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绣文化在创意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16张文静廖景丽

锦绣·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

张文静 廖景丽

摘要:本文以鲁绣为切入点,分析鲁绣的历史发展特征,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并分析鲁绣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与传播以及如何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传承并创新鲁绣文化,让新一代的年轻群体接受并热爱鲁绣文化。

关键词:鲁绣;文化;创意产品

一、鲁绣的历史发展及特征分析

鲁绣是中国一种传统刺绣工艺,在艺术风格上與其他名绣工艺有所不同,鲁绣的产生正是齐鲁大地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完美结晶。

鲁绣从春秋时期,开始在齐鲁地区发展起来,鲁绣的特征受到当地人民的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质朴、针法粗犷、针脚长短不一等特点。元代时期,鲁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考古中我们发现,元代的鲁绣,质地坚韧,图案浑厚有力,并可以运用多种针法进行刺绣。清朝时期,交通发达,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鲁绣与西方刺绣相结合,不仅从图案和工艺上呈现多样性,而且针法上也更加的考究,色彩艳丽多彩。到了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鲁绣实现了由手工到机器刺绣的转变,色彩更加优雅,针法更加复杂多样,构图简洁,图案工整,并出现了“发丝绣”这一独特的刺绣方法,使得鲁绣的工艺趋于完善。在漫长的历史中,鲁绣经过无数次的改进,最终保留下来,其粗犷的表现手法,更能体现出山东人民豪爽的性格特点,所以鲁绣是山东独特的代表作,我们应该珍惜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继承优秀的部分,以新的形式在我们的时代将鲁绣传承下去。

二、鲁绣文化创意产品

图一是将鲁绣运用到服饰上,从传统鲁绣中提取图案、色彩、针法、运用到旗袍中,将传统刺绣和现代服饰相结合,这为鲁绣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使得鲁绣出现在大众视野,让大众了解鲁绣文化,但是图中的服饰,只是简单的将旗袍和鲁绣相结合是远远不够的,想要鲁绣更快更多的进入大众视野,需要将鲁绣灵活的运用到各种现代服饰上,尤其是让年轻群体所接受,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将鲁绣运用到服饰上,更应该打破传统衣服结构和形式和面料,使鲁绣的图案、色彩与服装的结构相统一,适应现代年轻消费群体。

图二是一幅关于济南动物园大熊猫的文创刺绣作品,运用鲁绣的针法,将大熊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刺绣作品上,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收藏品,这幅刺绣的作者还有很多代表作品,比如:趵突泉的鱼儿为主题的锦鲤图等。这不仅丰富了鲁绣的种类,更能将鲁绣有效的传承下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这类刺绣文创产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颇高,所以导致销售价格也会偏高,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便于鲁绣传播。

随着中国元素的流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中国特色成为现代人的追求,一些品牌和设计家为了迎合市场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改变,将传统刺绣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如刺绣摆件,以及刺绣包,和刺绣IPAD外套,将刺绣与当代时尚女性的审美需求相结合融入首饰、背包以及各种生活装饰品的设计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在大量设计作品不断涌现的今天,刺绣正以多种形式出现在现代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探索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并打造出全新的视觉盛宴,让传统刺绣,在现代生活中发光发热。

鲁绣作为八大名绣之一,应当向苏绣、苗绣等各种知名绣种学习,他们的发展和应用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是不可分割的,对于鲁绣的现阶段发展来看,很少有鲁绣的文创产品,所以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鲁绣发扬下去。

三、现阶段如何创新并传承鲁绣

(一)服饰设计

在鲁绣服饰的设计中,将现代面料与传统鲁绣相结合,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加上面料的现代时尚感,在手法上以手绣、机绣等鲁绣工艺方法,形成创新服饰设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产生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使传统鲁绣表现强烈的时代感。在文创产品中结合鲁绣的图案、色彩进行解构重组拼接等方法,将鲁绣进行创新,

(二)产品设计

在包装以及各种文创产品中运用,形成独具山东地区特色文创产品,从针法设计、图案设计、构图设计、应用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再结合鲁绣的表达方式,考虑如何才能实现鲁绣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做到既能使两者融合,又能产生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传统鲁绣艺术以新的艺术形式传承的同时,推动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性研究。

四、结论

鲁绣的针法多种多样、图案纹饰寓意深刻、颜色多彩丰富、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将鲁绣艺术的精华之处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对传统的鲁绣文化进行再设计,让鲁绣在现代社会重新发光发热,不仅是对鲁绣文化的传承,而且对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重大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我们有能力和义务设计出更多更优秀的关于鲁绣的设计产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鲁绣,热爱鲁绣,从而将鲁绣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2017年11月,《文艺生活》下旬刊,发表论文《包装设计中的“规范”与“超越”》

[2]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3]杨明委,张朝富.“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问题探析[J].当代图书馆,2019(4)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