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抵御非法宗教渗透的措施研究

2022-05-16常小飞刘俊鑫邢丹

大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意识形态

常小飞 刘俊鑫 邢丹

[摘 要]高校作为国家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为国家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一些境外敌对势力通过非法宗教渗透,利用教徒、学术活动和网络媒体在高校中进行生活化、伪隐化、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对高校的科学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建设和校园秩序维护等方面造成了危害和不良影响,高校可采取组建专项工作队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进行多方网络监管等措施抵御非法宗教渗透。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非法宗教;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3-0148-03

高校是国家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祖国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当前,境外一些敌对势力在我国非法建立宗教组织和传教据点,篡改宗教的教义理念,开展反动宣传和非法政治活动,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许多非法宗教组织将高校大学生作为重点渗透对象,在校园内部或周边开展非法宗教活动,这使得高校思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师生辨别和抵御非法宗教、邪教的能力,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形成有效、长效的管理机制,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艰巨任务。

一、非法宗教渗透对高校的危害

非法宗教由境外反华势力控制,在高校内部或周边开展非法传教活动,企图通过宗教渗透,抢占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非法宗教的宗教理念虚幻、政治图谋不轨、思想激进极端,对高校的科学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建设、校园秩序维护都产生了危害。

(一)非法宗教理念虚幻,阻碍了高校正常开展科学文化教育

非法宗教所宣扬的宗教理念与科学真理截然不同。我国教育所提倡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是已知客观的自然现象或经过检验的实践真理。非法宗教主张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其形态与特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非法宗教甚至会神化宗教首领,对教徒洗脑使之无条件服从宗教首领的一切指令,迫使教徒参与各类非法集会和传教活动[1]。长期处于虚幻世界的人,受到宗教权威和思想观念的不良影响,必然不能接受学校所传授的科学理论知识与先进文化。

(二)非法宗教政治图谋不轨,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正确引导

非法宗教、邪教的意识形态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人的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存在,受思维方式、环境氛围、信息接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观念的集合,包括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以及对国家政治制度、执政党的认同和维护。而敌对势力对于高校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出不认同甚至反对的态度,向高校进行文化渗透,鼓吹西方宗教的普世价值观念和霸权主义,企图“唱衰中国”,否定共产党领导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这对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和不利影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这一历史使命,要求高校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有效抵御非法宗教活动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三)非法宗教的思想激进极端,破坏了高校的正常秩序与和谐氛围

非法宗教、邪教激进极端的思想行为与高校师生所崇尚的和谐有序校园氛围格格不入。高校安全和谐、秩序稳定是广大师生拥有幸福感与安全感的前提与保障,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状态,而非法宗教、邪教组织具有制造混乱的特点,在各类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洗脑,借助敏感事件、特殊时间节点等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各类事件进行恶意炒作,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向极端,并利用大学生年轻气盛、思想容易波动的特点,煽动其在网络等领域参与反对党和国家的活动。境外敌对势力存在极端恐怖主义分子,他们用宗教伪装自己,通过网络媒体、私密集会等在高校内散播极端的恐怖主义思想和歪曲的宗教教义,企图培养思想极端的大学生,帮助其组织、参与民族分裂和恐怖暴力活动。这与高校师生想要营造团结奋进、和谐有序校园氛围的愿望大相径庭,不仅会引起校园秩序混乱,而且会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二、非法宗教向高校渗透的主要途径

境外敌对势力在我国设立的非法宗教组织一般都有专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宗教教义和宗教首领等,其外表看似松散,但却有明确的传教分工,在高校内通过教徒、学术活动、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教载体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活化、伪隐化、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渗透。

(一)利用教徒进行生活化渗透

非法宗教组织安排教徒以各类身份出现在青年大学生的周边对其进行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渗透。一是有正当职业的教徒,借助正当理由或身份出入高校,在校内或校园周边与过路大学生进行攀谈,趁机发放宗教宣传资料进行传教,拉拢大学生参加非法宗教活动。二是部分具有宗教背景的企业,通过开展商业活动或提供兼职工作招募大学生進入企业,在大学生工作过程中以企业文化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与政治观念。三是本身就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经亲友介绍加入校园周边的非法宗教组织中,并被组织或队伍加以重点培养,向周边大学生进行非法传教,介绍其参加教会的福音沙龙或布道会。非法宗教在传教过程中以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等易出现思想波动的大学生为主要的传教对象,在生活中对他们给予关怀帮助,并有组织、有规划地举办非法聚会或非法宗教活动,长此以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非法宗教团体,并不断扩大,在大学生的生活中直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DA71E924-AC01-4B62-AF8D-A2D7E7712B60

