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
2022-05-17段焕何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学科知识的教授,还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德育适当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就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
作者简介:段焕何(1991—),男,江苏省南京市丁家庄小学,一级教师。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适当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学正处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想要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则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开展德育工作。德育无法在短期之内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需要教师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其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长久持续地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升。
德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而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德育可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提升,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推动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科学合理地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才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难点
国家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各小学也积极进行了德育方面的探索与改革,但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学德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小学开展的德育教学只局限在德育课程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方面。虽然一些学校意识到将德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但是大多数学科教师还是以本学科的知识讲解为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大多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会将重心放在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上,对德育渗透抱有应付的心态。同时,虽然部分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德育意识,但因其自身并不具备专业德育知识,因此无法很好地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只能生硬地向学生开展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也会导致数学课堂的进度受到影响。总体而言,小学德育工作的局限性过高,虽然学生通过学习能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但多数情况下学生只停留在简单地获取德育知识上,并不能将其很好地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思想品质。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突破小学德育工作的局限性,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德育的价值。
此外,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已有较长时间,但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依然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主导着课程的流程,课堂中未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德育渗透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上述种种情况使小学数学课堂未能给德育的渗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小学生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教师在授课时要仪态良好、衣着整洁,使用文明用语,态度认真积极。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注意德育知识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数学课堂上,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有效渗透德育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积极投入数学活动,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受到道德教育。
(三)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有策略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时一定要讲究策略性,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将德育知识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避免强制性或反复性渗透,导致学生对德育产生反感。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时,教师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知识。
(五)结合学生实际经历渗透德育知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和人生履历不够丰富,因此对很多事物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帮助学生从宏观视角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与德育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融会贯通,能够在探索数学奥秘的同时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四、德育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自然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和思政课程是不一样的,数学教材的内容中并不是处处都包含着与德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找到合适的渗透点,才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机会向学生渗透德育。比如,在“时分的认识”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并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之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渗透德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在“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或是市场买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人民币,并使学生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此外,在开展“比例尺”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我国耕地面积占比不大,但我国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国家稳步发展,以此来渗透国情方面的教育。教师通过举例使学生不但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合适的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更多的道德教育。
(二)通过数学训练渗透德育
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答数学题目时要做到一丝不苟。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这一良好习惯,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步入社会十分有利。此外,教学练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正视错误、克服困难的优良品德。
比如在进行数学计算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审题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先检查一下自己抄写的题目是否正确?这道题的计算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是否能够简便计算?”在学生计算数学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地对计算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检查,在出现错误之后及时矫正,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能够通过计算题的练习逐渐养成认真计算、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依托数学历史创设德育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因此小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兴致不高,在学习时过于被动,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及年龄特点创设数学知识与德育结合的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历史故事,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
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相关知识时,便可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发展历史,使其在倾听数学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数的重要性,明白分数是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优秀文化遗产,而我国更是较早使用分数的国家之一。教师通过分享这一历史故事可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自然地从历史故事过渡到课堂教学中,完成新课知识的导入。又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将数学家祖冲之的生平事迹和其数学研究成果一一介绍给学生,也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及其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从祖冲之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和学习他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借助历史故事进行数学新知的导入,可使学生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白数学学习便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对新知识的创造,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四)以实践教学开展德育
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挖掘,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深度结合数学教学与德育,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的讲解时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画、量、算等亲身实践使学生能够逐渐培养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意识。之后教师要进行动态教学,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有深刻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并使学生逐渐养成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思维,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比如,在进行“有余数除法”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加以锻炼,出示以下题目:“34÷9=3……,最大余数是几?最小的余数又是几?”并让学生将全部的算式过程都写出来,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是运动和变化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爱国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展数学教学,并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德育知识,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角的分类”的相关知识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红领巾、篮球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适当渗透爱国教育,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物品进行测量,计算它们的周长或面积等。这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较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逐渐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结语
綜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使德育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提升其道德修养,并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今后学习和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俊廷.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魅力中国,2021(06):42.
[2]彭燕平.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传奇,2020(01):111.
[3]王迎春.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5):90.
[4]董晶.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渊(小学版),2020(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