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视域下“这一篇”课文的教学
——以四年级下册《琥珀》为例

2022-05-14陆耀芳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琥珀视域要素

陆耀芳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我们强调单元视域,首先是为了有序落实课程要求。课程标准分年段明确了教学内容与要求,但是因为其更多指向终极的素养目标,自然就比较宏观,对具体每堂课的目标制定的指导意义也就相对削弱。有序落实课程要求,需要教师将终极目标不断细化,高屋建瓴地整体规划每堂课、每篇课文、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如此层层细化,对一般教师而言,操作难度显而易见。作为中观概念的单元,在落实课程标准年段要求上起着中间枢纽的作用,其“上”承学期,“下”接课文,对有序落实课程要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为了有效发挥教材优势。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组建单元,强调单元视域可以改变以单篇课文为主的教学,加强单元整组教学,以更好贯彻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最后,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人文素养的积淀、思维品质与习惯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是非一篇课文的教学能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持续学习与强化。单元视域的建立,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既然强调单元视域,为什么又要强调“这一篇”呢?这是因为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价值是不一样的。拿每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来说,精读课文在单元中主要承担“学”的任务,往往在诠释与理解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学习必要的阅读策略与方法、丰富阅读体验与经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略读课文主要承担“习”的任务,在迁移运用精读课文学得的方法策略、举一反三、知能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强调“这一篇”还因为同一单元中的课文有各自的个性与特色。每篇课文的作家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其教学的价值发挥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单元内课文之间的教学也必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琥珀》为例,从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两方面,谈谈单元视域下“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单元视域下“这一篇”的文本解读

(一)关注语文要素的关联,定位“这一篇”的教学内容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认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关注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定位,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努力做到“纵横勾连”“环顾左右”“前后联系”,明确单元的教学定位,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适切点。

1.纵横勾连——不同册次语文要素的关联

“纵横勾连”是指通过分析“这一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前面册次相关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这一篇”教学之前学生的起点。例如,《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科技”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需要了解学生关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哪些知识储备,已经具备哪些能力。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中,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单元四篇课文曾经集中学习过提出问题,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四年级上册主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整理问题清单,学习给问题分类,筛选对理解有帮助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每篇课文的教学各有侧重,螺旋上升,有序推进。《琥珀》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举例示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环顾左右——同一册次语文要素的关联

“环顾左右”是指正确把握“这一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本册其他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在学期教学过程中能够瞻前顾后,做到前有渗透和铺垫,后有强化和巩固。表2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素一览表:

表2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如何在第一单元渗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策略,又如何在后面的六个单元中巩固第二单元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策略?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整册教材的高度,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融合进各单元教学中。例如,教学第一单元,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出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教学第八单元,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多角度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挑选对理解童话丰富想象与人物形象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以巩固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总之,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的重点可以依据教学进程不断转化。下一单元的重点可以在前一单元适当渗透,前一单元的重点可以在后面单元持续巩固,这样就能在循环往复中产生“滚雪球效应”,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随之逐步提升。

3.前后联系——单元内部语文要素的关联

“前后联系”是指分析“这一篇”与所在单元的其他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等的联系与区别,以定位“这一篇”在这一个单元中的地位与价值。

《琥珀》作为第二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温习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单

元学习的提问策略,能针对课文全文、局部,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出不懂的问题。“启下”是指学习四年级下册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要选择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理解并说清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依据,落实单元教学任务。《飞向蓝天的恐龙》可以继续练习从不同角度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把问题用问题清单形式写下来,进行分类筛选,自己尝试解决部分问题。教师重点以“为什么说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借助资料袋了解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依据,以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体会课文内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学生自主从不同角度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和同学交流。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是略读课文,体现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要引导学生把握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实现过程,结合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探讨飞天梦实现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见表3)。

