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Vlog新闻”应用分析

2022-05-16赵佳琼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影响力

赵佳琼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作为新闻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专业度,及时、公开、准确报道疫情进展。融媒时代为抗疫新闻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Vlog新闻”就是其中一种视频新闻报道创新形式。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针对北京2022年4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Vlog 新闻”应用为研究范本,分析应用实践特点、不足及优化对策,从而进一步探讨“Vlog新闻”如何以更为成熟的方式广泛应用在城市副中心常态化新闻报道中,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扩大区域主流媒体影响力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主流媒体;“Vlog新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影响力

北京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自2022年4月22日出现以来,迅速将出现确诊病例或密接人员的楼栋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并将存在社区传播风险的街道纳入临时管控,昔日繁华的北京在一系列动态政策调整下逐渐“静”了下来。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来说,在本轮疫情后,因一确诊病例故意隐瞒在某违规培训班授课的行程轨迹和相关接触史,造成通州疫情迅速扩散,多个小区被封控、管控。一时间,通州疫情防控进入紧张胶着状态,也对区域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一、“Vlog新闻”在实践中“应运而生”

Vlog即视频博客或视频日志,是指创作者以第一视角进行拍摄制作,并在社交平台传播分享。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为丰富新闻报道方式,也开始尝试以Vlog形式制作新闻,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新闻样态即“Vlog新闻”。它与短视频略有不同,在时间上更长、叙述内容更为丰富,以更加亲民的叙事方式向公众传达疫情相关的新闻信息。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主流媒体平台,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一直以来发挥着新闻报道领域的主力军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中,以成熟的新闻班底和丰富的报道经验承担起抗疫专业化新闻报道的任务,在传递真实信息、稳定社会情绪、宣传抗疫精神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疫情形势吃紧的关键阶段,随着区域内确诊人数不断上升,封控、管控小区逐渐增多,公众对于新闻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外界对通州抗疫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

此时,主流媒体如何发声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经统计,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先后有30余名工作人员被临时管控,且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区。为抢抓传播窗口期,中心各媒体平台在保持专业化报道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闻报道形式,起用在封管控区隔离的记者、主持人,精心策划、拍摄制作“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管控区亲历实录”等一系列新媒体报道,积极尝试探索“Vlog新闻”传播模式,并在微信、抖音、视频号等渠道传播,辅助传统新闻报道。截至5月20日,包括“记者管控区亲历实录”系列在内的封管控区疫情报道共计122条,总浏览量超450万,其中,抖音平台的《魔性喊话做核酸!这位通州志愿者小哥哥忒可爱#做核酸》播放量达108.4万,快手平台《通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管控区亲历实录——疫情无情,愿真情能温暖你我》播放量11.7万、《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管控区亲历实录——镜头记录大白们的真实生活》播放量11.4万。

(一)直击新闻第一现场:拍摄制作简约化

疫情本身就是新闻,而且是集众人高度关注的重要突发性新闻,抗疫一线就是新闻现场。媒体人经常说“新闻是跑出来的”[1],要真正“沉下去”才能出精品力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由于受到疫情本身的限制因素,媒体刊发的现场新闻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削减。然而,本轮疫情中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深处管控区的记者、主持人,恰恰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在现场”的充分条件。他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新闻现场,拿起手机进行记录拍摄,整理素材完成后期剪辑制作,充分体现了融媒人能拍、能写、能剪、能播的多重本领。与传统报道方式相比,这种简约化的拍摄制作形式不仅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和制作成本,同时也避免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影响,更利于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开展新闻采访工作。

(二)第一視角立体呈现:主播记者亲民化

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无论是记者还是主持人大多以专业化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产生了距离感。而在“Vlog 新闻”系列报道中,记者、主持人以亲身体验和沉浸式代入向观众传递信息,主观镜头的拍摄方式也更利于真实展现新闻场景。他们不再是手持话筒的记者,也不是镜头中的主持人,而是一个个真实出现在新闻现场的记录者,将严肃的抗疫新闻转化为温暖人心的“Vlog新闻”,贴近媒体与疫情中受众的心理距离。随着疫情扩散速度的加快,公众对真实可靠疫情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多,“体验式Vlog新闻”很好地契合了受众对于真实性的需求。特别值得提到的在封管控区一线、日夜进行采访的通州融媒“抗疫报道娘子军团”,以细腻敏感的视角,温暖向上的报道风格以及不舍昼夜的敬业精神,用镜头记录一手托举重物,一手用扶手支撑前进,一层一户徒步送物资的“大白”;记录平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与孩子无法见面的社区工作者;记录轮番值守的志愿者母女和志愿岗过生日的居民,等等,制作完成一个个感人肺腑又充满震撼力量的新闻作品,给受众带来正面而又温暖的力量。

