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成长注入“红色”力量
2022-05-17王立华王莉艳
王立华 王莉艳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在采用常规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将其贯穿到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助力教师成长。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做好“三个坚持”,即坚持思想铸魂、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努力为教师成长注入“红色”力量。
一、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铸魂育人,明确方向,培养出一支铸魂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强化理论学习。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是“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之一。一是固定学习时间。学校坚持每周半天的集中学习制度。每位教师轮流做领读人,领学后结合实际工作展开讨论,坚持学以致用。二是精选学习内容。学校组织教师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学习教育规定的内容。学校每年安排专人整理当年度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并结集成册,每位教师人手一本,利用寒假时间集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统一检测学习效果。三是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采取自学、集中学、党员教师领学、书记上党课等方式,帮助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提升常态化理论学习效果。
开设名师讲堂。学校每学期开设一期“名师讲堂”,推选有故事的优秀教师走上前台,讲述自己奉献学校、精心育人的好做法,树立榜样。至今已有18位教师登上“名师讲堂”,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县委教育工委开展的“党建引领、思政铸魂”项目中,我校名师执教开学第一课《你好,少年》,突破“一间教室,40分钟”的传统模式,让思政讲堂喜闻乐见,为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学校依托校内四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和思想素养,强化理想信念。
编演原创情景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党委组织党员教师编创《永远跟党走》情景剧,在创作、编排、展演的过程中不断内化“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的信念和要求。情景剧《灯塔》在临沂市“我来讲党课”中荣获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市精品党课报告会。去年,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积极创新学习方式,以情景剧《传承》为题回望党的百年之路,活学活用学习成果,有力提升了学习效果。
系列活动让全校教师认清了当下中国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价值导向,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需自觉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统一起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观。
文化涵养。学校非常重视文化的力量,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如“二十四节气”课程、传统节日课程;成立春草诗社,结集教师诗文,争创“齐鲁诗教先进单位”;定期开展沂蒙精神主题讲座,弘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组织教师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地现场学习,充分利用县域红色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红色素养。同时,学校依托“学习强国”“灯塔大讲堂”等平台,丰富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对师德师风的涵养功能,坚定教师的文化自信。
课堂育德。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将立德树人融入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俯身倾听、静待花开,尊重差异、激扬生命,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是莒南县第一小学全体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学校注重集体备课,要求教师立足学科,深入挖掘德智体美劳各育的育人点,树立学科内和跨学科融合育人的理念;学校积极开发、实施“五心”(感恩心、包容心、责任心、自律心、进取心)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让课堂成为涵养师德的重要渠道;学校立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五育融合’实践路径的研究”,探索小学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环境育德。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秉承“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学校注重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比如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由党旗团旗队旗组成的三面旗帜雕塑,建成红色莒南长廊、英雄长廊、中国革命精神展厅、党史学习教育长廊等,教师身处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学校里最靓丽的颜色是红色,精心设计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时时、处处激励着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典型树德。一是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学校已连续七年坚持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影响、带动了全体教师,传递了正能量。隆重的表彰仪式给所有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其中“感动”是最主要的元素,“立德”是最重要的标准,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导向,已成为学校典型树德的一张名片。二是评选月度教师。根据月度量化成绩,关注多个维度和特色发展,每月评选一位月度教师。只要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就可入选。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强力推出,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营造争当月度教师的良好氛围。三是培养红烛教师。学校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与作家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的创作地莒南县岭泉镇马棚官庄村结对帮扶,组织教师志愿服务大队,统一标识,定时去村里开展送教、送报告、送书籍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各类典型评选。学校积极推荐教师参与各级道德模范、好人、最美教师、最美劳动者、劳动之星等评选,努力扩大社会影响。
总之,学校通过文化涵养、课堂育德、环境育德、典型树德等方式,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的思想共识,使全校教师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
和党员教师作用
加强党组织建设。学校现有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一是将支部建在校区上,党小组建在年级上,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学校党组织配备了纪检委员,进一步规范支部建设,建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使其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成立“灯塔e站”,设立专门管理员,规范组织生活;四是成立党代表工作室,引领全校党建工作创新开展。学校第一教学党支部成为临沂市首批20个五星级党建信息化示范点之一,学校党委被评为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学校“润心向党”党建品牌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校100个党建品牌示范校。
实施青蓝工程。学校制定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资深老教师和新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组织各种活动培养青年教师,并纳入青蓝工程考核目标。通过以老带新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旨在用党员教师带动群众教师,建立起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学校青蓝工程由原来的只重业务指导转向现在的理想信念引领和业务指导并重。“做一名教师容易,做好一名党员教师不容易,因为不仅要树教师的形象,还要树党员的形象”,这是党员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青蓝工程开展至今已有九年整,一共有153对青蓝师徒,他们已经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全校營造了谦虚好学、结对成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评选优秀党员。学校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名党员教师带动一个教研组、一个学科组发展的氛围。党员教师佩戴党徽上岗,亮身份树形象。学校各种值日表上,党员教师名字的前面标有醒目的党徽。如今,“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已成为党员教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每年“七一”前夕,学校根据党员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和各项活动情况,依据积分,评选优秀党员,让其享受校级优秀教师待遇。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教师成长注入“红色”力量,使其尽快成长为“四有”好老师,是学校发展的不懈追求。
【王立华,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小学党委书记、校长;王莉艳,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小学少先队辅导员】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