表3

(二)深入挖掘文本的价值,发挥“这一篇”的教学功能

每一篇课文都有两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从课文的阅读价值出发,我们自然就能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即学习生字新词,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把握作者想要传递的情与理。实际上,我们小学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解决这个方面的内容。其二,是课文蕴涵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生发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除了对课文主题内容的准确理解,还集中体现在课文蕴含的语文知识、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必须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以及养成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上。

例如,通过学习《琥珀》这一课,了解文中介绍的这块琥珀的样子与价值,了解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知道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树脂—硬树脂—琥珀”等科学知识,这些都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至于引导学生在读文过程中积极思考,运用学过的方法多角度提问,将问题整理成问题清单,并加以分类筛选,提炼核心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再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借助资料等解决问题,则是本课的教学价值。

(三)准确分析学生的学情,了解“这一篇”的教学特征

教师的文本解读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自主解读,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前备知识、技能、思考方法等,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层次。例如,学生学习《琥珀》,能自主读懂苍蝇和蜘蛛被包裹在松脂球里,以及松脂球被掩埋数千年后变成化石的过程,但是往往忽视科普说明文传播科学知识的价值。学生有可能不会发现推测的故事发展暗合琥珀形成过程,也不能发现故事中暗含琥珀形成的各种条件(漫长的时间、炎热的天气、苍蝇蜘蛛的巧遇、松脂的包裹、地壳运动等)。学生可能也会忽视科普说明文的生动性,无法理解为什么将大家憎恶的苍蝇描写得如此优雅动人、为什么将苍蝇与蜘蛛的活动写得那么细腻生动。这些学情的研究越是细致到位,“这一篇”教学内容的确定就越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二、单元视域下“这一篇”的活动设计

(一)整体设计任务与目标

1.指向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落实

单元视域下“这一篇”的活动应体现与单元目标的一致性。我们要把课堂学习组织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前后联系、有序推进的语言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实践,在参与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转换成自己的表达,从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例如,《琥珀》的教学要围绕语文要素,继续强化提问的意识与能力,也要让学生理解并说清琥珀形成的过程与推测的依据,了解课文介绍的科技内容。

从图1 所示的两个课时的板块安排来看,很明显,重点是提问并解决,同时兼顾了解文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图1

2.重视主导性问题与问题链的设计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分类筛选固然重要,而将问题排序构成问题链,以有序组织教学内容更重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如《琥珀》一课,有老师就将学生的问题组成问题链,将问题的解决融入各个环节的读书指导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问题链设计如下:

(1)关于琥珀你有什么需要了解的?

(2)课文围绕琥珀介绍了哪些内容?读文中产生了哪些问题,请你提出来。

(3)你觉得哪些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需要大家一起讨论?

(4)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些推测是合理的?为什么?

(5)能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吗?

(6)同样介绍琥珀,阅读链接中的介绍与课文相比,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规划活动与方式

1.细化活动的过程,搭建学习支架

在单元视域下细化活动过程,分解操作步骤,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解决“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依据”这一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小活动:从推测故事中可以看出琥珀形成过程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是琥珀的相关知识,哪些是作者的想象与推测?为什么既要有相关科学知识的推测,又要有细节活动的想象?以此引导学生在学“这一篇”的过程中,习得“这一类”的阅读策略。

2.选择活动的形式,加强语文实践

在单元视域下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在单元目标导向下整体规划,体现单篇课文之间、各类课文之间的逻辑关联,突出单篇课文在单元框架,乃至课程结构中的功能与地位。要整体考虑活动的形式,体现“导学”向“自学”的转化,以便于整体落实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表4 是本单元精读课文《琥珀》与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活动形式,对照阅读,可以发现单元活动的一致性与层次性。

表4

如果说,单元视域更多考虑单元的整体性与一致性,那么“这一篇”则更多关注单篇的个性与特色。单元视域下“这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将单元“共性”与单篇“个性”有机结合。而单元视域下“这一篇”的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正是实现结合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琥珀视域要素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琥珀诞生记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