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2022-05-16潘华丽

关键词:分异权重旅游

潘华丽,刘 婷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旅游扶贫已成为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内学者针对旅游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1]、影响因素[2-3]、旅游扶贫战略[4]、旅游扶贫的模式与机制[5-6]、旅游扶贫的成效[7-8]、旅游精准扶贫[9-10]、乡村旅游扶贫[11-12]、生态旅游扶贫[13-14]等.研究区域集中于民族地区[15-16]和连片特困地区[17-18].研究视角大多是旅游扶贫行为主体的选择、绩效与主体间的交互作用等,但是针对旅游扶贫对象的客体条件研究相对匮乏.空间要素的特征是决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基础性要素,加强对扶贫区域空间禀赋的认知与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旅游扶贫绩效的空间分异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各地区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开发,对于精确旅游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秦巴山区是我国旅游扶贫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本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旅游扶贫绩效进行空间分异化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解释其形成的机理.这对于准确把握精准旅游扶贫成效,有效推进陕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秦巴山区是地处中国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和巴山地区的简称,陕南秦巴山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3市,28个县(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地带,可耕地面积较狭小,耕地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0%,其中,25°以上陡坡耕地占50.8%[19].在陕西省全省的贫困人口中,有60%来自于陕南,9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和11个深度贫困县也出自陕南(《陕西省统计年鉴2019》).同时,该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汉中市文物云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处(《汉中市统计年鉴2019》);安康市到处遍布着的教会教堂的寺庙,展现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底蕴;商洛地区自古就是秦楚文化的融合地,拥有5处国家森林公园和13处风景区(《商洛市统计年鉴2019》).因此,对陕南秦巴山区进行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研究意义重大.

1.2 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可得性以及可靠性,本研究选取2016—2019年为研究时间跨度.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2019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各市、县(区)2016—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高程和坡度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30 m精度栅格遥感数据,人类活动强度指数数据由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的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获得.对于部分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

在研究贫困问题时,不能仅从单一的物质角度来分析,应该要适应多维度贫困内涵的要求[20].本研究根据对数据和调研的分析,通过考察陕南秦巴山区的旅游扶贫现状,并基于理论分析,参考已有文献[21],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系统性等原则,最后选取经济、社会、生态、扶贫4个维度,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由于各指标在量纲、数量级等方面都是有所差异的,为消除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对正向指标[22]141:

(1)

对负向指标[22]141:

(2)

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得出各县(区)的总体得分,计算公式为[23]217

(3)

其中,Pj为指标j的综合绩效值;Fi为县(区)i的权重.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合理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旅游扶贫绩效研究的关键所在,为了使赋权更具科学性,本研究运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组合方法来进行权重的赋值,选用AHP-熵权法.首先运用AHP法来确定主观权重,其次运用熵权法来确定客观权重,最后进行组合赋权权重确定.过去研究人员利用组合赋权权重的确定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过讨论[24],文中将继续使用组合赋权权重确定方法并将层次分析法计算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计算的客观权重进行科学组合,以用来最终确定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各指标权重并对其进行详细讨论,设χj为组合赋权权重,则[24]137

χj=αhj+(1-α)uj,

(4)

其中,hj,uj分别为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α,1-α分别为AHP主观权重系数、客观权重系数,α∈[0,1].以组合权重分别与主、客观权重的偏差之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建立函数[24]137:

(5)

结合(4)-(5)式,求得α=0.5,因此,各指标组合权重为

χj=0.5hj+0.5uj.

(6)

按照(6)式,最终求得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表2).

表2 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扶贫绩效各指标维度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秦巴山区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对综合绩效的贡献程度要明显高于生态绩效和扶贫绩效对综合绩效的影响程度,即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要明显优于生态环境状况和扶贫脱贫状况.

3 时空动态演变特征

3.1 旅游扶贫绩效的时间差异

对陕南秦巴山区各市旅游扶贫综合绩效进行纵向分析(图1),可以看出,2016—2019年,各市的旅游扶贫综合绩效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有继续向上升的趋势,说明陕南秦巴山区的旅游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旅游扶贫工作值得肯定并需进一步推进.

