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进校本教材之“底层设计”不可或缺
2022-05-17张军
为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制定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了全方位阐释和规定,并对各学科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作好了顶层设计、提供了行动遵循。应当看到的是,《指南》对革命传统进国家课程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但考虑到地方和学校差异,未对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进行统一规定。这并非表示校本教材不重要,恰恰相反,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要真正落实好,校本教材这个“底层设计”不可或缺。
一、要充分认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
校本教材的重要意义
(一)校本教材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波澜壮阔,成就非凡,形成了丰富的革命传统内容。因此,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和载体形式也必定是开放的、多元的,这为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个地方、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选择校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和载体形式时,应结合学校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编写出科学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校本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须进行广泛调研,认真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一线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他们对如何能更好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最有发言权。选取什么样的内容合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适宜,学科教师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教师落实革命传统进中小学校本教材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三)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身边的课程
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对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重新架构和再加工。“天边的不如身边的,本土资源如果能利用好,可以获得单纯的文本材料无法收到的育人实效。”校本教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让课程教材文本与当地现实生活素材、原始素材之间完成对接融合,从而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性。在开发校本教材和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身边的本土资源进行主动重组和活化,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唯如此,学生才能获得“喜闻乐见”的身边课程,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乐于学习。
二、要认真把握革命传统进中小学
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
(一)凝练革命传统内容,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指南》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国家课程的基本原则中规定:要全面梳理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统筹兼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反映革命传统形成、发展的连续性、延展性、时代性。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把握上述原则。“有针对性”是指学校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时,应做到统筹兼顾、全面系统;在选取进校本教材内容时,应做到整体规划、重点突出。重点考察在国家课程教材和地方课程教材中未涉及的人物事迹,结合本校实际加以选取。学校要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总结凝练革命传统主要内容,保证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下,校本教材主题内容不跑偏、不走样。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
从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内在,是学生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只有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才能保证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做到有效率、有效果。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将一体化设计和分学段安排相结合。“一体化设计”应做到对革命传统教育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宏观把握、一体化设计,体现出连续性和内在联系性,而不是零碎的、单个的,毫无关联地任意堆砌、随便组合。“分学段安排”是要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和呈现方式,体现一定的进阶性,同时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的总体要求、核心思想贯彻始终。
(三)结合校本教材特点,注重有机融入
在校本教材中单纯机械式地载入革命传统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但是如果能做到有机融入,就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需要中小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依据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传统的重要人物事迹、重大事件、故居遗址遗物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使校本教材总体布局科学有序,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重要作用。
三、要严格甄选革命传统进中小学
校本教材的主题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校本教材在选择革命传统的主题内容时,要注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内容,搜集学校所在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族解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使学生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可能有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另外,校本教材内容可适当吸纳学校当地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充分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眼见事实,从内心深处体认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夯实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两个维护”的重要意义。
2.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不是幻想,而是我们共同的远大理想。为了引导学生自觉成为这一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学校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有关知识纳入校本教材,结合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通过党领导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生动事实,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科學决策,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疫情防控战;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有侧重地将疫情防控成果和脱贫攻坚成就等内容纳入校本教材,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从而教育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不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中国革命历史和建设历程中那些体现实事求是精神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纳入校本教材,可以让学生明白空谈、虚夸、照搬都是行不通的,要想取得成功胜利,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才能少走错路、弯路,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康庄大道。
5.革命斗争精神。当代儿童青少年生活在和平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之以往优越许多,由此也催生出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及对于出现的各种困难挑战不敢面对和担当的思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结合党史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把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有机融入校本教材,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让他们真正树立新时代的革命斗争精神。
6.爱国主义情怀。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时对于学生来讲,在他们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尤为重要。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可以把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或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进行有选择性的编入。另外,作为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精神的“女排精神”,也可在校本教材中予以适当安排。因为“女排精神”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范围,它承载了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标识。
7.艰苦奋斗传统。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继承发扬艰苦奋斗传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学校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作为校本教材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党史中培育自强不息的吃苦精神,在学习脱贫攻坚中体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学习乡村振兴中领悟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
综上所述,革命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应深入探究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和实践路径,而做好校本教材开发这项“底层设计”正是其中重要一步。我们看到,《指南》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而未对校本教材提出过于具体的要求。这一处“留白”,正为学校落实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做好校本教材开发这个“自选动作”,是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工作的一步“妙招”,也是开展特色办学、创办特色学校的一個特殊切入口和着力点。
【张军,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主任】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