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障碍及其实现路径
2022-05-17李荣娟刘祥艳贠东阳
李荣娟 刘祥艳 贠东阳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良好的、优质的、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融入大学生教育,既体现了对红色文化特质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也是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但在融入过程中,由于存在时空因素、情境障碍、载体限制以及属性上的差异,导致融入不顺畅、不适应,出现了部分难题。为此,我们需要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握红色教育教学规律,构筑红色教育工作体系,努力探寻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有效路径,才能促进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红色文化 大学生教育 融入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资源。[1]红色文化资源因具有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而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因具有明荣知耻价值导向和高尚品德重要内涵而成为道德情操教育的优质资源;因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要素和独特的情感感召力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因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特征和情感熏陶内在功能而成为情感教育的优质资源。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指明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方向。[2]新时代的大学生既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又亟待加强情感培育。因此,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传播科学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为学生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项强基固本的宏大工程。[3]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高校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实施阶段推进模式,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深化课程综合改革,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开创育人全新局面。[4]随着中央及各部委文件和指导意见的出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探索也在各地纷纷呈现。比如,北京市通过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的方式和红色“1+1”活动,挖掘红色资源,引领大学生德育;上海市推出了“红色文化”修身路线,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河北省通过举办“红色回响”主题作品展、筹建校内红色文化馆等方式宣传红色冀文化,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江西省则通过塑造江西红色品牌,鼓励高校学子走进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创业史,传播红色文化,感知时代责任。各省市在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融入的方式方法,力求形成协同效应。本文在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重要性做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各种瓶颈和障碍,并提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障碍
(一)德育方面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主要通过发挥红色文化的理论与价值功能、提升红色文化的实践有效性、搭建完善的德育平台以及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来实现。[5]红色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缓解负面情绪、激发爱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加强情感沟通密不可分,并能够实现教育的多元化。但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由于存在时空因素、情境障碍以及载体限制,导致融入不顺畅、不适应,这需要从德育价值、机制建构、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着手,为融入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支撑。
(二)智育方面
红色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优质的、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智育,体现了对红色文化特质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同时也是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6]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智育要面向新时代,具有创造性,富有感染力。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智育的制度和方式,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和转化提供良好条件。妥善处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智育的各个环节,分析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智育之間的关系,这需要解决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多方面问题,以大幅提升智育效果,达到良好育人的目的。
(三)体育方面
红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从属于红色文化,具有典型的革命性和教育性特征。[7]在高校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的教育理念引导下,红色文化与大学生体育之间相通互融的关系可以表述为: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得以使大学生身体力行感悟内在文化精神,进而顽强其意志、端正其态度;通过大学生体育得以使其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既可以持续推动体育新课程改革,又能够促进学生对红色体育的认知和赞同,激发学生对红色体育的热爱,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传播优秀体育精神,促进红色体育文化发展。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过程中,如何设计合理的融入途径与方式,如何进行红色体育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如何分析和评价融入效果,这些问题亟待予以解决。
(四)美育方面
高校美育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培育纯洁道德,构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8]红色文化蕴含积极、丰富、高尚的美育内容,充分挖掘富于精神之美与价值之美的红色文化资源,继承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探索美育理论本质,促进其创新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高校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才成长,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随着高校美育研究的持续开展和对大学生美育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以“扎根时代、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作品、艺术作品走进美育教学中,在发挥美育教育作用的同时,也在打造文化软实力,续写中华美学精神,形成自信和认同。但由于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美育之间存在属性上的差异,导致融入过程中出现部分难题,这需要从红色美育的途径方式、保障条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为融入提供良好保障。
三、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德育路径
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首先,发掘红色文化的实践形态,结合其自身具有的鲜活性特点,使之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红色文化的行为呈现,进而突出其体验性和感悟性,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通过总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教学经验和规律,实现红色文化理论与价值功能的发挥。其次,丰富传统教育教学内容,通过红色育人项目、红色讲座论坛、红色主题活动等方式,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德育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并借助地方红色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红色德育平台,使红色文化教育持续熏陶和影响学生,进而成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最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每个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动。再次,将红色德育内容与高校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品牌课程、凝练教学品牌,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和专题课程,围绕地方红色资源开设选修课程,并通过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和教材开发,创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内化为教学资源的根本转变。最后,依据红色德育实践教学的区域性特点,充分发挥区域红色资源禀赋优势,既可以借助主题育人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也可以通过系列育人工程,形成基本教学经验和育人工作体系。此外,红色文化育人手段要灵活并具有特色,不拘泥于形式,例如“三下乡”“现场实践教学”“星火引航计划”等都是良好的尝试和探索。总之,我们可以通过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搭建红色德育平台、完善红色德育课程教学和红色德育实践教学等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从而丰富高校德育建设的内涵,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把握德育教育教学规律,构筑红色德育工作体系,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融入成效的逐步展现。
