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地寻找
2022-05-16提刀喝茶
提刀喝茶
上一期关于“寻找”这个主题,我们从曹文轩老师那里学到了描写寻找具象事物的方法—寻找过程要一波三折。当然,可以寻找的东西有很多,除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事物以外,还有一些无影无踪、如梦似幻的抽象事物。比如,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叫于尔克·舒比格的作家就“寻找”过诸如无聊、幸运,甚至是觉得自己总有可能会遇上的帮助。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于尔克·舒比格笔下的“寻找”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有个小女孩只知道有趣,不知道无聊,即使下雨天和礼拜天也不例外。于是,她决定去寻找无聊。
她首先去了街头售货亭,向那位老打哈欠的女人打听。
无聊刚刚还在这里,要不你等一会儿,他马上就会回来的,女人回答。
小女孩一边乖乖等待,一边看女人工作。只见她灵活地数钱、找钱,手指在钞票和抽屉上翻飞,欢快得就像在演奏一件乐器。可是,无聊没有回来。
或许他还在路上吧,小女孩说。她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
她边走边想,要是我在路上巧遇无聊,怎么认出他呢?
小女孩看见一个穿着橘色工作服的男人正在爬梯子,就上前问道:请问无聊长什么样啊?
这个我可以告诉你。男人说,首先他很长。
大概有多长啊?
可能到了世界的尽头。
那么其次呢?女孩问。
男人又往上爬了几梯:其次,他是浅灰色的,多少有点浅灰吧。
小女孩今天碰到的东西,浅灰色的不少:一条街、一只兔子、一条裤子、几面墙,但是都不够长。
小女孩走过一条又一条小巷,穿过铁路的地下通道,没有找到一样东西符合条件。
她继续往前走。
她走过一片又一片田野,然后沿着一条河前行,来到一棵杨树旁。她顾不上歇息,不停地走啊走,一直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无聊远远地就看见小女孩正在走来,等她靠近了,他才问道:你是薇拉吧?
薇拉停住脚步:你怎么知道我是薇拉呀?
我一看就知道。
薇拉从头到脚仔细打量着无聊:我可不能一眼就认出你。你是很长,也多少有点浅灰,但除此之外,你还相当——
相当什么?
小女孩张开嘴,却说不出话来。她开始不停地打哈欠。
从上面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于尔克·舒比格在描写小女孩寻找无聊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她向售货亭老打哈欠的女人打听,向穿着橘色工作服的男人打听,最后在世界的尽头找到了无聊。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作者不断提醒读者,寻找的是什么,怎么寻找的,结果怎么样。
小女孩第一次去向老打哈欠的女人打听无聊在哪里时,女人告诉她,无聊刚才还在这里。此时的女人“灵活地数钱、找钱,手指在钞票和抽屉上翻飞”,很显然,这个细节与打哈欠形成了鲜明对比,女人认为的无聊是在她等生意的时候。
小女孩第二次去向穿着橘色工作服、正在爬梯子的男人询问无聊的样子。男人告诉她,无聊很长,可能到了世界的尽頭,浅灰色的。很显然,此时男人认为,自己爬在长长梯子上的工作是无聊的。
两次询问的结果就是,小女孩并没有找到无聊,因为人们口中的“无聊”并不是统一的、具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且各不相同。这或许就是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义。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于尔克·舒比格并没有在结尾用一些激昂、说教的句子去升华主题,而是将最核心的东西,放在了每一次寻找的情节之中。读完之后,其中的道理,就自然而然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最后,无聊一眼就认出了薇拉,薇拉想知道为什么。原因大概就是,她寻找无聊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很无聊了吧。
掌握了“寻找”秘籍3和4,我们可以先来和于尔克·舒比格玩一个“情节接龙”的小游戏。小女孩在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寻找之后,接着还有第三次、第四次……根据原文情节,完成下面的接龙。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寻找其他的东西。比如——
“谁”寻找什么(寻找情节包括寻找什么、怎么寻找、结果怎样三个部分,并设置至少两次反复的情节。)
例:“不开心”女士去游乐场寻找快乐。她看见旋转木马上的孩子们都笑得非常开心,她也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旋转木马转呀转呀,一圈又一图,
“不开心”女士都快要在马背上睡着了,哪里有什么快乐啊!
“不开心”女士去蛋糕店寻找快乐。她看见玻璃柜里诱人的奶油蛋糕,迫不及待地选了一个。可刚咬了一口,甜腻的奶油让她皱起了眉头,再摸摸自己肚子上的肉,哪里有什么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