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教育戏剧,促进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2-05-14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顾 婴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一、学校德育课程建设针对的现实问题
(一)德育活动零散不成体系
学校以往的德育活动种类繁多,但零散不成体系,师生在活动中目标指向不明确,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活动没有课程化。课题组以教育戏剧为载体,将其融合到学校德育体系中,从课程、环境、活动三方面入手,整体架构学校德育课程,积极开发德育课程资源、丰富德育载体、创新德育手段,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德育活动固化缺乏体验
学校德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说教多于体验。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缺乏生活化、具体化的情感体验,无法从内心深处对道德规范等产生认同。而教育戏剧具有剧场性、具身性等特征,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其主体意识,给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空间,从中发现和激发潜能,达成“入境、入情、入理、入行”。
二、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开展过程
(一)试点研究,实践反思并构建学校德育课程框架
此阶段,课题组一是将教育戏剧元素融入原有科技课程《小水手,大航母》,系统梳理相关课程内容,细化分年级目标,通过蕴含戏剧特色的科技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凸显“品行教育、生命教育、幸福教育、实践教育、志向教育”的德育教育内涵。
表1 《小水手,大航母》课程目标
二是结合实践经验,将育人目标融入校园环境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营造戏剧文化内涵氛围,凸显文化润正的方法,达成环境外显功能与内在作用的高度一致。同时进一步探索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开展“戏娃有礼”“戏娃有趣”“戏娃有角”的校园成长序列活动,构建校园德育新路径。
(二)重点推进,打造融入教育戏剧元素的德育环境
课题组将教育戏剧特征融入校园文化环境整体建设,做好德育环境润人,通过“环境润正”,发挥校园一花一草一木的育人作用:
一是打造五大“生态区”:“静思小道”是一年级演绎的“品行剧目”,培养学生在校良好行规以及礼仪好习惯的养成;“童年花圃”是二年级的“生命教育剧目”,是集体艺、科技、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花圃,环境创设真实、直观、形象、有趣;“领巾果园”是三年级开展的“十岁生日学感恩”剧目,学生真实体验懂得幸福果实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孝敬;“少儿农庄”是四年级实践的教育活动,是模拟农民春耕秋收、与生活互动并进行动手实践的“舞台”;“梦想竹林”是五年级的“志向教育”剧目展演,鼓励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诚信有责的人。
图1 五大“生态区”
二是重塑五个“童之蒙”:“童蒙阁”以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品德;“童妙廊”以科技实验为依托,启蒙学生的智慧;“童稚墙”以美术创作为灵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童趣岩”以体育活动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童梦吧”以综合展示为手段,展示学生才能。
图2 五个“童之蒙”开放概况
(三)整体铺开,逻辑建构并组织实施学校德育课程
结合前期实践经验,课题组分类梳理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课程目标,形成“三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一是构建德育特色课堂,通过“课程育正”将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融合戏剧教育,构建全员德育的格局;二是抓好德育特色活动,通过“活动促正”挖掘并整合各种活动资源,将丰富的校园活动重新提升和优化。
1.校本课程“育”正
《小学戏剧》是教育戏剧背景下的衍生课程,践行教育戏剧方法:一年级主要是做游戏学表演;二年级主要是读绘本学表演;三年级主要是讲故事学表演;四五年级主要是戏剧综合表演(如图3)。
图3 《小学戏剧》课程图谱
《戏娃修身》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以观看养成教育剧、心理剧、表演节气的故事等视频或现场表演的教学为载体,在观、演、感悟中以开展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图4 《戏娃修身》课程图谱
2.活动“促”正
挖掘学生内驱力,成为懂“礼”(文明礼貌)、知“孝”(孝敬感恩)、讲“仁”(团结友善)、明“智”(明辨是非)、守“信”(诚实诚信)的新时代好少年。《戏娃有戏》包括:戏娃有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十岁礼、毕业典礼);戏娃有趣(固化序列活动、四季研学、校园文化节日);戏娃有角(“尚品班级”创建、小干部管理组织建设)。
戏娃“剧”乐部,通过“礼、孝、仁、智、信”中华传统五常内容,以绘本、儿歌、童谣、戏剧演绎、配音、手工制作等形式将活动内容进行统整和勾连。在体验和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做人、做事、锻炼、合作。
三、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形成学校整体德育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教育戏剧发展背景和优势资源,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重新梳理德育课程架构,形成了德育课程图谱(见图5):
图5 学校德育课程图谱
(二)编制了德育课程教材
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课题组把课堂与育人相结合,整合学校一日在校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四节气、传承国学、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知识内容,编写了《戏娃修身》校本课程,内容涵盖行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节日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借助午会课、班会课的教育平台,着力体现学生每日养成和新五常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围绕“养成、归位、光盘”三项行动的相关教育内容,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在一至五年级开设校本课程,关注学生行规规范、身心健康、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凸显学生“品行教育、生命教育、爱国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的科学内涵。细化课程分目标如图6所示:
图6 《戏娃修身》分年级序列
(三)形成了德育课程实施路径
以教育戏剧为载体进行学校德育工作改进,促进了学生品格的养成,使学生回归到本性和真实世界,打破了常规行为规范教育思维,在体验中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情境中发挥学生想象,鼓励学生交流思想、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在教育戏剧中,学生成为舞台的主人,生活成为戏剧的素材,角色成为自身的镜子,观众成为公众的评判,这种教育是情境式、体验式、交互式、全程式的,将行为养成融入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展无限可能,在品行自觉内化的过程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行规无痕教育。实施路径如图7所示:
图7 德育课程实施路径
(四)编纂了德育系列活动教案集
德育课程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校园常规课本剧集、二十四节气课本剧集、升旗仪式剧本集、四季研学课程教案集,固定了新五常经典序列剧目。
1.形成《戏娃有礼》升旗仪式剧本集
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戏娃有礼》升旗仪式剧本集(详见表2)。
2.形成“新五常”活动系列主题
“尚品班级”在两年多的争创活动中,通过班班有剧创建活动的推进,筛选和保留大家喜欢且有教育价值的作品,不断完善“新五常”活动序列主题(见图8)。
图8 “新五常”序列
四、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课题组对德育课程校本化的开发,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德育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需要。无论是课程、活动还是环境的育人效果,都能更好地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德育课程突出了校本化,把教育戏剧融到德育的实施载体中,凸显了学校戏剧的品牌特色。
教育戏剧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效载体,创新了学校活动设计,丰富了学生活动体验。在情景体验中,学生更愿意表达自我,养成了自信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生也能在观看、表演、模仿中,自我反思,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今后,关于如何更好地开设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构建“入境、入情、入理、入行”的教育模式,系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以达到“求真、至美、尚善”的教育目的,任重而道远。
课题组基于德育课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但在研究中发现,把课程做实形成经典序列,还需要在下阶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例如正在设计的《戏娃修身》课程,已完成了雏形架构,今后会继续摸索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