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2022-05-15尹成丽

北方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黄河旅游

尹成丽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

一、引言

黄河中游流经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河南四个省(自治区),该区域中资源型城市较多,面临着产业转型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些沿黄城市的主要抓手。黄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旅游资源的整合不足,缺乏空间联系性。理论和实践表明,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不同旅游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旅游发展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空间联系,实现集群化发展。

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是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工作。当前,学术界关于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特别是空间结构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沿黄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等。如覃成林、樊双涛提出:构建“三极引领、五点支撑、轴带衔接、网络互联”的黄河流域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薛明月等探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得出了黄河流域的旅游经济空间依赖性较强的观点。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社会网络方法可以动态演绎旅游空间结构,定位各个节点的角色功能,且用“关系数据”代替传统的“属性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在旅游空间研究上得到广泛应用。国外学者们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探讨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组织形式和探讨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化及其内在规律。如Shih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地空间组织形式。Mendesb和Miguens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了复杂空间结构的内在规律。国内学者在旅游研究中运用社会网络方法较晚,应用尚少,多数的研究是对城市群网络结构的分析。如虞虎等人将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相结合,探讨了江淮城市群旅游地空间发展模式。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方面,重点研究了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结构模式及其演化,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点轴理论和旅游流角度的研究很多,但基于社会网络角度的研究较少。已有文献中,对黄河中游沿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黄河中游沿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探索。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正从个体框架向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将成为今后我国旅游合作更有活力的抓手。本研究以黄河中游沿黄22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其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因素,为黄河中游流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沿黄城市如何进行空间组合优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空间结构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9年的《山西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以及百度地图驾车导航提供的最短公路里程数据为基础,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2.研究方法

(1)修正的引力模型。本研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来计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以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衡量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程度,并将能够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交通距离因素纳入模型之中,所得出的强度值反映了城市间旅游经济的吸引力程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TR表示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TR值越大,反映两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越紧密,反之越弱;TN、TN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游客数量;TI、TI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旅游收入;D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最短交通距离;k=TI/(TI+TI),表示修正系数。由于山西省黄河沿线城市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在该地区整体旅游规模和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TN、TN和TI、TI分别选择2019年《山西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提供的各市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替代;D则选择百度地图驾车导航模式提供的最短公路里程数据替代。根据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计算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即:TF=∑TR,TF值越大,说明i市在区域中占据的地位越重要,反之则反。

(2)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用来描述网络的整体性形态、特征以及结构的一种方法,其关键在于“关系”的确定,主要应用于经济、城市、能源、创新等研究,本文选取了三个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即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和凝聚子群,对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分析,探究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情况。按照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对应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的强度矩阵,然后使用UCINET6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计算得出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①网络密度。即网络中实际的关系数与理论上的最大关系数之比,用来衡量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揭示旅游目的地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网络密度值越大,网络对每个节点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②网络中心度。网络中心度是对个体权力的定量分析,用来衡量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主要包括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是指与某一城市旅游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量,点度中心度越高,节点的权力越大,中心性越强。中间中心度衡量的是一个城市旅游节点对其他节点的控制程度,即一个节点在其他节点的“中间”位置的程度,它的控制值越高,它控制其他点的能力越强、位置越核心。接近中心度表示一个节点与所有其他节点之间的捷径距离之和,用于表示该节点不受其他节点控制的程度。③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一种广义的子群概念,其研究目的是解释一个群体内的子结构,主要基于对具有相对较强的、直接的、密切的、频繁的或积极的关系节点的分析。

