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的影响
2022-05-16李沛莹吴晨荣
李沛莹 吴晨荣
摘要: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向,经典名画数字化作品是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后最直观的表现之一。以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结合优秀的数字作品浅谈其对于画作本身、创作者和观众产生的相应影响,并对于这一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合理展望。
关键词:数字媒体 经典名画
在当今的艺术工作中,数字媒体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规模空前的视觉信息占据着人们的视觉空间,以视觉为主的多感官文化逐渐成为现代艺术的潮流。经典名画作为传统艺术中一大主流,其最大的生命力在于被广泛地传播和普遍地接受,经久而不衰。现如今,创作者们挖掘传统艺术的可能性,将数字媒体与经典名画相结合,创作出经典名画多样的新艺术形式。数字媒体对经典名画的推动作用和经典名画在数字领域的应用所产生的相应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
1 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的发展现状
时代在发展,艺术也在发展,传统的艺术门类需要现代的更新,以适应艺术功能和社会作用的重大变化。绘画艺术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和利用,在这个前提下,数字媒体作为方便快捷的信息载体,可以令经典名画更自由的、突破时空界限的被观众欣赏。于是,经典名画的数字化艺术作品便应数字时代而生,在国内,技术的进步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的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就备受好评,得到广泛大众的认可;在国外,2017年上映了一部以手绘形式绘制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长篇动画电影,这部电影以梵高的120幅作品为基础,结合多位画师一同绘制的上千幅油画,加上后期拍摄而成的镜头,最终缔造了一部油画风格的佳作。
2 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的主要影响
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这一现象对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主要受到影响的便是画作本身、创作者和观者,这三者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1对画作的影响
经典名画本身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艺术价值。但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粒子会对画面进行破坏,名画最理想的存放条件是在恒温恒湿无光照的环境里,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对画面和材质进行保存。尤其对于中国画来说,多以水墨这类水基颜料和宣纸、绢布材料作为媒介,光敏性以及本身材料也较为脆弱,触摸、移动、展出都会对其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于是,为了保护画面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创作者便使用数字扫描等手段制作出名画的高清电子版,从实体转换为在线数字形式,相比名画实体而言,数字化作品可承载更多的相关信息,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它的出现便能很好的解决名画保护与人们对于名画的学习、观看需求之间的问题。
2.2对创作者的影响
对于创作者而言,数字技术的使用是想要实现经典名画延长生命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实现名画从二维到三维,打破文化、艺术、科技的界限。在艺术“消费化”的语境下,人们品味艺术的审美活动被取而代之,夺人眼球的影像、调动其他感官的互动体验迅速的占领了艺术市场。这也意味着,创作者通过数字手段对经典名画进行再挖掘与再加工,赋予经典名画新的活力的同时,不仅要考虑普及型,以传统精神内涵为先导,结合大众审美趣味,也要注意大众对于提高审美的需求。经典名画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其画中传达的内容与精神内涵,能引发观众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激起人们最本质的对于美感的享受,才能延長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与影响力。面对以画家的主观性、艺术性为主的名画,大众对于艺术的需求,创作者需要做好两者之间的桥梁,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地思考如何将数字媒体与经典名画相结合才是“美”的,再结合众多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这样产生的作品才能实现经典名画类艺术作品推广的最大艺术价值。
2.3对观众的影响
在这个“快”时代,普通大众欣赏经典名画的途径不再满足于通过阅览书籍、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地方去,这样会花费大量时间、金钱成本。数字媒体介入到经典名画后的产生的艺术作品便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欣赏,与艺术“精英化”告别,让人人都能随时随地的感受到经典名画的艺术魅力。比如在“故宫名画记”中,观众点击进入后可以自由地浏览整幅画卷,通过放大镜功可以看到书画纸质的细致纹路,画面上还有注释与点评,页面上还有相关论文等资料充实研究成果和多媒体鉴赏内容,有利于用户进行欣赏和研究。观众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再通过大数据,推荐相应相关的艺术作品,例如“故宫名画记”中的线上私人藏画馆功能,这有利于观众自主学习和构建自身特有的审美文化。不仅如此,互联网赋予了人们线上交流的权利,在网上就能与创作者、观众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更好的了解、欣赏经典名画。
3 数字媒体介入经典名画未来发展展望
经典名画数字化艺术作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在题材、观念等方面脱胎于传统的经典名画艺术,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利用该技术将名画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向世人展示,以达到既保护名画又传播历史文化的双重目的,或者通过再创作的方式,作出大众喜爱、易于接受和传播的数字化作品,这是我们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寻求多元融合发展,从而取得共赢的局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需巧妙地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将音乐、绘画、书法、舞蹈、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元素跨界演绎,对经典名画进行重新包装,呈现新的面貌。近些年,社会各界也在进行不断地尝试,比如河南卫视出品的《唐宫夜宴》、《祈》就受到观众喜爱和热捧,脱胎于名画而创新传承焕发新生,这实现了作品从单维到多维的转变,从“静态美”到“动态美”的转变,从单向灌输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变,带来人们更多元、更立体的感官体验。这也体现出我国文化自信的回归,当亿万人民自觉热爱传统文化并由衷自信,这条民族复兴的精神纽带将永恒传续。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爱华,孟开元.数字媒体环境下古典名画的展示传播研究--以《清明上河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
[3]邓逸钰.寻找数字时代艺术创作的支点——构造数字艺术作品的意象美[J].大众文艺,2013
[4]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南京艺术学院,2013
[5]王磊.“理智的狂欢”数字科技介入艺术及其审美体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