(二)智育路径
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智育,首先,要在认清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完整的融入智育的课程体系,即对融入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合理规划和有序安排,并充分考虑教学工作开展的多样性和自组织性,逐渐形成稳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将红色文化专题体现在教导与学习的全过程,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匯渗透,并通过“激励—建构”的模式传达知识、传递信仰,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其次,要打造丰富的红色智育课程资源,在对区域红色资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库,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利用红色资源的优势和重点,适时成立红色学科和红色智育研究中心,筹办现场教学基地,并可利用第二课堂等方式,促进红色智育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再次,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推动红色智育实践教学,可以依据现场教学设计,借助亲身体验的方式,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智育相结合,鼓励受教育者领悟,拉近时空距离,再加之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达到显著育人的效果。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支撑的实践科目,应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专业实践体验的效果,强调课程思政目标和专业教育诉求的同时实现。在红色智育课程教材建设上,可将红色资源作为教材建设的基本素材,并通过学科渗透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转化。最后,正确认识红色师资培训在大学生智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建立顺畅的培训机制,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以上的红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红色智育课程资源建设、红色智育实践教学改革以及红色师资培训机制健全,促进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智育的有机结合,在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教育,提升综合效果。
(三)体育路径
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首先,要运用红色文化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表现出的与体育教育有关的情感与行为进行红色德育和思想引导,辅之红色体育文化宣传,在条件具备时通过校园网络,打造以红色体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网络阵地,并引入与自强不息精神相关的比赛项目,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自豪感,以此达到弘扬红色体育文化和“育体”与“育人”相结合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各种红色体育设施,通过独特的校外自然环境和校内模拟环境,开展红色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情境感,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红色体育文化创新。再次,在红色体育课程教学方面,积极开发与红色文化紧密衔接的体育类校本课程,在充实课程体系的同时,改革体育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在不具备开发校本课程时,部分章节的融入乃至某个知识点的融入,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育人目的;在红色体育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合主题体育竞赛、主题课外体育活动等方式,强化思政教育,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借助实验、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式,评价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的实际成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评价、归纳、总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的经验,并对不合理环节及时纠偏,从而确保融入目的的实现。研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选择恰当的融入途径,不断加大对红色体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并及时评价融入效果,最终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炼,合作能力得到加强,也为红色文化内涵注入新的内容。
(四)美育路径
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首先,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打造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红色文化平台,深度剖析红色文化的本体特征和内在动力源泉,详细诠释高校美育的重要基础和生动实践,发挥平台优势,围绕重点对象,实现群体感化。重视学生社团的抓手作用,利用好学生社团,比如红色经典音乐社团开展各种红色实践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其次,通过筛选和重组的方式,将展现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展现革命的艺术形式融入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中,形成红色美术资源、红色影视资源、红色歌曲资源与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渐开发出具有特质的课程体系。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以构筑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和改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为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红色文化传播规律,举办各式各样的红色书画展、红色剧目展、红色文化节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再次,通过红色美育课程教学强化大学生美学价值观,授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取生动美育资源,并采用学生喜欢的呈现方式和表达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育人功能。任课教师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嵌入美育资源,使课堂更富感染力。最后,通过打造主题实践项目、创编主题艺术作品、开展主题节日活动等方式,明确具体实施计划,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发挥艺术专业特长,进行美育实践教学,提升美育育人成效。破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的难题,实现美育育人目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既要设计融入的途径方式,又要重视保障条件的基础作用,还需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红色文化美育活动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并提升至教学管理层面,定能取得良好实效。
四、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良好的、优质的、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融入大学生教育,既体现了对红色文化特质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也是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但在融入过程中,由于存在时空因素、情境障碍、载体限制以及属性上的差异,导致融入不顺畅、不适应,出现了部分难题。因此,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方面,可以通过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搭建红色德育平台、完善红色德育课程教学和红色德育实践教学等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智育方面,可以通过红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红色智育课程资源建设、红色智育实践教学改革以及红色师资培训机制健全等方式,促进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智育的有机结合;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方面,可以通过研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选择恰当的融入途径,不断加大對红色体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等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体育;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方面,可以通过设计融入的途径方式,重视保障条件的基础作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等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尽管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存在瓶颈和障碍,但只要把握红色教育教学规律,构筑红色教育工作体系,努力探寻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路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定会不断发展,其融入成效也定会逐步展现。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3-35.
[2] 陈九如,张烊烊.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14-117.
[3] 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1):150-153.
[4] 石书臣,张朋林.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6.
[5] 邓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26-28.
[6] 李天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10):84-88,98.
[7] 李佳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9.
[8] 黄慧.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72-74.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S20211072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