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韦伯《邀舞》的音乐特征

2022-05-16宋欣雨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韦伯情感表达

摘要:文章通过对《邀舞》的作者、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和标题音乐形象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充分挖掘该曲的创作特点和必要的弹奏技巧,让人们对该作品的弹奏有深刻的理解,可以更全面地用钢琴来表达它。

关键词:韦伯;《邀舞》;演奏技巧;情感表达;标题形象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03

1 钢琴曲《邀舞》简介

1.1 作者简介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韦伯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10岁开始学习钢琴,后又学习作曲,12岁开始创作歌剧音乐,14岁时已有不少作品。其受父亲的影响极大,因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常跟随父亲到世界各地巡演,在旅途中接触到了众多的民间音乐,这对其后来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的歌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韦伯酷爱钢琴的音色,献给其妻子的《邀舞》是其创作的钢琴曲中最出色的一首。他有一双大手,弹奏十度内的四部和声不在话下。韦伯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坚持不懈地投身于创作之中。他是浪漫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为之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代表作有歌剧《自由射手》《奥布朗》等,钢琴曲《邀舞》等。

1.2 创作背景

《邀舞》是韦伯在1819年创作的,是送给妻子生日礼物中的一首钢琴独奏曲。此时,正是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一些外围国家或民族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运动,这也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由于这一历史巨变,这一时期的音乐家普遍对自己的民族和民间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钢琴曲《邀舞》演奏特征

该作品采用了在以往创作中少见的倍复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四大段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具体结构为:引子[第1~35小节]+第一圆舞曲[A(第36~43小节)+B(第44~59小节)+C(第60~71小节)+D(第72~87小节)+A(第88~95小节)]+第二圆舞曲[E(第96~127小节)+F(第128~143小节)+G(第144~167小节)+E(第168~199小节)]+第三圆舞曲[A1(第200~207小节)+D1(第208~215小节)+A2(第216~228小节)+C1(第229~256小节)+B1(第257~272小节)+B2(第273~300小节)]+第四圆舞曲[A(第301~308小节)+B(第309~324小节)+C2(第325~380小节)+A3(第381~407小节)]+尾声[第408~418小节]。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看出该作品具有明显的多重三部性特点:从整体来看[1],引子、乐曲主体和尾声组成三部分;从第一圆舞曲看,A+BCD+A组成三部分;从第二圆舞曲看,E+FG+E组成三部分;从第三圆舞曲看,A1+D1+A2组成三部分;从第四圆舞曲看,A+BC2+A3也是三部分构成。笔者对每一部分的调式调性、和声、强弱变化、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引子(第1~35小节),调性为降D大调,用Moderato(中速)速度弹奏。全曲以p和grazioso(意为优雅的、优美的)开始演奏,告诉听众正式的邀舞即将开始。1~9小节为男士第一次邀请女士,左手弹奏的低音表现男士,右手的高音表示女士,男士要显得笨拙与迟缓,女士要表现得害羞和高雅。因此在演奏此处时,左手要贴着琴键,摸着走,而右手要声音集中拎着走。10~16小节为女士在拒绝邀请后的矛盾心理,在力度上mf要比上一句強一些。17~35小节为男士发出第二次邀请,态度显得更加诚恳,女士欣然接受,随后两人便开始了简短的交流。在此处,要凸显两声部的应答,在颤音和倚音处要弹奏得活跃且自然。尤其在22小节左手和24小节右手处,颤音与倚音相连接,更要自然流畅地弹奏,建议单独练习。