(二)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分析

1.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按照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公式,计算出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矩阵(如表1所示),进行加总求和,得到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如表2所示),结合UCINET6软件进行可视化反映,得到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河南省沿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总占比最高,占整个黄河中游城市的82.26%,而山西省沿黄城市仅占12.72%,其次是陕西省和内蒙古,分别占3.22%、1.79%。可以看出,河南省在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效应,而黄河中游的其他城市的联系强度总量偏少,有明显的边缘化倾向。从总体上看,黄河中游各城市之间的旅游联系不是很紧密的,郑州市是整个黄河中游城市旅游地联系的核心点,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最高,占比为45.21%,与其他城市的联系较强,而山西省旅游经济总量占比最高的运城市仅为7.89%,占山西省的61.98%,最低的忻州市仅为0.79%,占山西省的6.22%,与郑州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山西省的沿黄城市中,临汾市与运城市的联系强度最高,其他城市相对较低。

2.网络密度分析

将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矩阵二值化处理后,得到网络密度值为0.2511,标准差为0.4336。这说明,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网络密度较低,黄河中游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较弱,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游交互作用较小。目前形成的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受旅游经济规模小、城市间交通距离长等因素的制约。

3.网络中心度分析

从表3中可以知道:第一,2018年点度中心度较高的城市是忻州市、榆林市、洛阳市、鄂尔多斯市、延安市、吕梁市、临汾市、郑州市,其余城市均低于9,忻州市点度中心度最高的原因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忻州境内,吸引着大量外来游客,且忻州市地处黄河中游城市的相对中间的位置,与黄河中游其他城市的联系程度较好。接近中心度较高的城市为新乡市、巴彦淖尔市、济源市、开封市、濮阳市,其余城市均低于50。第二,中间中心度最高的是洛阳市,其次是忻州市,两城市之和为182.190,远高于每个城市的均值28.5,说明这两个城市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在黄河中游形成了双核中心,这样的网络结构缺乏稳定性,其他节点城市受到明显的压迫,只要缺失这两个城市中的一个,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运行。由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整个黄河中游城市的中间中心度差异较大,中间中心度最高的洛阳市达95.62,而中间中心度最低的乌兰察布市为0,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以及济源、开封、濮阳的中间中心度都在5以下,由数据可清晰地看出,这些城市的独立性相对较差,处于受控的状态,这与当地的旅游资源、交通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表1 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矩阵

4.凝聚子群分析

凝聚子群可以反映旅游网络中某些区域紧密联系、旅游经济联系强的小群体的集聚现象,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凝聚子群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2018年的数据识别出了较多的子群,这表明各个城市在旅游发展上是相对分散和孤立的。按照图3所示,可将黄河中游城市分为三个子群,一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榆林;二是忻州、延安、渭南、吕梁、临汾、运城、三门峡;三是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虽然同一子群的城市属于不同省份,但它们表现出高度的地理邻近性,表明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并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因此,制定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和优化旅游地连接路线,实现各城市之间的旅游协调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是促进黄河中游城市旅游合作的重要途径。

表2 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

表3 2018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度

图1 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分布图

图2 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旅游经济凝聚子群结果

(三)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1.从区位交通角度看

旅游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位势”特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市是旅游业的核心,其旅游经济联系总量较大、方向较多。通过查阅四个省(自治区)的2019年统计年鉴和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可以得到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国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概况(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看出,“位势”优越的城市,旅游规模较大,例如郑州,是河南省和整个中原地区公路网的中心,是全国公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之一,2018年郑州旅游收入达2195亿元,是黄河中游沿黄城市中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

表4 2018年黄河中游城市国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概况

2.从旅游资源禀赋的角度看

相关资源的地区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决定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差异。例如郑州市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0个;忻州市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1个;临汾市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2个;洛阳市拥有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21个,都已经成为各自所属区域内旅游发展的较好的城市。目前,内蒙古沿黄城市共有2A级以上景区237个,占全自治区的59%,且80%的五星级酒店分布在该区域内,聚集了整个区域大部分的优质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2018年内蒙古沿黄城市国内旅游人数7102万人次,占全自治区国内旅游人数的55%,国内旅游收入2296亿元,占全自治区国内旅游收入的59%;陕西沿黄地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华山等旅游资源,但陕西省的大部分旅游资源集中在西安、宝鸡等市。2018年陕西沿黄区域共接待游客1936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29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1%和22%,占比较低;山西沿黄地区共有4A级、5A级景区48个,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83个,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4个,世界遗产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2018年,山西沿黄城市国内旅游人数2631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339亿元,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的35%;河南沿黄城市一共拥有87个4A级景区,7个5A级景区,147个星级酒店,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沿黄城市,例如洛阳、开封和郑州等;河南省沿黄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2018年河南沿黄城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5604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约5583亿元,占河南省旅游总收入的70%。

