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住院病人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16孔含含刘燕群邓秋霞
孔含含,刘燕群,操 静,邓秋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一种以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为特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1]。根据联合国AIDS规划署报道,2020年全球新发感染 HIV约150万人,死于与AIDS相关的疾病约68万人[2],疾病负担沉重。衰弱是指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生理储备下降,导致脆弱并增加不利健康结局(失能、跌倒、住院和死亡)的一种状态[3]。巴西的一项研究报道AIDS病人衰弱的发生率为10.4%[4],而衰弱与AIDS病人全因死亡率和合并症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5]。目前针对中国AIDS病人衰弱状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AIDS住院病人衰弱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针对AIDS衰弱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1年7月1日—2021年9月30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AIDS诊断标准[1];②年龄≥18岁;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工作状态、病程、抽烟情况、身高、体重。②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绝对计数和HIV-RNA定量。③临床衰弱量表(ClinicalFrailtyScale,CFS)[6]:是在衰弱指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临床工作人员根据病人移动能力、精力、体力活动和功能进行衰弱等级评估,共为9级,其中1级为非常健康;2级为健康;3级为维持健康;4级为脆弱易损伤;5级为轻度衰弱;6级为中度衰弱;7级为严重衰弱;8级为非常严重的衰弱;9级为终末期,级别越高衰弱越严重。本研究将1~4级定为无衰弱,5~9级为衰弱。国外研究表明CFS与衰弱表型显著相关,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标准相关效度(χ2=15.56,P<0.000 1),可作为AIDS病人衰弱评估工具[7]。④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8]: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可用于预测住院病人不良结局(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死亡)的风险。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和年龄评分3项,总分0~7分,得分≥3分提示病人存在营养风险。Liu等[9]使用该工具对中国HIV感染的住院老年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得出该量表在AIDS病人应用中的信度为0.952。⑤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10]:是一种研究合并症的常用工具,包括17个合并症,19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权重赋1~6分,得分越高提示基础疾病数目和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CCI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4。
1.2.2 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3 d内由研究者向病人解释调查目的,取得同意后发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病人或家属自行填写,其中身高和体重取入院时测量的数值,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入院后首次化验结果;CFS量表、NRS 2002和CCI则由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估后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215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AIDS病人一般资料及衰弱现状 本研究最终纳入215例,其中男193例,女22例;年龄19~83(39.58±13.60)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7例,初中68例,高中或中专100例,专科及以上20例;自费46例,医保169例;有配偶77例,无配偶138例;在职125例,无业90例;抽烟40例,不抽烟175例;体质指数(BMI)13.52~35.42(21.32±3.35)kg/m2。调查发现44例病人存在衰弱,衰弱发生率为20.47%,其中轻度衰弱11例,占5.12%;中度衰弱23例,占10.70%;重度衰弱10例,占4.65%。
2.2 AIDS病人衰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衰弱与非衰弱AIDS病人在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付费方式、病程、吸烟史、BMI、血红蛋白和HIV-RNA定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工作状态、白蛋白、CRP、CD4+T淋巴细胞计数、NRS 2002得分和CC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2.3 AIDS病人衰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衰弱作为因变量(无衰弱=0;有衰弱=1)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年龄、工作状态(在职=1;失业=0)、白蛋白、CRP、IL-6、CD4+T淋巴细胞、NRS2002得分和CCI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营养风险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AIDS病人衰弱影响因素,结果见表2。
表2 AIDS病人衰弱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AIDS病人衰弱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44例(20.47%)AIDS病人存在衰弱。低于美国学者Morgello等[11]报道的22% ,高于Korada等[12]对多中心AIDS队列研究中605例男性病人衰弱研究报道的14.3%。可能与衰弱评估工具不同、研究地域不同、研究对象人种、年龄和性别不同有关。廖娟等[13]研究结果显示,AIDS病人由于HIV-1直接作用、机体各类免疫细胞间的反应、辅助性T细胞17的丢失与局部炎症的建立、肠黏膜屏障的破坏以及胃肠道微生物易位等会引起病理性的免疫活化,而既往研究表明HIV感染后免疫激活状态和慢性炎症与机体衰弱密切相关[14],提示应当定期评估和制定干预措施减少免疫激活和慢性炎症对机体衰弱的影响。
3.2 AIDS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共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CCI越高,衰弱风险越高,表明共病是AIDS病人衰弱的危险因素。与王晗等[15]研究结果一致。国外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表明衰弱、共病和失能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并存在相当大的重叠[16],可能是因为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病人往往会面临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问题、多重用药、营养状况恶化等问题,而上述4个方面的问题与衰弱密切相关[17]。
3.2.2 营养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NRS2002得分越高,衰弱风险越高,表明营养风险是AIDS病人衰弱的危险因素。与蔡康琴等[18]研究结果一致。国内AIDS专家共识[19]指出,AIDS病人的能量、三大宏量营养素代谢与健康人有所不同,其静息状态能量消耗比健康人要多约10%,这些特点容易导致HIV 感染的病人在疾病整个过程中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维生素D缺乏,而营养不良和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肌少症、认知障碍、跌倒等情况发生,这些都会促进衰弱的发展[20]。国际临床实践指南[21]推荐当病人明确存在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或维生素D缺乏症时可考虑为衰弱病人补充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D。提示应当定期评估AIDS衰弱病人营养状况,及时进行营养干预,降低衰弱程度。
3.2.3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衰弱风险越低,表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AIDS病人衰弱的保护因素,这与国外学者[22]研究结果一致。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重要指标[1]。HIV感染会引起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免疫系统的病理改变会促进衰弱的发展[23]。研究表明早期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AART)后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有所增加,因此针对AIDS衰弱病人还应及早进行HAART治疗[24]。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20.47%的AIDS住院病人存在衰弱,共病、营养风险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衰弱的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定期对AIDS住院病人进行衰弱评估,以尽早发现,并对存在衰弱的病人及时制定干预措施,以逆转或延缓衰弱的进程。本研究为单中心调查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尽可能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