(二)借助学术活动进行伪隐化渗透

中国的高等教育趋于多元化、国际化,大量外籍的教师和学生涌入中国高校之中,境外势力借助这样的机会,在高校的文化交流或者学术活动中进行伪隐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国际敌对势力一直不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存在一些带有其政治目的的外籍教师在中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在课堂或者课外的授课过程中,或明或暗地向学生传播西方宗教理念,将歪门邪道的理论杂糅在合法宗教理念和文化阐释里,诋毁马克思主义;或有外籍学者及研究中心以“人文色彩”作为包装,假借学术交流、文化论坛等名义组织各类非法宗教活动,通过科研经费资助等方式拉拢诱导高校师生出国参加,向参与活动的师生宣传西方宗教优秀论,潜移默化地进行带有政治目的的宗教意识形态渗透[2]。这种意识形态渗透方式隐匿性强,给高校监管的模式和力度等都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使用网络媒体进行多样化渗透

网络媒体因具有海量性、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的传播特点而成为非法宗教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媒体、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向大学生进行传播与渗透,以达到破坏民族团结、颠覆国家政权的目的。一是通过建立门户网站或虚拟社区等互动平台,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实现“点对面”的渗透,将分散的渗透对象聚集在一个交流平台中,并提供宗教信仰、情感交流、时事政治等不同的讨论主题。渗透对象可在讨论区中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讨论,这种互动体验扩大了渗透内容的影响力和扩散范围。二是通过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利用其隐蔽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实现“点对点”的渗透,诱导青年大学生对其产生心理依赖,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大学生加入非法宗教组织。这种“私人订制”的渗透方式更加隐蔽,渗透目标更有针对性,最容易动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民族意识,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

三、抵御非法宗教滲透的措施

高校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纷繁复杂的前沿阵地,在新时代必须担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此,高校需健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通过组建专项工作队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进行多方网络监管等措施,抵御境外反动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健全领导协同机制,组建专项工作队伍

加强领导协同,组建专项工作队伍,是有效抵御非法宗教渗透、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健全领导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团委的领导作用,以少数民族的教师、学生干部作为思想沟通的桥梁,组建政治上靠得住、品德上能服众、工作上高效率、关键时起作用的工作队伍[3],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大格局。高校需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在学生工作处建立专门的宗教管理部门或岗位,聘用既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有一定宗教学知识的少数民族教师进行专项负责,协调团委、学工处、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共同管理,采用科学的监督管理方式,对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进行细致专业的疏导教育,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居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为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关心和帮助,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积极的校园活动。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让其收集和反馈校园内的异常现象,并以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身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远离和抵御外部宗教势力的非法传教与思想文化渗透。

(二)健全思想培育机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高校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达到让学生从认知层面就能坚决抵御错误思想侵扰的目的。一是要抓好课堂教育。强化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任课教师要自觉把党的先进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讲好每一节课,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二是要抓好第二课堂。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党团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人文社科类的科研项目,对境外宗教势力问题进行解读,剖析其对中国的不轨图谋,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三是要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宗教问题具有特殊性、敏感性、政治性,高校在应对境外宗教渗透时要把握好政策尺度,依法进行规范管理[4],同时要广泛宣传宗教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学生明确知晓高校内“禁止传教与发展教徒、禁止开展宗教活动、禁止设立宗教组织或团体”三条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与信仰问题,对境外反动势力企图通过宗教渗透达到其险恶的政治目的保持警惕,增强广大师生抵御非法宗教渗透的法律意识。

(三)健全共管防控机制,进行多方网络监管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关乎高校的稳定,更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权稳定。学校保卫处、公安部门、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和网络公司需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对高校网络安全实行共管防控,采用国际通行的信息过滤、网络实名制、监督举报制,实时监控媒体平台和信息互动软件中的敏感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情况摸底与科学评估,对潜在问题做到及时预判,及时制订应对措施和应急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随时消除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教师要教导学生辨别非法宗教网站,杜绝不良网络信息传播,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批驳谬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御宗教渗透。新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是把互联网这一中国发展的最大变量转变成推动我国发展的最大增量[5],在网络宣传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宣传国家重大成就、民族模范代表、社会先进事迹,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积极引导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坚定的意识观念。

新时代要对高校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为青年大学生开展多元、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培育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文潇.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心理形成机制研究:以苏中地区大学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4.

[2] 王晓华,伦玉敏.构建高校抵御宗教势力网络渗透的长效机制研究[J].科学与无神论,2014(5):52-57.

[3] 张训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宗教工作的重要经验[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122-126.

[4] 顾建平.高校抵御与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策略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23):91-92.

[5] 张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蕴含[J].北京教育(德育),2019(9):52-56,69.

[责任编辑:庞丹丹]DA71E924-AC01-4B62-AF8D-A2D7E7712B6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意识形态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