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2022-05-17周晓霞胡伟伟

教育界·A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农村

周晓霞 胡伟伟

【摘要】安全教育是儿童安全风险防控的主要手段。“农村”这一教育场域和“留守儿童”群体的限定使得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要明晰知识、情感、行为相统一的理论定位,基于此构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六大模块、二十一个主题的安全教育课程纲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素养,并用丰富课程的形式、实行量化的考核、家校合作以及沉浸式的宣传引导等方式淬炼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素养,使他们的安全素养真正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作者简介:周晓霞(1980—),女,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胡伟伟(1993—),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不能随父母外出、留在家中的儿童,此解释强调了父母与子女的亲属关系。而不能随父母生活,也是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从伦理学的角度解释留守儿童,则可以理解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一般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他们常常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一界定既全面地解释了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原因,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了描述。

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文章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也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一方面正值学龄并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这是儿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一旦出现问题,其一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受法律直接保护的对象,这个阶段的儿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够健全,很容易被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很容易被假象诱惑,因而更需要正确引导。安全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板块,是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直接引导和教育,安全问题更应得到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安全教育本身,从理论定位、课程设置、淬炼素养等角度着手,在整体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三、明确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理论定位

教育学中常常涉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最后的指向在于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接受程度不同,因而教育目标也被划分成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虽然将教育场域缩小到农村,把教育对象聚焦于留守儿童,但还是应该遵循这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要秉持以教育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宗旨,将安全教育目标设置为安全知识与技能层面、安全意识与情感层面以及安全行为层面。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时,首先是让农村留守儿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其次是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获得在内心中预设各种面临危险的情境,并且能够有效化解危险的体验;最后是如果农村留守儿童在真实的危险情境中,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化解行为。三者相互联系,安全知识与技能是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开端,也是安全意识与情感和安全行为产生的基础,而安全意识与情感是安全行为产生的中间环节,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三者组合在一起构成安全教育多層次的统一体,从而形成知识、情感、行为相统一的理论定位。

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课程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与城市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明显差别,因此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课程要考虑其特殊性。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出版了《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书中内容主要涵盖三大方面,一是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二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三是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内容包括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实训安全、社会安全以及自然灾害防范等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对这些安全问题的防范方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介绍。但是该读本并未特别对农村地区的儿童安全教育进行强调,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教育问题并未给予充分重视。

纵观近年来对学生安全事故的报道,农村学生在电梯使用、踩踏事件、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出现的安全事故发生数量比城市学生少,但是溺水事故、校园暴力、师生关系、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在农村学生中出现的可能性远大于城市学生。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外部的客观条件让农村避免了城市某些特有的安全隐患,但是同时农村也更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另一方面,安全教育的不足增加了农村学生安全问题的出现。据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开展的调研了解,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部分学校每周设置有相对固定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部分学校还有校本安全教育课程教材,开展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安全教育,这些安全教育经验有一定的可推广性。但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安全教育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如安全教育资源匮乏、没有固定的教材、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相对于一般学龄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单一,缺乏与父母日常的直接沟通、缺乏与同辈群体的广泛交流、缺乏长辈的教育监管,导致了留守儿童对身边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此外,因为内心长时间处于相对孤独的状态,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容易畸形发展,影响其行为举止,使其对事情的处理倾向于采用比较极端的方式。

考虑到农村安全教育场域与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课程的构建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安全教育场域的适配性;第二,安全教育对象的针对性;第三,安全教育内容的可行性。根据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课程具体设计如表1。

五、淬炼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素养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从其理论定位和课程设计上分析,最终效果取决于通过课程的教学,农村留守儿童对安全知识是否掌握;安全意识与情感是否正确;面临危险时,能否做出恰当的自我保护行为等。只有当农村留守儿童具备对这一系列情况做出合情合理反应的能力时,才能说明其已经具备相应的安全素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素养培育,更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淬炼。以下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提出四点建议。

(一)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课程为根本,丰富课程的呈现形式

农村教育场域的便捷性在于其处于真实的安全教育场景中,因而一些意外伤害防范类的课程和自然灾害自救类的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实的环境,以直观的形式让留守儿童无障碍地体验安全教育。对于一些无法预见的突发情况,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呈现。这种真实和直观的呈现形式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强化儿童的安全意识,再辅以教师对相关安全教育内容的解说,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淬炼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素养。

(二)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安全素养进行量化的考核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素养评价应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从量化考核开始。实行学生安全素养的量化考核并不意味着以此作为评价留守儿童安全素养的唯一标准,而是作为又一次检验和强化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方式。

(三)联动家庭与学校,发挥家校教育监管的合力优势

由于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儿童留在家中,才衍生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如今,城市学校在大力推行家校共育,而对农村而言,更是需要家校联动。尽管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是留守儿童的其他亲属或是有关单位应当肩负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大部分农村儿童的家长习惯将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导致家庭教育在农村儿童教育中严重缺位。为此,农村学校应该积极主动联系留守儿童家庭,发挥家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监管共育合力,发挥各自在安全教育中的优势,实现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在校内校外的全覆盖。

(四)开展沉浸式的安全防范宣传,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应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书本里的知识“活”起来,通过故事、歌曲、绘画、话剧、舞蹈等形式把安全教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让留守儿童得到视觉、听觉和触觉多重体验,让留守儿童在寓教于乐中将安全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安全素养。

六、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责任重大,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是关注他们的生命教育。为此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学校以及家庭应从理论架构到具体实践,群策群力为留守儿童“拧一条安全绳”,共同筑起留守儿童的安全“生命线”!

【参考文献】

[1]丁继红,徐宁吟.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与教育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8,42(01):76-89.

[2]蔡迎旗,王清华,杨慧玲.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3-7.

[3]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5):12-17.

[4]徐扬.关注学生安全问题新变化 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新体系—基于北京市9599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調查分析[J].中小学管理,2019(05):44-47.

[5]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四维教育体系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6(07):61-63.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