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策略分析

2022-05-15赖书俊

民族文汇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双减政策

赖书俊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于大城市就业机会更多,因此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客观上也造成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陪伴、关心与教导,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敌对、焦躁等,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根据我国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统计数据显示,2017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数据上来看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人口基数依然十分庞大,在缺乏父母的庇护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失衡的局面,因此其心理健康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教育工作开展时的难题。而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提出,强调教育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心理障礙会严重危害到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甚至出现成长偏差,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也成为了农村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危害

(一)消极情绪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心,无法满足成长过程中正常的情感需求,以此也容易产生各种消极且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比如黄爱玲便对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进行了专项的调查,根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42.5%左右表现出了心理不平衡,此外主要为抑郁和焦虑两种负性情绪。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超过40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根据结果显示,接近8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出焦虑、抑郁、易怒、偏执等,这也提示消极情绪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1]。

(二)认知偏差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早期价值观的建立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之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导致其价值观念缺乏引导,表现出认知水平较差,进而导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误导,出现认知偏差,比如自卑感强烈、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极端的利己主义等,进而影响到了其行为模式。有资料显示,一般来讲,隔代抚养的认知偏差发生率高于单亲抚养,单亲抚养的认知偏差发生率高于双亲抚养,这也说明儿童的认知偏差与父母的陪伴具有密切的联系[2]。

(三)内心失衡

黄爱玲在研究中对表现出心理不平衡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在于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类比,由于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加之教育方式的错误,因此内心会出现失衡,具体的表现方式也具有差异,比如部分儿童自卑感强烈会出现自我封闭,无法正常的开展人际交往;部分儿童会虚荣攀比,尤其是当父母以金钱弥补亲情的缺失时,儿童也会使用物质来掩盖自身内心的空虚[3]。

二、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策略探讨

(一)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积极开展德育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培养或者招募专业的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及教育的团队,同时可以制定或者订阅心理健康的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存在并掌握有效的干预方法,比如在针对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不平衡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帮助留守儿童客观、理想的看待自身的处境与难处,理解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与抗压能力,并且树立自身的成长目标,当心理有了追求在成长过程中也更容易把握本心,不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心理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还可通过给学生找寻代理家长,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之爱的这一遗憾。此项活动内容开展的重点在于班主任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联系,让企业中的离退休人员担任代理家长,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填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空缺。

(二)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完成的时间有效减少,因此学校可以积极的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自身的兴趣、发展自身的特长,同时可以结交更多兴趣相同的朋友,在发生心理危机时也能够起到情感支持和陪护的作用,无论是活动或者朋友都可以为留守儿童起到精神上的寄托,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健康]。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设置“暖心空间”,即让留守儿童将心声向班主任吐露,可通过设置“暖心空间”,让留守儿童以写信的方式传递其心声,而班主任则需要仔细阅读信封内的内容,并鼓励留守儿童打开心扉,而这一方法同样可通过在学校各类社团中合理开展。

(三)加强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片面关注学生的成绩,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到成绩只是评价学习成果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否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品格,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当学生表现出心理及行为问题时,教师切忌粗暴对待,应该采取朋友式的谈心方法,梳理问题、分析分析并耐心引导,逐渐帮助学生正事自身的问题并建立改正的意愿,从而争取的学生的信任,双方信任度提升后,学生也具有了情绪倾诉的渠道,有问题时愿意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日常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替代家长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关怀以及生活上的帮助,从而帮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和突出,根本原因是亲情的缺失,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难以避免,在此情况下,学校承担着主要的教育和监护责任,尤其是当下我国教育事业双减政策的提出,学校应该采用争取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尽可能的填补留守儿童情感上需求,营造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解决各种心理上隐患,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循金.倾“心”浇灌  静待花开——谈我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辅导策略[J].教育界,2021(33):64-65.

[2]杨春盛,唐冬梅,朱世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84-185.

[3]张雪梅.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7.B8DB1989-432E-4534-9651-7DDC738404FD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双减政策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