第一圆舞曲(第36~95小节)为首部,依旧是降D大调进行,这一乐段由单二部(A+B)+单二部(C+D)+A构成,Allegro vivace为欢快的快板。36~43小节为A部分,开始就以ff力度进入,表示快乐的舞会开始了,即在速度、力度和情绪上都要与引子有对比。注意在弹奏和弦与音程时,手不可过于放松,而应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演奏出顿音效果,发出的音色应明亮且集中。在38小节和42小节处的倚音,后接同八度音,可捎带手掌的力量,将力量转移至小指,弹响高音。44~59小节为B部分,molto dolce为非常柔和地进行,以mf进入,要比A部分弱些,但不可以弱太多。同样,倚音要求往小拇指上送力量,在48~51小节,要注意每小节开头顿音与末尾音的强调。60~71小节为C部分,brillante ma grazioso意为辉煌而优美地,这里要以p来演奏。旋律部分采用一连串的高音区跑动,仿佛是女士在舞池中央轻盈地舞蹈。因此,力量不可向下放,而是指尖略微绷紧,弹出柔美的颗粒感,重心可以高一些。而左手力量则要往下放,贴键摸着走,弹出深厚且连贯的声音。其中,整句强弱变化可根据音的走向来进行,或者说是进行rubato(自由伸缩)处理。72~87小节为D部分,这一句起连接过渡的作用。以ff力度弹奏低音区,利用低音的深沉制造出雄厚的音响效果,在琶音上行时,作渐强处理,到半音阶下行时,一种滑稽的感觉,又立马弱下来。这一连贯的半音阶结束后,又从高音起,这串音要犹如指尖舞蹈一样轻快明晰,最后虽然以强结尾,但末尾音不可故意加强,应该是自然过渡的结果。88~95小节为主题A部分的再现,弹奏要求与之相同。

第二圆舞曲(第96~199小节)为插部,ondeggiante意为声音波动的、摇摆的。顾名思义,这一圆舞是男女在随音乐翩翩起舞,所以在整个风格上也要有舞蹈的感觉,要较好地展现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2]。进行到这里,男女主角交谈得就更加密切了,因此就要尤其注意音色的对比。这段采用非连贯触键,每小节第一拍突出的同时,也要略微保持。由于第一拍音多为小拇指来弹奏,因此,小指可坚挺地、直接地快速触键,但手腕要保持放松,以发出轻巧、明亮和清晰的音响效果。在107~111小节处,要着重突出高声部的旋律,且必须连贯进行,可在这句结尾处作适当慢和弱的处理,以表明这一句的结束感。120~127小节、179~183小节、192~199小节采用与之相同的处理方式。在128~135小节,可以理解为男女一问一答。前四小节的重音在左手,是男士提出问题,为了表现男士的绅士气息,力量下沉,凸显深沉稳重的音色。后四小节重音到了右手,则为女士的回答,可用高抬指弹奏法发出优美、轻盈的音色,以展现女士温柔且被男士打动的一面。136~143小节为两人第二次问答,弹奏的语气要较前面强一些,似乎是两人逐渐熟络起来。到了144~164小节,整体从弱渐强,但开头的弱也要将音弹实,力量下沉。164~167小节起连接过渡作用,渐强,且末尾几音要稍慢,带有结束感,然后再调整好状态准备开始新的一句。在192小节处,appassionato意为热情的、激情的,表明这里达到这一段的高潮,要用ff来弹奏,再横看高声部旋律音的走向,再作decrescendo(渐弱的)处理。对于第二圆舞曲的踏板使用[3],断奏的地方踏板仅踩一下起即可,在跳音的地方,踏板要更短促一些,在连线的地方则要使用切分踏板,以将其连为一句。

第三圆舞曲(第200~300小节)为展开部,也是全曲达到高潮的地方,调性变化也尤为丰富。Vivace表示活跃的快板,因此与第二圆舞曲在速度、强弱以及风格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207小节是这一圆舞的主题,从之前的降D大调转变为f小调,其旋律是在第一首圆舞曲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以ff的力度演奏[4]。x. x x这一动机贯穿整个主题,附点的巧妙运用使这一圆舞的舞蹈性更强,在音乐情绪上显得奔放热情,使得音乐得以继续发展。对于踏板的运用,要尤其注意做到干净利索地收在第三拍上。由于和弦较多,若只用手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加上前臂的力量,甚至是后背的推力。208~215小节,由f小调转为c小调,依旧是ff力度進行。第一拍音要利用双手自然的重力落下弹响,上行音阶承接短促有力的和弦,呈现出更为热闹的舞蹈场面。弹奏上行音阶时,手指要绷紧弹出颗粒感,且动作不宜过大,贴着琴键走。弹奏和弦顿音时,手依旧要绷紧,手指可以伸直,以将力量直接地给到琴键,奏响顿音。216~228小节,由c小调再次转为f小调,216~223小节与主题部分奏法一致。从224小节开始,力度从ff转为p,左右手交替继续x. x x这一动机的进行,作渐强处理。但为了突出这一动机的不断重复,左右手在弹奏时要着重突出此动机,而动机之后停留的长音要弱一些。229~256小节,明显地,色彩忽然明亮开来,由c小调转为降E大调,力度一直保持在p进行。在这里,仅使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即可,可以采用高抬指且手指勾起来进行这一串音的跑动,使其每个音轻巧明亮。到237~244小节,crescendo poco a poco(渐强),右手继续单音的跑动,左手是四分音符的顿音,正是左手旋律的不断递进将音乐推向更高潮。对于这一部分的演奏,右手稍弱于左手,踏板可仅给第一个音,力度层层递进。直到247小节达到ff,持续六小节后,作dim.e rit. un poco(渐慢又渐弱),表示这一部分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段转调的自然过渡。在257~300小节,lusingando意为嬉戏地、亲切地、谄媚地,这里进入第三圆舞曲的第二部分,开头回原速的同时力度要pp。在257小节,调性由降E大调转为C大调,色彩更为明亮,语气也在持续加强。到273小节处又转为降D大调,是在为第三圆舞曲即将结束作准备。戏剧性的是,296小节与295小节的力度从p直接到ff,刺激观众的听觉系统,促使听众大脑兴奋起来,继续接下来的第四支圆舞曲。