图1 2016—2019年旅游扶贫综合绩效趋势

3.2 游扶贫绩效差异分析

由构建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县(区)经济、社会、生态、扶贫和综合绩效的得分,并将2016—2019年的平均得分排名(表3).

表3 各县(区)旅游扶贫绩效及排名

3.2.1 经济绩效 对贫困地区来说,经济绩效是最重要的指标.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较好的有汉台区、城固县和南郑区.汉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汉中市的经济、信息、政治和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固县生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其农业产业门类繁多、基础坚实;南郑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全国千年古县,也是全省旅游资源大县、首批旅游强县.经济绩效较差的县包括商南县、洛南县合丹凤县等,由于这些县域大多位于高山区,地瘦、坡陡、土薄,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了低水平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旅游扶贫经济绩效效果不显著.

3.2.2 社会绩效 社会绩效反映的是贫困地区基本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改善程度,其测量目的在于提高贫困地区居民抵抗贫困和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的能力.陕南秦巴山区的旅游扶贫社会绩效集中分布在较高绩效、中等绩效和较低绩效3个区间内,2016年在这3个区间内的县(区)有22个,占总数的78.6%;2017和2018年在这3个区间内的县(区)有23个,占总数的82.1%;2019年在这3个区间内的县(区)有24个,占总数的85.7%,说明贫困居民一般能满足最基础的衣食保障、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并且各县(区)社会绩效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3.2.3 生态绩效 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是指旅游扶贫活动中对当地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陕南各市(县)普遍重视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生态绩效较好的县包括佛坪县、留坝县和宁陕县等.留坝县生态环境无比优越,不仅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还坐拥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留坝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绿水青山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发挥独特的绿色价值.生态绩效较差的有商南县、汉台区、丹凤县等,这些县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指标的数值较低,故生态绩效得分靠后.

3.2.4 扶贫绩效 陕南秦巴山区扶贫绩效最差的是丹凤县和紫阳县,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丹凤县属于扶持的重点县域.丹凤县的贫困不仅受到贫困人口、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还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长期存在基础设施不足、人力资源匮乏、发展内驱力不足等发展问题,导致各方面发展起来相对困难,脱贫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紫阳县不仅是川陕革命老区“4区叠加”的核心区域和南水北调的水源开发区,还是国家禁止开发生态的功能区和集中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使得紫阳县的开发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陕南秦巴山区扶贫绩效较好的是商南县、柞水县和汉滨区.这些县(区)大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者可进入性和旅游体验得以提高,政府帮扶力度大,旅游扶贫绩效显著.

3.3 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

采用GIS的自然断裂点分级方法,将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效率划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低等绩效、较低绩效、中等绩效、较高绩效和高等绩效,并绘制2016—2019年旅游扶贫综合绩效空间分布图(图2).

图2 旅游扶贫综合绩效空间分异

从整体来看,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综合绩效整体不是很好,2016—2019年只有汉台区连续4年在综合绩效上达到高等绩效,仅占28个县(区)的3.57%.汉台区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陕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中心之一,辐射面广泛.留坝县、城固县和汉滨区3个县(区)连续4年综合绩效达到较高绩效,占比10.71%,其中留坝县、城固县距离汉台区较近,受汉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脱贫绩效较高.而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东北部的洛南县、商州区和丹凤县综合绩效较差,连续4年位于较低绩效及低等绩效区间内,它们集中分布于陕南中部偏东的区域,受区位、地形的影响,出现交通不便、政策实施困难等扶贫障碍.从空间位置来看,东部地区的综合绩效明显比西部地区高.

3.4 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的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定量探究旅游扶贫绩效与形成机理之间的关系,文中根据各影响因素权重计算所得的结果,对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地理环境、旅游基础、县域发展情况、政府资金投入4大类共11个指标(表4)作为自变量Xi,以陕南秦巴山区2018年旅游扶贫综合绩效作为因变量Y,利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模型探测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的形成机理,采用交互探测模型方法,判断旅游扶贫绩效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8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表4 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3.4.1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单因子探测 借助ArcGIS平台分别对11个指标层要素进行自然聚类分级分区,利用地理探测器软件计算,得到各个要素对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权重(表5).

