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褐牛不同父本杂交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2022-05-14李涛刘建明杨光维褚洪忠马军团勇陈春华张梅范守民姚闰晨
李涛 刘建明 杨光维 褚洪忠 马军 团勇 陈春华 张梅范守民 姚闰晨
(1,新疆伊犁州畜牧科学研究所 835000;2,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835000)
新疆褐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因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等优点,在牧区被广泛饲养。近年来,通过外引美系褐牛、加系褐牛和德系褐牛进行杂交改良[1],解决了新疆褐牛存在尻部缺陷等问题[2]。同时,为获得生产性能优秀的群体,科研工作者在体尺指标[3]、种公牛精液[4]、肉品质[5]、饲养管理[6]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关于如何筛选出高效、优质父本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伊犁地区某牛场杂交后裔初生重、体尺指标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3 种冻精对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更好地选择父本,为规模化牛场和养殖户选配、繁育和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伊犁某规模化牛场,试验选择6 个种公牛号,德系2 个(352950、352800)、加系1 个(09004)、美系3 个(3812、4832、4831),对德系褐牛×新疆褐牛(DXH)、加系褐牛×新疆褐牛(JXH),美系褐牛×新疆褐牛(MXH)杂交后代出生重及6 月龄体尺指标跟踪测定,共计测定337 头(详见表1)。
1.2 测定指标
测定指标包括出生重、6 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出生重的测定在犊牛刚出生时测定,采用电子地磅称量;6 月龄体高为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用测杖测量;体斜长从肩胛前缘至坐骨结节后缘的距离,用软尺测量;胸围肩胛后角处体躯的垂直周径,用软尺测量,管围为前肢管部上1/3 处的最细处的水平周径,用软尺测量。
1.3 数据分析
用Excle 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错误数据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通过SPSS19.0 对不同种公牛号的杂交后代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公牛杂交后代出生重、体尺分析
由表1 可知,6 个种公牛呈现出MXH(3812)后代的出生重最大,MXH(4831)后代出生重最小,各后代间出生重无显著差异(>0.05)。3812 和352800 的后代体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后代的体高,DXH(352950)和MXH(4832)的后代体高显著高于JXH(09004)、DXH(352950)和MXH(4831)(p<0.05)。DXH(352950)后代的体斜长极显著低于其他后代,以DXH(352800)的体斜长最大,比DXH(352950)后代的体斜长极显著高出5.34cm (p<0.01)。DXH(352800)、MXH(3812)的胸围极显著大于DXH(352950)和MXH(4832)(p<0.01);DXH(352800)的管围显著大于MXH(4831、4832)、JXH(09004)、DXH(352950)(p<0.05);MXH(3812)的管围也显著大于MXH(4832)和DXH(352950)(p<0.05)。从分析结果来看,DXH(352800)后代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较其他种公牛有很大优势。
表1 不同品种种公牛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比较(单位:kg,cm)
2.2 3 种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比较
由表2 可知,3 种杂交组合在出生重、体斜长、胸围和管围上无显著差异,3 种杂交后代的管围没有太大差别,但可以发现,DXH 和MXH 在出生重上要优于JXH,而在体斜长上则是MXH 表现出杂交优势,比JXH 的体斜长大1.65cm。体高则呈现出较大差异,DXH 和MXH 的体高较JXH 高2cm (p<0.01)。
表2 不同褐牛杂交后代生产性能比较
3 讨论
长期以来,新疆褐牛的选育培育是企业、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随着通过外引德系和牛、加系褐牛和美系褐牛的杂交改良[7],本地新疆褐牛的生产缺陷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本试验对比分析了外引6 个种公牛号杂交后代的出生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结果显示,DXH 杂交后代的出生重优于其他品种的杂交后代,MXH(3812)的出生重虽与其他牛号后代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所有后代中最高,表现出杂交优势,这一点在杨光维的研究中得到证实[8]。DXH(352800)后代的体斜长、胸围和管围表现出杂交优势,极显著或显著的高于其他牛号,其次,MXH 3 个种公牛号的4 个体尺指标整体表现较优,MXH 体高在所有牛中表现最高,在6 个种牛号中4 个体尺指标表现最差的是JXH,这与刘建明的研究结果一致[9]。通过对6 个种公牛3 种杂交组合6 月龄体尺指标及出生重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3 种杂交组合在出生重、体斜长、胸围和管围上无显著差异,但表现出的体斜长和管围为MXH>DXH>JXH,胸围:JXH>MXH>DXH,而体高则是MXH>DXH>JXH,并呈现出极显著差异,说明早期发育种MXH 杂交后代的发育趋向骨骼和体尺发育,而JXH 早期的生长发育偏向于肉用型,这与王淑辉的研究结果一致[10]。
4 结论
试验对3 个品种6 个种公牛杂交后代的出生重、体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 个种公牛后代中MXH(3812)的出生重、体高、管围最优,DXH(352800)后代的体高、胸围在所有种公牛后代中表现出极大优势。3 种杂交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DXH(352800)后代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较其他种公牛有很大优势。综上所述,本地区MXH(3812)和DXH(352800)杂交改良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