷们,怎么能在一晚上的时间里赶制出一件龙袍?!明代成化年间高官岳蒙泉在《绿雪亭杂言》中这样写道:仓卒陈桥兵变时,谁知不与恐难辞。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让一群大老爷们或者是一些绣娘来赶制精致的龙袍?男的做不好,女的不敢做!

种种迹象表明,陈桥兵变之前,赵匡胤是做过精心策划的。

谁是赵匡胤的“帮凶”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陈桥兵变能成功,离不开赵匡胤的几个助手,包括赵光义、赵普、石守信等人。其中最大的功臣,当属谋士赵普。为这场兵变,赵普究竟做了什么呢?

第一,帮助赵匡胤成功上位,掌握舆论主导权。几年前,周世宗柴荣在批阅文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几个字。他很震怒,也很郁闷。因为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既是他的姐夫,又一向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会造反呢?可是,“点检作天子”的传言让柴荣很敏感。于是,他当机立断,让亲信将领赵匡胤取代了张永德,以绝后患。这块木牌究竟是谁放进去的已经无从知晓,但是把“点检作天子”的传言变成尽人皆知的社会舆论,赵普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二,设计虚假军报,把兵权骗到手。大过年的,契丹和北汉居然联合进犯。这样的军报如果细究起来,根本经不起推敲。不管怎样,契丹和北汉的将士也要过年。如果真选这个时候出兵南下,谁都会闹情绪的。更何况,此时契丹的皇帝辽穆宗号称“睡王”,整日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哪会突发奇想,派兵南下呢?

军报果然有假,等到赵匡胤回到开封,当上皇帝以后,契丹、北汉南下进犯的军报再也没有传来。这份军报给陈桥兵变创造了两个有利条件:其一,赵匡胤以抗敌为名,把京城附近最精锐的部队合情合理地调了出来,掌控在自己手里。其二,他把慕容延钊安排成先锋官,率先打发出去,免得他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添乱。毕竟慕容延钊是禁军二把手,有能力跟赵匡胤分庭抗礼,不把他打发出去,万一闹腾起来,局面就难收拾了。而这份虚假军报,就是赵普设计制造的。

第三,用“长保富贵”说服全军将士。在陈桥驿,赵普和赵光义主动找来几名将领,进行了一番慷慨陈词。他跟大家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改朝换代是天意,天命难违;第二层,皇帝宝座,咱们不抢,盘踞各地的节度使也会来抢,到时候天下就乱了,大家什么也捞不着;第三层,咱们发动兵变,只要能秋毫无犯,稳住京城,就能控制全国,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共享荣华富贵了。赵普这番宏论,说出了将士们的心声。大家当兵打仗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过好日子吗?有赵普这番动员,将士们自然鼓噪而起,主动给赵匡胤黄袍加身。

猜你喜欢

兵变赵普赵匡胤
陈桥兵变
赵普读《论语》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不当皇帝就听话
贤相赵普
不可替代
陈桥兵变
一赏一罚的用意
气坏皇帝的宰相
叶剑英平定香洲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