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虚拟仿真教学探究

2022-05-16张阿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一体虚拟仿真师德

张阿丽

摘要:教师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系列的教师道德失范行为引起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质疑。但是目前高校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停留在“教”和“学”的传统教学阶段,师范生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课程上存在“做”的缺憾,也导致了他们在未来出现教师道德失范行为。本文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室,来探究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学。

关键词:虚拟仿真;师德;“教;学;做”一体

根据《关于整顿师德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各高校在制定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均会开设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我们学院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程,是一门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生成为合格教师必须通过的课程。

一、目前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和“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缺乏“做”的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把所学转化成能力,这些都无法及时的考查到,仅仅依靠最后的考核来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无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为了了解各高校如何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学,通过网络访谈的形式,调查了15所高校,“目前是采用哪种方式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学”,结果发现,其中10所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占67%,其中有3所会在教室内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其中2所会在虚拟仿真实训室内开展。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高校仍然采取“教”和“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确保师范生真正的形成了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二)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是偏理论性的课程,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兴趣,教师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让学生对不愿意认真听讲,导致学习效果较差。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堂进行观察,共34名学生,其中15名学生在认真听讲,占44%,29名学生在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占56%。说明学生缺乏兴趣。在教务系统查阅该课程近三年的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8分,80分,77分,分数都不是很高,说明学习效果较差。

(三)缺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虚拟实验室。《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遴选和开发5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和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2017年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17-2020年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经调查,目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基本上没有采用现代教育的方式。

二、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室,构建“教—学—做”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模式

(一)多维度构建“教”的结构框架

“教”的过程是师范生获得职业道德认知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重视该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及呈现的网络结构。根据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关于整顿师德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系统、深入的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课程,把握课程的重难点,明确该课程的知识结构,构架整体框架。

根据该课程的知识结构,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可以从三维角度构建“教”的结构框架。第一,从课程横向的知识角度,构建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意志四个方面的横向知识框架。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角度,以探讨该能力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侧重。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历从师范生到入门教师,从入门教师到合格教师,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持续发展过程,前一发展阶段是后一发展阶段的基础,后一发展阶段则是前一发展阶段的拓展与延伸。本项目重点考察了职业道德认知与职业道德行为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而不同阶段的教师培养,学习内容与培训的具体都有不同的侧重。第三,从学生已有经验的角度,整合构建“教”的结构框架,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构建教师职业道德“教”的结构框架≠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框架,我们需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框架转换成符合学生知识经验的结构框架,然后才能形成教师职业道德“教”的结构框架。

(二)构建“学”的新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发生了从书本知识到电子知识的转化,知识资源也变的容易获取,因此,学生的“学”也出现了新的模式。《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的新模式包含以下几个新:第一,新的知识获得途径,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师的传授,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自己疑惑或者感兴趣的知识。第二,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死记硬背,而且帶着问题去主动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第三,有反馈的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后,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去测试自己所学的知识,系统会反馈学生掌握的程度,如果不符合目标,则会提醒学生进行再次学习。

(三)构建“教—学—做”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的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但是是否形成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以及意志,则需要通过“做”的环节来检验。随着计算机、通信、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让师范生体验在真实情景中不可能发生的失德的案例。

教师借助虚拟仿真实训室,构建“教—学—做”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模式,从“职业道德认知—模拟职业道德失德—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四个阶段来提升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以期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进行有计划和有层次推进的培养,构建如图1的教学模式。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构造“虚拟课堂—尝试失德行为—情感体验—正确行为”。对师范生职业道德失德行为进行探讨。根据“自然后果法”,在虚拟的课堂中,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失德行为,进而体验到失德行为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自己会受到的惩罚以及随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等不好的后果,从中获得道德情感的升华,最终实现道德行为的改变。在技术与方法、理论与实践方面实现两者的系统的、一体化的发展,使师范生的真正的获得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总结

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师范生掌握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课程的知识,不一定会表现出职业道德行为,因此,在虚拟仿真课堂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就非常有必要,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旭生,刘党英,李为华.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实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8):101-104.

[2]谭惠灵,郭庆,韩景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的认识论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2):17-19.[3]许小洋,彭妙茹,陈焰炫,等.基于MOOC与虚拟仿真实验的线上机能实验教学[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7):503-505.

[4]王阳萍,雍玖,王文润,等.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9):38-41.

[5]朱超超,陈瑞坤,刘植浩,等.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115-118.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虚拟仿真教学研究”(2018JGB310)。

猜你喜欢

一体虚拟仿真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