图3 黄河中游城市主要旅游资源图

3.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

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受到产业结构驱动的深远影响。如郑州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旅游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从过去的农业用地发展到现在的旅游用地和城市用地,使该地区从传统的农业区向现代的旅游区和新城区转变,产业的发展,增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了旅游设施,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忻州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全力发展旅游产业,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体系,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商旅融合等“旅游+”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使农业、工业、文化产业为旅游业提供资源景观、服务设施、旅游商品等。

4.从旅游政策的角度出发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河中游流域各省(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应于本省旅游业发展的中心目标,积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和旅游经济优势,为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内蒙古自治区整体规划长江与黄河区域,积极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长城、黄河沿线旅游的公共服务配套,推动长城、黄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培育长城、黄河文化旅游品牌。陕西省发布了黄河世界遗产之旅、中华文明探源之旅、黄河寻根问祖之旅、黄河生态文化之旅等十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通过“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的设计,向国内外游客充分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黄河流域。山西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旅游线路格局,主要有八条旅游线路,其中,以老牛湾、壶口瀑布、碛口古镇、鹳雀楼为重点,以万家寨、娘娘滩、西口古渡、黄河大禹渡、黄河古栈道等为补充形成的黄河文明旅游线路连接了沿黄四市,是一条可以整合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旅游资源的线路。河南省正在大力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郑汴洛黄河国际文化旅游区,加快实施黄河文化旅游工程项目,目前,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暨文化旅游绿色通道已全线贯通,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线路。

三、优化对策

(一)加强黄河中游各个城市间的合作

加强黄河中游沿黄城市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间共商、共建、共享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协同发展机制。旅游经济是推动黄河中游流域沿黄城市协调发展和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黄河文化旅游区的建设需要黄河沿线多个城市的合作。以流域为维度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已经跨越了行政区划的界限,旅游业与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也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沿黄四省(自治区)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互联平台,促进各城市间信息交流,提高部门协调效率,以黄河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为基础,加强新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共同推出优质旅游线路,避免重复项目建设而浪费资源,避免恶性竞争。

(二)有效整合沿黄城市旅游资源

目前,黄河中游的四个省(自治区)都在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开发黄河旅游线路,打造自己的黄河旅游品牌,如山西的“黄河之魂在山西”品牌,但缺乏区域统一性。一方面,要以黄河文化旅游区建设为出发点,以呼和浩特市、渭南市、运城市和郑州市与其他城市联系度较高为基础,加强各省(自治区)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体系和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统筹规划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并完善各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提高跨区域旅游的行动效率,增加基础投入,发展配套产业,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以呼和浩特市、延安市、忻州市和洛阳市为重要切入点,建立对外旅游通道及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对外旅游服务体系,提炼出核心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合理营销,提高国内外游客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旅游意向。

(三)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

目前,河南省在跨省域方面已开始重点推进豫晋陕、豫皖苏、冀鲁豫等省际黄河文化旅游协作区的形成,其他省份也应积极推动以流域为维度的合作区域的形成。地理邻近的城市子群之间应积极联合,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以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中心城市为节点,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以综合交通体系为纽带,构建有省无界、有区无障、产品丰富、市场整合、品牌共铸、资源共享、合作互赢的新型旅游联合体,加强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实现客源共享和旅游流相互传递,推动黄河中游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同时,中游沿黄城市也应加强与黄河中游旅游城市核心点郑州市的合作,利用其交通枢纽的优势,为沿黄城市旅游业宣传引流。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黄河旅游
黄河
旅游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