表5 旅游扶贫绩效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

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综合绩效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为旅游综合收入>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坡度>A级景区数>城镇化率>路网密度>耕地所占比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财政支出>高程>教育支出.

1)旅游综合收入.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旅游综合收入,为0.57.旅游综合收入反映的是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旅游综合收入越高,说明旅游经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越高,旅游业带给当地居民的就业创业机会也就越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随之增加.

2)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对综合绩效影响程度排第2的是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为0.53.人类活动强度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对陆地表层的影响和作用程度的综合指数.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自然条件越优越,人口越密集,城市化程度越高.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低的区域大多位于自然保护地面积较大、禁止开发区较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并不是越大越好,人类活动强度既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兼顾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3)坡度.影响程度排第3的是坡度,为0.52.坡度的大小会对旅游者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坡度越低,旅游者的出行舒适度越高.坡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同时,耕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也受到坡度的影响,坡度越低的区域,说明该地区的地势越平缓,那么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土地开垦也越容易.坡度影响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坡度越平缓的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往往相对较低,建设难度也会下降.同时,坡度还会影响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坡度越低越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当坡度低于15°时,规模农业发展更加适宜.

4)A级景区数.影响程度排第4的是A级景区数,为0.45.旅游景区对于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至关重要,生态旅游景区不仅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还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优良的生态旅游环境可以作为吸引游客的内驱力,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中心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构成和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旅游资源越丰富,则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就会越强.对于旅游者来说,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就越强,出游意愿也就越强.旅游资源的差异会造成各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从而旅游经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会不同.

5)城镇化率.影响程度排第5的是城镇化率,为0.45.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交通体系的发展与改善,从而增强旅游景区的交通便利性,这会大大提升游客的舒适程度和景区体验质量,并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的脱贫绩效.城镇化建设大大加强当地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会大大提升游客的景区体验.城镇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转移,城镇化带来的丰富劳动力为旅游业带来新鲜血液、为当地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可以为旅游业带来丰富的高质量人才.

3.4.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探测矩阵结果表明(表6),不同的影响因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通过单个因子的解释力相比以及所有的探测因子相互作用研究之后,结果得到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之间都有着协同增强的作用,说明影响因子间的效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均存在相互作用.从2种因子探测相互解释力的角度来看,X3∩X5(q=0.93)和X4∩X6(q=0.91)的交互作用对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具有最强解释力.

表6 旅游扶贫绩效地理探测器的交互探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28个县为例,借助AHP-熵权法、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对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2016—2019年,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的绩效逐年上升,说明陕南秦巴山区的旅游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各县(区)之间旅游扶贫绩效的差异较为明显,综合绩效空间上大体呈现出中部较好、东西部较差的态势分布.各维度绩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中权重较大,而生态绩效和扶贫绩效影响因素中权重相对较小.表明各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要明显优于扶贫脱贫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3)对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探测器q值排序前5位,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旅游综合收入>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坡度>A级景区数>城镇化率.陕南秦巴山区中部县(区)多是以上影响因素的优势区,因此旅游扶贫绩效较好.陕南秦巴山区的东部和西部旅游扶贫的发展则受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多重制约,因此旅游扶贫的绩效相对较差.并且,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远超过单因子的作用,不存在单独作用因素,反映了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

4.2 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松懈,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就要确保已经脱贫的人口能够不返贫,发挥当地优势并结合当地发展内驱力因地制宜继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质量,使脱贫成果更具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沿性.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实现乡村振兴.

2)陕南秦巴旅游扶贫的发展应该根据地域差异、主体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勉县及其邻近县(区)旅游扶贫绩效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可依托中心城区聚焦辐射优势,全力打造区域性核心商圈,同时提高生态绩效.陕南秦巴山区边缘地带及地处山区的县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同时提高经济绩效.过渡地区则要充分利用好经济增长极点的带动作用,利用区内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3)旅游扶贫绩效的提高不是单方面作用,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的发展.如汉台区城镇化率高,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即路网密度提高.路网密度越高,人类活动就得到增强,人类活动指数就越高,该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会越好,旅游工作者的素质也会随着得到增强,同时,人们的出游意愿则会增强,由此而引起的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汉台区旅游扶贫的高等绩效.

猜你喜欢

分异权重旅游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成都黄龙溪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旅游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