(三)多渠道互动传播:题材选择故事化

抗疫“Vlog新闻”在互动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条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能够在网络上得以迅速传播,同时也能更为便捷地进行互动评论、点赞转发。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一时间节点上发弹幕或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媒体可以回复,其他用户也能够进行讨论[2]。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转变新闻报道思维制作 “Vlog新闻”,也是落实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的最直接体现,多平台协同共振,双向互动性明显增强。从内容选择上来看,“Vlog新闻”题材上切口更小,以第一视角立体化呈现抗疫过程,不同于传统新闻集中于疫情通报、政策发布和专家解读等类型的报道模式。一线采编人员灵活转换常规新闻宣传工作和“Vlog新闻”视频创作不同的媒体思维和执行方法,形成有别于疫情期间传统“硬新闻”报道的优质作品。在本轮疫情报道中,“Vlog新闻”将镜头对焦封管控区的居民、大白、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不同群体,记录特殊时期抗疫的真实故事,挖掘出上阵“母子兵”、魔性喊话居民做核酸的“志愿小哥哥”“抢位”争当志愿者、10天时间创作22幅抗疫漫画作品的“80后”漫画家等“暖新闻”,传递抗疫信心和决心。

二、“Vlog新闻”在实践中 “生机勃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Vlog 新闻”模式在疫情报道中初步试水成功,大量优质视频得到受众好评。主流媒体纷纷尝试,主动设置议程,并将新闻要素赋予Vlog中。主流媒体“Vlog新闻”一般有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PGC即专业生产内容,由专业媒体进行Vlog 内容产出的新闻报道形式;另一种是PUGC 指的是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由Vlog博主提供素材,专业媒体进行加工产出[3]。针对2022年4月以来北京疫情通州融媒“Vlog新闻”应用,主要是PGC的生产模式,偶有涉及PUGC生产模式,这也是下一步区域主流媒体尝试和探索的方向。经过实践检验,主流媒体“Vlog新闻”在创新实践应用中也在逐步凸显它的积极效用。

(一)全阶段展现疫情传播实况

“Vlog 新闻”视频作为短视频模式的升级版本,时长优势从一定层面上保证了内容信息的丰富性,简约式的生产制作流程也能保障主流媒体跟进疫情发展态势,然后借助新媒体平台对抗疫一线现实内容进行视频化展现,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全阶段信息传播实况。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早期阶段,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所在封管控小区的记者、主持人便在第一时间利用手机记录下真实情况并及时上传视频,为心系疫区的受众提供了解封管控区实情的渠道。如果按照疫情期间新闻采访申报流程,再经过多部门审核通过,传统媒体记者进驻封管控区拍摄采访,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有可能错过最佳传播时机。所以,“Vlog新闻”有效弥补传统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初期存在的反应不及时、新闻资源调配滞后等现实问题,为策划系列新闻报道铺垫良好基础。通州融媒记者从小区开始封管控,到一邊投身社区参与抗疫,一边深挖新闻素材沉浸式报道,再到解封时刻,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个社区的用心之举,均被及时捕捉到。

(二)个人化表达形成共情传播

“Vlog新闻”视频从前采、拍摄,再到后期剪辑制作,全部过程由一人完成,所以整条视频新闻受报道者个人特性、主观意识影响,每条作品都是报道者个人感悟及能力输出的体现。主流媒体的“Vlog新闻”在实操过程中,还会受到中心策划团队的影响,但视频仍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色,其中的画面、声音语言以及后期剪辑方式等,都是报道者对拍摄主题的思考。从新闻选择方面来说,距离受众较近、与受众生活相关的内容更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更易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例如,在得知所处小区被管控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就地转为志愿者,志愿者都帮助居民做哪些工作,在这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居家人员如何做好健康监测,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却给公众带来了心理慰藉,真实故事在传递中又尽显人间温情,有效缓解在沉重氛围中的大众情绪。

