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思考
2022-05-15刘友昊郝敏杰
刘友昊 郝敏杰
作者简介:刘友昊(1990-),男,汉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郝敏杰(通讯作者)。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生是当前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医学影像专业为例,立足学科专业特点,探讨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路,围绕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路径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影像;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79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的课程观,它以课程为载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医学影像专业培养从事医学影像检查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未来将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第一线,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直接建设者和承载者。因此,加强医学影像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影像工作者,显得尤为必要。
1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与时代需求的变化,医德医风、医学伦理道德等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均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作出了更高要求的指引。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主阵地,承载着改善民生水平、推进健康中国、服务人类健康的大责任,其使命必然是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相一致,明确“培养什么医生、怎样培养医生、为谁培养医生”的根本问题,培育新时代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而这一使命的达成不应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医学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也不例外,要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构建一体化育人机制,切实形成育人合力。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目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学成效不足的问题,究其本质有三点主要原因:一是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以讲授为主,且授课教师缺乏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不利于医学生将所学的价值观教育、医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联系和运用;二是医学专业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医学专业课的学习中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三是有些医学类院校自身偏重专业教育,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重视不够。因此,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能够拓宽思政教育途径,优化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中灵活穿插思政教育内容,通过价值引领来帮助医学生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培育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当前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
第二,培养时代合格医学人才的内在要求。医学既是一门关于探索生命、守护健康的自然科学,也是对疾病予以技术治疗以及情感关怀的人文社会科学,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过硬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主义办学的育人导向。培养新时代人民健康的合格守护者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因此,医学院校需要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来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职业精神。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掌握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健康至上”的医学价值取向,弘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和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时,依然能够保有逆行而上、临危不惧、勇担重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重实践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临床综合性学科,要掌握X线、CT、MRI等各种大型影像设备成像原理及操作方法,还要对病理、生理、解剖等基础医学内容以及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有整体性认识,同时更应该注重个性化临床思维的塑造、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射科工作属于特殊工种,影像检查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更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
2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价值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手段,教学的目的就是造就学生的德行,他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与课程思政理念不谋而合,给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强调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将德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达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之根本目标。
一是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具有资源优势。医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既有纯粹的医学理论,又有丰富而深刻的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等育人内容。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中就包含着许多以人为本、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
二是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具有吸引力优势。医学生的专业性强、职业倾向性强,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重点在医学专业课程上,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而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内容更加贴合他们的实际所需,也因此更难使学生入脑入心、取得实效,这也是其他教育渠道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是醫学专业课程育人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医学生普遍对医学专业课程以及教师的认同度更高,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容易感染到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因而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更容易发挥出来。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充实和丰富,相对于传统思政教育来说,实现了理念上的补充、渠道上的拓展和方法上的创新,进一步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的窘境,使专业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与思政课程形成育人合力,有助于改善医学生对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态度,有助于丰富医学生专业课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加强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推进医学院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3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3.1 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关键在专业教师,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多,引领示范作用巨大,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注重言行举止,用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发挥言传身教的育人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明确立德树人任务,加强育人能力,自觉主动育人。医学影像学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学习强国APP线上学习等方式,让专业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领悟时代精神,夯实政治理论。学院组织开展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等主题研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建设项目”类型课题申报,以及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示范课评选等工作,帮助专业课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思政精神,把握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在学习分享课程思政教学心得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3.2 挖掘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每门课程思政进大纲,做到全员参与的理性指导下,对过去课程中零星分散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学习讨论等方式,全面挖掘医学影像学课程思政元素,选择好融入点和切入方式,并通过互相听课学习的方式,强化互动反馈,让思政元素在学科内共通共享,有效提升全员思政教育的能力,打通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壁垒。结合学校发展历程、专业文化背景、社会热点问题、知名人物及事件等,融会贯通地提炼出所蕴含的独特育人价值。如我国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艰难起步、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影像检查技术、影像设备配置、影像设备制造都在紧跟世界先进潮流,其辉煌成就与我国的发展紧密相连,这部分的授课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
3.3 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挖掘出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是重要前提,但更需要有的放矢、自然贴切地开展课程思政。一方面,在内容融合上选好切入点,思政教育元素要与专业课理论结合得自然巧妙。在不打破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嵌入医德医风等相关主题内容, 在教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强调对学生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如在讲授辐射安全防护内容时,可适当讲解老一辈影像工作者在过去防护手段匮乏时期的职业精神,以先进典型的美德善行为引领,讲现代条件下的防护具体手段、有关的医学伦理要求等,润物无声的开展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要多样有效,嘗试多媒体教学、微信微博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将育人资源适度有效地融入专业课课堂,打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多路径育人模式。如病例讨论:男童外伤后下肢骨折要求摄片,检查时注意什么?讨论内容涉及对X线辐射敏感部位的防护原则、措施和患者知情权等,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
3.4 制定全新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
结合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修订各门专业课程标准,重视知识、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匹配度,逐步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辩证思维教育等融入专业课知识体系中,形成全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除了理论教学,还不能忽视实习带教、毕业论文指导等相关教学环节。临床实习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转化的必经阶段,影像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而这一阶段也正是接受医院文化和职业道德熏陶的重要时期。
3.5 完善课程思政制度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督导听课制度,学校、学院两级督导团根据课堂教学和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进行评定,加强沟通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并在之后的授课中持续改进更新。同时,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岗位聘用、教学质量评价、评优选拔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进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
[2]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4]罗银丽,何国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1).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6]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