第四圆舞曲(第301~407小节)为再现部。301~324小节虽与第一圆舞主题相同,但在演奏过程中,是情绪达到最高潮过后的部分,客观来看,是男女主已经熟络过后的继续舞蹈,在情感表达上应与之不同。325~380小节,brillante ma grazioso意为辉煌而优美的,此处全部为右手跑动的单音,为了使单音弹奏的连贯且清晰,指法的正确使用就尤为重要。在最初阶段需要慢练,将音弹奏清晰,指法要熟练,再运用手腕的转动,进而将音弹奏得更为连贯与音色圆润,切勿借助大臂小臂来使用过多的力量,否则会将音色僵住,不够轻巧灵动。在371~375小节,要注意每一小节开头音的加重,不只是左手音程或和弦的加重,右手单音也要突出,层层递进,将情绪再次推到高潮[5]。最终以第一圆舞的再现结束。

3 《邀舞》的标题形象

标题形象即标题所指明的音乐形象,是在作品之前的一段文字和标题内容,它表明了作曲家想要向听众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以避免听众对作品产生误解。虽然这首作品没有用一段文字来说明其核心[6],但韦伯在将这个“礼物”弹奏给妻子听时,还是有讲解的,也在琴谱上留下了文字提示。《邀舞》这个标题,再结合具体作品的旋律和整体结构布局,“邀”和“舞”的鲜明形象不言而喻。从整体布局来看,犹如文学作品,描写的是在一场宫廷舞会上,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邀请一位美丽且有些许害羞的女士舞蹈。从发出邀请到一起舞蹈,再到逐渐熟络交谈,最后到分手告别,这无疑使旋律的创作具有描绘性,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一致,音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赋予人们无限的空间遐想。

4 结语

韦伯所创作的《邀舞》是欧洲音乐史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奠基之作,展现了该时期人们以自身为主体的音乐思想,同时以标题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给人以画面感,富于想象。在作品的创作上,采用倍复三部曲式结构,优美的旋律和变幻莫测的音乐情绪,以及华丽的技巧与和声编织,将听众带入音乐中,仿佛置身于富丽堂皇的宫廷之中,好像是在随着音乐与男女主一起共舞。正是《邀舞》独特的艺术审美,奠定了它在西方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文正.论韦伯钢琴曲《邀舞》的一度创作[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110-113.

[2] 江薇薇.钢琴曲《邀舞》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J].普洱学院学报,2013,37(2):93-95.

[3] 陈泉.《邀舞》演奏中的几个技术课题[J].青年文学家,2014(6):84.

[4] 王飞宇.钢琴曲《邀舞》的情感把控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18):96-100.

[5] 胡咏丽.生动的艺术形象 优美的音乐旋律:古典圆舞曲的典范作品《邀舞》[J].黄河之声,1995(5):16-18.

[6] 李文正.韦伯《邀舞》的标题形象及意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0(1):73-76.

作者简介:宋欣雨(2001—),女,河南济源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韦伯情感表达
五月是什么
韦伯空间望远镜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开始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