(三)故事化叙事凝聚向上力量

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看到了邻里间的守望相助,也看到了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的默默奉献,用镜头和笔触记录着疫情期间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还有聚焦居民日常生活、买药就医等问题,真实呈现出管控区内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辛苦付出,用亲历实录展现封管控区管理有序、物资充沛、服务到位的场景。这些Vlog 视频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引发了受众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情绪上的同频共振使得受众再次聚合起来,形成抗疫过程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向上力量。

三、“Vlog新闻”在优化中“拔节生长”

“Vlog新闻”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结合通州融媒管控区记者亲历实录系列,虽然专门开设了Vlog 栏目,提前进行了策划,对于不同区域报道角度和侧重点合理统筹,但由于新闻策划力度不足,难以避免仍然出现同质化报道内容。同时,优质 Vlog 创作创新难度较大,对报道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有一些“Vlog新闻”形式感较强,只是对传统报道形式的再加工,传统媒体报道语态浓厚,新闻播报口吻略显强烈,没有很好地与日常新闻报道思维区分开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议题中,“Vlog新闻”较多作为传统报道的补充,难以保持较快的更新速度,所以优质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结合通州融媒“Vlog新闻”应用实际,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提升,全方位打造区域媒体“Vlog 新闻”的品牌 IP,从而进一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转变新闻报道思维,加强策划力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类信息传播量大,尤其新媒体空间更是异常活跃,信息超载现象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生产制作优质内容,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整体策划力度,转变传统新闻报道思维形式,充分挖潜新闻记者人格化魅力,并将个人叙事与宏大主题相结合,运用“Vlog新闻”叙事语态亲和、双向互动性强以及生产制作简捷等优势,同时利用专业媒介资源,增强 Vlog 在新闻报道领域的独立性和叙事完整性。

(二)探寻新闻报道创新路径,推进常态发展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Vlog新闻”的尝试只是开始,要进一步将Vlog的优势充分利用在新闻报道的多个领域,不断探索在时政新闻、重大事件以及民生新闻方面的应用。例如,在“两会”报道中积极探索,不仅能向受众提供真实直观的新闻事实,同时 Vlog 双向互动交流特性也为受众参与新闻讨论提供机会。“Vlog新闻”作为短视频发展的新业态,未来在新闻媒体报道中必将呈现出更强的活力,副中心媒体应抓住机遇,推进专业化的“Vlog新闻”传播平台建设,将该模式塑造成为更为专业化的新闻报道路径。

(三)提升媒体人本领,实现与“公民记者”优势互补

作为专业记者和主持人,应积极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环境,提升融媒本领,转变语态,以新媒体思维策划、拍摄、制作“Vlog新闻”,从而正确引导受众关注事件,公正客观地对事件进行互动评论,以人格化特性获取流量。同时,主流媒体要学会将“公民记者”报道作为另一种补充,尝试PUGC 化现场报道”,也就是“PGC+UGC”的生产模式[4],充分利用非专业从事新闻业,又自愿在网络发布信息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公民记者”团队,对他们拍摄的素材进行专业化加工,专业化与用户联手生产内容,并在主流媒体平台播出,实现主流媒体与“公民记者”的优势互补。

四、结语

作为副中心官方主流媒体平台,在本地出现新一轮疫情后,通州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快速响应掌握主动,专业策划权威发布、多元生产扩大影响力等手段,积极尝试探索“Vlog新闻”模式,做好官方信息有效传播、内容深度整合挖掘,真正落实主流媒体主力军挺进网络主阵地目标,为发挥区域主流媒体影响力提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佩.疫情之下记者更需抵近新闻现场: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22(3):53-56.

[2] 刘琼.从新冠肺炎疫情 Vlog 看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形式[J].声屏世界,2020(6):91-93.

[3] 林桃千.“Vlog+新闻”: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新探索[J].今传媒,2020(8):23-25.

[4] 栾轶玫,张雅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J].新闻战线,2020(3):12-15.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影响力
关于公布我刊2020年高影响力论文的通知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