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民族自豪感教育研究
2022-05-15张书林邓海凤
张书林 邓海凤
作者简介:张书林(1990-),男,教育学硕士,新疆科技学院财会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邓海凤(1991-),女,教育学学士,新疆科技学院组织部副部长,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直接肩负着厚重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往往关注国家大事主动性不强,历史知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直接导致爱国主义观念的概念化、模糊化。因此,亟须在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促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五个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更有其独特的性格。当代大学生因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时政关注自觉性不高,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爱国主义意识薄弱的现象。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建设接班人的重要领地,在教授和巩固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健全人格更具现实意义。由于民族自豪感的不足与缺失使得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淡化;其次,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将民族自豪感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间,使得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普遍存在民族自豪感的缺失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身处的社会、家庭、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局限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家普遍存在顾小舍大的现象;政治觉悟不够高,对国家事务报有事不关己的自私态度;信念不坚定、易信谣言、过于冲动与偏激,对事物认识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中一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意义
民族自豪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价值理念、现实情况、未来发展等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情感。民族自豪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奠基石,体现在既需要铭记历史,更要认清现实,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民族自豪感既能够加强本民族同胞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以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精神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之中。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拥有充足的自信和自豪来拥护和热爱这个国家是判断这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依据,一个国家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们这个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表明今天的中国较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谈起中国,国民都具有满满的自豪感与荣誉感,这不正是再强调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高校作为高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担任着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尊精神,也能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强精神。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公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强弱与这个国家与民族取得的成就的大小息息相关,同理,他们的愛国情怀与向心力也就越高。相反,一个国家和民族感到耻辱和落后的事越多,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就越低。日寇侵华时为什么会有“汉奸”“伪军”,当时的中国人为什么被人看不起,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落后,综合国力不够,只能任人宰割。而今天,“一带一路”的发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50多个国家与中国达成协议,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文化包容、政治互信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今天的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喝彩,多项发展已稳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加强每一个人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一项基础任务。而高等学校,在培养接班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培养与传承。
2 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基础与保证
民族自豪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是我国日渐强大的重要体现,是中华儿女56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撑,是提升国民素质与民族自信心的保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民族自豪感教育是加强与提升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五观”,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1 加强大学生对祖国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需尊重和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理解、学习和接受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开展和发扬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重要支撑条件。抗战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在1949年,中国得以解放,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发展初期,江泽民为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了重要策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历经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稳步上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与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祖国日渐更加美好。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智慧财富,发扬并传承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展其魅力,是我们年轻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不仅要积极认真的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要积极学习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和民族文化来传承我们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五观”,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2 加强大学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领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八个明确”以及“十四个坚持”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一重要思想从全局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引。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也应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明灯,以贯彻“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契机,培养勇于为振兴中华贡献己力的新时代弄潮儿。把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在环境的熏陶下,落实到社会各层面。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做实,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共同将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新时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3 新时代下升华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与方法
3.1 知往鉴今、资政育人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屹立在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上向世界展现的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力量,发扬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人文情怀。高校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以清醒的历史自觉、求真的态度正视客观史实,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看待问题,整合碎片化的历史现象,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本因、趋势和基本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文化自信。知往鉴今、资政育人,中国历史犹如一杯甘醇的美酒,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后,迸溢出缕缕幽香,味淡而绵长,清冽却醉人,从而进一步培养与巩固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 发挥高校的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的落实与开展,一定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吸引力为着手点,积极打造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载体的创设。高校应该在建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基地,加强与红色教育基础的相结合,共同开展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工作。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载体的创新模式,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民族自豪感教育中来,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引导大学生到科技创新集中的区域进行学习考察,让大学生自主自觉的探索和学习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将“国学教育”与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结合起来等,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同时,高校党委、团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班主任、科任教师,都应将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渗透与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自豪感教育。对于专业课老师来说,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更多地融入民族自豪感教育内容,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接受了民族自豪感教育,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3.3 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网络教育平台
信息膨胀的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最前沿,网络的利用率已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利用手机、电脑通过微信、微博、QQ、MOOC、博客、网易新闻等各种APP获取和交流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是个别人的专属,俨然成为当代青年更中意的學习方法,碎片化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高,短时间内接触的内容短小精悍,将民族自豪感教育融入碎片化的信息交流中,不仅能够加深民族自豪感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能逐渐地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识。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与抓手,不仅要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新时代青年一代的责任与历史使命,还要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五观”,坚定“四个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并学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发展。因此,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民族自豪感教育网络平台不仅能随时随地的向大学生传播最新的政治思想和理论知识,更能积极地影响当代大学生明确人生方向,确定奋斗目标。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期许,他们的茁壮成长,关联着国计民生。
4 结论
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集聚地与发展地,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和发扬民族自豪感提供了更好地条件。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深入生活实际,自觉地了解群众之需,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加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要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站在祖国的大地上放眼世界,祖国明天更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7/01/c_1127615310.htm,2021.
[2]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s://www.spp.gov.cn/tt/201710/t20171018_202773.shtml,2017-10-18.
[3]杨雪岩,姜大川.倡导爱国教育,树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2).
[4]何凤兰.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