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榆林市绿色经济发展分析

2022-05-15高腾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榆林市绿色发展

作者简介:高腾(1993-),男,汉族,陕西榆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实现发展的重要环节,彰显了人文社会发展的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推动作用。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下,要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必不可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高瞻远瞩,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思想,这对我们任何时期的绿色发展都有着积极指导意义。本文从榆林市绿色经济发展着眼展开研究分析,对于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短板,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容及我国生态发展战略方向,提出革新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榆林市;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06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论证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作用,助力达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互促共进。

1 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和重要性

中华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从老子“道法自然”的本质思想出发,到孟子“取物以时”顺应自然时节的发展理念,再到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万物和谐的核心观点,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的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只有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在其指引下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现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下,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引领,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始终坚定立足于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发展底色,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思想,坚持践行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的生态发展观。

2 当前榆林市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榆林市作为西部地区国家级重要战略城市之一,也是国家能源开发和储存的重要核心区域。其地处陕北区域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北部接壤毛乌素沙漠,是生态屏障关键要地,但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毫无裨益,产业创新转型刻不容缓。

从近五年来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五年以来,榆林市生产总值稳中有进,尤其是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经济整体下行的严峻形势下,榆林市经济保持整体平稳运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较上年实现小幅增长。分产业体现为:第一产业占比重值稳中有进,第二产业占比重值连续位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比重值基本持平。

根据数据对比显示,近五年来榆林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持续优化,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但也存在着短板需补齐,一是产业创新转型力度还不够硬;二是生态建设覆盖范围还不够广;三是城市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还有待進一步探索前进。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榆林市绿色经济发展建议

3.1 以坚定绿色生态文明思想为着力点,找准生态建设“总开关”

生态文明是我国发展总布局的鲜明特色,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倡导的主导旋律。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这个大生态系统的统一和谐的思想。解决好自然、人类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为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发展,指明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关键性的实践指导,注入了绿色发展的创新动力。

在新发展阶段,坚持生态优先的文明创新发展模式下,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为民众提供更好、更优的公共服务产品,也需要市场“无形之手”积极探索创新提升产品生态效益,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只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那社会经济发展便失了力度,无力发展;只注重社会经济发展,那生态文明建设便失了温度,不能长远,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因此,要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坚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凝聚绿色生态共识,共画生态建设“同心圆”,一体推进榆林建设成为陕西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践行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3.2 以坚守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理念为关键点,抓稳和谐发展“主心骨”

思想是实践的抓手,认识是行动的支撑。抓稳和谐发展“主心骨”,必须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理念,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在实质上是一种生命关系的共同体,人类必须对自然秉持敬畏之心、尊重之心、感恩之心。如“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重要思想,又如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再如世界地球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伟大号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始终引领着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要强化绿色发展顶层设计,用好榆林绿色发展“指挥棒”。利用好榆林作为陕北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资源和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陕北地区绿色发展模式。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新发展阶段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政策机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发展矛盾;三是要发挥长期能源与资源型城市优势,积极服务和探索“双循环”发展模式,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四是要以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低碳环保发展为重点,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走向节能化、高效化、创新化,解决好社会与自然之间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以践行绿色生态发展观为落脚点,下好生态发展“真功夫”

实践是思想成长的土壤,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坚定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切实践行和谐发展道路,需要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倡导共建美丽绿色榆林,走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思想,指明了对学什么、如何实践的重要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有实践的观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经验丰富自身。榆林市绿色生态发展观需要按照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多方发力、多措并举、解决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地区经济与生态发展携手共进。

一是强动力深挖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于矛盾的观点指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事物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实现发展最先要找准着力点,深挖自身优势和资源特色。榆林市立足丰富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自觉,探索发展生态与文旅部门协作,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推动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用好农业种植地理优势,发展山地苹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种植,提升现代化种植专业技术,运用“互联网+生态”的思维和模式,打造线下与线上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局面。顺应绿色发展理念,挖掘能源发展优势,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公共服务水平,为精细化环保化新型产业建设提供发展沃土,进一步推动能源主导产业转型低碳发展。二是聚合力创新发展。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要深刻领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关键创造者和引领者,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融合的人才发展思路,在当前苏陕协作共同发展的机遇下,形成常态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地方绿色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撑;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要强化能源建设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延伸绿色发展产业链,多方位多领域构建现代化绿色共享模式下产业发展体系;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要将生态文明發展思路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走出独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要将能源发展和绿色理念有机融合,坚持能源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守住环境质量“底线”,不越生态保护“红线”,不摸生态破坏“高压线”,坚强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下榆林市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总结语

人文社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提供的联系发展思想指导,在榆林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人文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关联之处,以人文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以生态提升推动社会进步,构建起绿色和谐的发展环境,真正以务实之举,管用之策,和谐之声,持续为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参考文献

[1]方世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发展[N].光明日报,2018-6-22(11).

[2]榆林市统计局.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6-2020.

[3]陈永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论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290-33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猜你喜欢

榆林市绿色发展
高岭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地域性特征——以榆林市为例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