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2022-05-15陈祥奔
陈祥奔
一、 背景分析:
感恩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他人,学会感恩。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保护的孩子。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体味生命是如此丰富而厚有。 然而我们沐浴在爱的光辉里,无尽的索取父母给予的爱, 娇惯、任性,总是觉得理所当然。总是很少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也体察不到父母那一颗表面坚强背后所隐藏的脆弱的心灵,它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爱、理解去呵护,去温润。
二、目标设计:
1.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体会母亲无私伟大的爱与苦。
2. 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感受无尽的追悔。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 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无论你身在何处,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发生在汶川地震中一位伟大母亲的故事。(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把所有的苦难自己来扛,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这就是母亲。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文中就有这样一位慈爱的母亲。
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留给他的是无尽的悔恨。
(二)初步感知:
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自责、愧疚之情;
(3) 作者成长后,完全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小结:同学们都有一颗如此善感、善悟的心,相信你一定能走入他的心灵世界,会更深地理解史铁生,成为他的知己。
(三)研读赏析
1、体味痛苦中难以言状的绝望
史铁生,在春风得意的时候遭遇如此磨难,瘫痪了双腿,他的心情会怎样?
例: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朗读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学生自主交流、体会。
2、深味苦难里被掩埋的母爱。
(1)在史铁生活得最痛苦的时候,是谁陪伴在他身边?当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朗读出来。
师:身患绝症的母亲面对死亡,她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坚强与无私;把所有的苦难独自承担)
出示课件: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 《我与地坛》
(2)师:这是一位最苦的母亲,身患绝症,丝毫不能在孩子面前透露自己的病情,在面对孩子情绪烦躁,动辄大发脾气的情况下,更没有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而是细心的照顾,时刻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再读课文,母亲为了儿子究竟还做了什么?
a.我暴怒无常,母亲抚慰我。“……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和内心的痛苦。)
b.“……对于‘跑’和‘踩’这一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面对瘫痪的我,母亲更加敏感。
(前面欢快的语调在此戛然而止,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凸显。由此,再次强调“苦”)
小结:母亲的忍,母亲的愁,母亲的喜悦、敏感都是因为什么?
3、探究,领悟“好好活下去”愧疚与悔恨。
然而就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在临终前她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
出示课件,教师朗读。
在这样一个秋天,回忆起母亲的爱、鼓励与期望,仿佛看见作者手捧鲜花与母亲的亡灵对话,怎不令人泪下?此刻,史铁生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他会母亲说些什么?
生: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对母亲充满了感激;是满腹的愧疚吧!
四、 拓展延伸
回想父母曾经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母亲的“爱”和作者的“悔”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重点在品读中引导学生体味苦難里隐藏的深爱。对父母的感恩,回报父母的情感就无声的在学生心灵滋长。学生们将一份感动深深根植在心底,但我试图让孩子们带走的,却不仅仅是读出的这份感动,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思考。因为有了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了和史铁生心灵的交融,孩子们此时的交流,显得如此真实亲切,自然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