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5-14李长坤
李长坤
(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麻醉科,天津 301800)
宫腔镜作为一种入侵式操作手段,检查过程中需要对宫口进行扩张与牵拉,使宫腔膨胀,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疼痛、不适,甚至由于恐惧心理,导致血压、心率剧烈变化,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1]。因此,越来越多临床学者推荐对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进行镇痛镇静处理,在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由于疼痛、恐惧为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丙泊酚是当前临床上针对不同无痛有创检查常用的静脉镇静药物,具有苏醒快、起效快等优势,但是其镇痛效果较弱,需要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2]。研究发现[3],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应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效果显著,镇静成功率较高,患者术中呛咳、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发生率较低,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门诊收治的100例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纳入标准:均具有宫腔镜手术检查指征;年龄≥24岁;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存在麻醉禁忌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既往有镇痛药、酒精滥用史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者;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岁) 平均舒张压(mmHg)平均收缩压(mmHg) ASA分级ⅠⅡ观察组 50 49.2±3.5 86.3±5.3 125.6±12.3 32 18对照组 50 49.3±3.2 85.5±6.1 125.3±10.9 30 20 χ2/t值 0.149 0.700 0.129 0.269 P值 0.882 0.486 0.898 0.789
1.2 方法
两组在检查前均禁水禁食,为患者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0.1 g鲁米那钠和0.5 mg阿托品,待患者平卧10 min之后应用Oxford药理学方法测量患者的BRS数值。给予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H20030197)0.5 μg/kg,丙泊酚(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国药准字:H20073642)4 mg/kg,注射速度为40 mg/min。待患者呼吸平稳、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5 μ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190034)0.1 mg/kg,注射速度为40 mg/min。待患者呼吸平稳、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宫腔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血液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和检查结束时的CI、MAP、HR指标情况。②麻醉起效与苏醒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检查时间、离室时间。③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循环抑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麻醉效果判定[4]:患者不存在疼痛感为优;出现轻度疼痛感,应用小剂量静脉药物进行干预后可以耐受为良;麻醉效果比较差,需要更换麻醉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3.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麻醉后和检查结束时CI、MAP、HR指标优于麻醉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例CI[L/(min·m2)] MAP(mmHg) HR(次/min)麻醉前 麻醉后 检查结束时 麻醉前 麻醉后 检查结束时 麻醉前 麻醉后 检查结束时对照组 50 2.92±0.36 2.33±0.68 2.52±0.52 91.58±12.15 81.62±6.78 84.53±10.54 71.19±6.26 60.84±6.67 65.46±6.26观察组 50 2.90±0.23 2.62±0.44 2.75±0.31 91.36±11.52 86.34±6.31 88.76±10.51 70.35±6.53 65.37±2.14 68.53±4.54 t值 0.057 2.532 2.686 0.469 4.113 2.009 0.266 4.573 2.807 P值 0.982 0.013 0.009 0.704 0.001 0.047 0.849 0.001 0.006数
2.3 两组麻醉起效与苏醒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检查时间、离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麻醉起效与苏醒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麻醉起效与苏醒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s) 苏醒时间(min)意识恢复时间(min)检查时间(min) 离室时间(min)观察组 50 12.40±4.11 1.79±0.58 1.56±0.31 21.79±0.56 23.89±0.69对照组 50 15.45±4.03 2.56±0.64 1.79±0.65 22.13±0.65 24.23±0.65 t值 3.554 5.980 2.142 2.658 2.406 P值 0.001 0.001 0.035 0.009 0.018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00%(P<0.05),提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芬太尼能够提升麻醉效果。分析认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属于新型麻醉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短效GABAa受体激动剂,它通过全身血浆酯酶代谢,并且代谢产物无活性,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影响小,以及镇静逆转剂等优点[5,6],其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而且能够将适应证扩展到宫腔镜检查时的镇痛与麻醉[7]。
3.2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8],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水平影响较小,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安全性管理时难度较低,能够让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状态下,对促进患者手术顺利性具有重要价值。CI、MAP、HR是评价血液动力学和人体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若短时间内CI、MAP、HR出现剧烈波动,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应激反应,影响安全的同时,也可能为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后和检查结束时CI、MAP、HR指标优于麻醉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CI、MAP、HR波动较小,也说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对循环呼吸副作用小,长时间输注无蓄积,因此安全性高。
3.3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对麻醉起效与苏醒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检查时间、离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检查麻醉的起效快、患者苏醒较快。在注射剂中,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选择更安全的、常用的小分子氨基酸辅料作为赋形剂,确保了制剂的复溶特性和稳定性,也确保了制剂的安全性[10],同时使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后可在体内通过酯酶代谢,不仅苏醒时间短,而且恢复质量好[11]。若患者出现苏醒延迟,临床还可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进行特异性拮抗,能够进一步缩短苏醒时间,其效果优于丙泊酚。因此,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可显著改善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情况。
3.4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这是因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于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比丙泊酚轻,而且会呈现剂量依赖关系,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剂量由0.1 mg/kg提升到0.2 mg/kg后才会出现一过性呼吸循环抑制现象,导致患者血压降低、呼吸频率降低,但对心率影响较小[12]。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具有更好的光学纯度和安全性,该盐在水中可获得稳定的I晶型,降低了成品中有机溶剂残留的风险[13]。因此,由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的剂量较小,静脉麻醉药效更加平稳,所以也能够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现象[14,15]。
综上所述,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能够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对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产生的影响,麻醉起效快,患者苏醒时间短,且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芬太尼比常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