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佳:清醒前行,朝霞与星光都落在肩上

2022-05-16郝高兴

女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苗绣绣娘巴黎

郝高兴

苗族姑娘石佳没有想到,2017年她回乡创办“七绣坊”的决定,会在五年后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且还接连改变了家乡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数千名女性的命运。她最为人所知的公益项目“让妈妈回家”,同时解决了文化传承、乡镇发展、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看到了女性互助的力量,通过个人的坚持、自上而下的支持与联动,石栏镇的女性从打工人变成手艺人,从家门口走向巴黎时装周,更可贵的是,沿着苗绣这条线路,她们向前一步,重新成为自己。

石佳。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石栏镇拥有怡人的俊秀美景和原生态的古寨石林,除却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外,与南方其他城镇并无二致,农业是经济命脉,常住人口不足兩万人。石佳自2004年离开校园起,就留在北京创业打拼,她离故乡已经很远了,常年奔波于商场,早已是家乡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一次回乡探亲,镇文化站站长邀请她返乡创业,但石栏镇19000余人口,留守儿童达1200人,大部分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已外出打工,没有产业,也留不住人,精于商业的她看不到任何商机。在母亲的再三建议下,她抱着佛系态度投入200万创办了“七绣坊”,想以当地大多数妇女都能上手的非遗手艺“苗绣”,给大家制造一个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

只用了一周,“七绣坊”就开业了,出乎她预料的是,开业当天就有400多位女性前来咨询,有些甚至直接报名,现实逼着抱佛系态度的她开始认真思考和筹划,于是有了“让妈妈回家”项目。

这次回乡创业,契合了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聘请非遗传承人做指导老师,发动乡镇里的留守妇女和外出打工的妇女来公司基地进行免费且带薪的苗绣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与公司签订合同上岗,可自主选择到基地上班或是在家承接公司订单。这样,她们在务农与照顾家庭的同时,便有了一份额外的稳定收入,不用再外出谋生了。

“让妈妈回家”经过一年发展,培训绣娘1000余人,签约486人,石佳开始把它当作事业的新起点,认认真真做起了“五年规划”:做代工稳定就业,引进机械设备,投入资金组建设计师团队进行产品研发,拓展渠道,将传统苗绣运用于服装、饰品、家居软装用品、箱包、文创品上,稳步发展文创产业。

2019年,她将产业朝纵深化扩展,利用石栏镇山地种茶优势,开辟了一千八百多亩黄金茶园,苗绣、工厂、农业园等多结构产业稳步布局,似乎正在展示“五年规划”的真正实力。四年多时间,项目已获得4000余万元营收,参与项目的村民,其收入也实现了结构性突破,务农所得、土地流转金、分红、贫困户额外补贴、劳务工资都成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七绣坊”的精准扶贫,成功做出了地方性示范,如今辐射至贵州、陕西等精于手工艺的城镇,文旅部也将“让妈妈回家”作为示范案例推荐至联合国。但“七绣坊”的价值并不止于此,石佳明显地感知到,在扶贫过程中,“七绣坊”的女性发生的深刻变化。

回乡创业,石佳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认知差距带来的障碍。相对落后的经济、教育的局限性以及“等、靠、要”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让许多善意初衷被误解甚至夭折。意识到这一点后,她便有意识地组织团建,邀请绣娘开展家庭集体旅游,送绣娘外出参加博览会、技术比赛等,以此鼓励她们走进更广阔的天地,接触更多维的生活,重新感知周遭的一切,认知自己的价值。

龙玉芝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绣娘,做出的苗绣细致精美,但因视听障碍和家庭原因,她十分内向,总是选择一个人“居家办公”。石佳注意到这一点后,特意叫她来公司上班,成为集体的一员,也放心地将重要的订单交给她完成,经龙玉芝之手的苗绣,一度送到了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的手里。

“她越来越开朗,也会主动和大家打招呼,她家里的人也认为,她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家庭关系进入了良性循环。”石佳说。

石佳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举行各种公益活动,现在,“小小传承人”暑期苗绣兴趣班、“六一乡村亲子活动”已成为常规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连通了石栏镇与外部的世界,还重新加强了当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018年5月,石佳带着绣娘们的作品参加了巴黎国际展。同年6月,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爱马仕的设计师为七绣坊设计了12套苗绣元素时装,由绣娘们亲手制作,参加法国波尔多业内时装秀,苗绣文化在欧洲绽放,绣娘们的作品也被多国名流收藏。

“巴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所在的苗寨也有两千多年历史,我在巴黎看到的是文化融合和时间变化的轨迹,而在苗寨,我感受到的是时间静止的美。巴黎博物馆有非常古老的传统苗族刺绣,我也看到过著名品牌把苗绣元素运用到时尚品中,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石佳说。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2019年4月,苗族设计师石巍携七绣坊公司绣娘作品于北京国际时装周完成独立首秀。原生态之美与现代设计之美融合成新的艺术创作,让人想起15年前賈樟柯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无用》,那是围绕巴黎春季时装周展开的故事,分别在广州、巴黎和山西汾阳发生,从都市到矿区,从时装周到裁缝部,在服装的无用与有用之间,呈现出社会的激变与不同人的生存状况。

而这一次,在苗寨与巴黎、传承与时尚、扶贫与艺术、劳工与匠人之间,呈现出的则是一群囿于现实的女性社会身份的多元变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艺术”和“扶贫”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石佳坦言她感到心疼:“很多绣娘是手工艺人,是匠人,她们创作的作品精美绝伦,充满想象力,色彩丰富且富有张力,而现实的贫困也确实存在。我正在努力做的就是尽量让她们通过作品获得对等的收入,我是她们的‘经纪人’,不是‘扶贫人’。”

目前,七绣坊在北京、济南、湘西墨戎苗寨等地开设了5家自营旗舰店,疫情来袭,石佳及时调整了运营思路,转战线上,开设淘宝店铺、直播带货、与顶流主播合作,让苗绣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他们的客户大多是90后、00后。

除了苗绣技艺传承,“扶贫车间”、“巾帼就业车间”、“非遗扶贫工坊”等项目也在持续输出能量,石佳还在积极通过品牌合作对接资源,持续打造多样文旅项目,建设生态养殖基地,用全新的产业链壮大公司规模,解决乡民就业问题,践行乡村振兴之路。

她秉持着公益的初心,始终保持着创业者的心态和清醒的商业头脑,用商业思维运营公益事业,因地制宜,理性地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家乡的妇女有机会迈出自立自强的第一步。

现在的石佳,过着许多人羡慕的日子,可以种茶养花诗酒画,也可以随时出发,披星戴月地穿梭在各个城市。返乡,并没有放慢她的人生节奏,大数据这样评价她一年的行程:“你奔走在路上,朝霞与星光落在你肩上。感叹你行色匆匆,佩服你能说走就走。”在路上,她脑中下一个五年计划已然成形:对接资本市场,将现有产业品牌化运作,同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

家乡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医疗、认知教育……这些是一个人、一个公益项目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更加清醒地前行,从盲目到踏实,她们走得更加笃定。石佳将苗寨女性教会她的,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给了苗寨,在那片温柔、坚定的土地上,生长出新的力量,这股星星之火,终将留下回响,在未来某个时刻,去影响一些什么、改变一些什么。

猜你喜欢

苗绣绣娘巴黎
基于湘西苗绣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巴黎之爱
苗绣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巴黎私厨》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贵州苗绣中的鱼形象与审美特征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