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成效与分析

2022-05-14端文婷周春燕陈挺松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计划性别针负压

端文婷,周春燕,陈挺松,严 越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日间治疗中心,上海 200020;2.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肿瘤二科,上海 200137

日间手术是患者在手术当日或次日完成从入院到手术到出院的手术过程,一般时间≤48 h[1]。为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自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始开展日间甲状腺手术,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缓解了住院床位紧张和周转慢的现象,减少了患者就医负担和等待时间[2]。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生率较高[3],以女性患者居多,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截至2019年10月31日,我院开展日间甲状腺手术共计1 159例,约占日间总手术量的20%。日间甲状腺手术后,医师会根据患者积血积液的情况,按需放置负压引流球,减少血肿压迫。由于患者有迟发性出血的可能,因此,日间手术引流球带管出院现象普遍。临床上常规用别针、皮筋和固定夹固定引流球,但有部分患者认为别针固定不方便,还有患者担心有带管脱出的风险。若居家自我照顾不当,还极易增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提高固定引流球的安全性和便捷舒适性,本研究在总结日间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5-6],设计了新型多功能甲状腺术后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并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201821022864.3),该装置同时兼顾可靠性与舒适性,引流效果较好,本研究旨在验证其在日间甲状腺手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7例日间甲状腺手术接负压引流球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日间手术准入标准;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根据术后留置引流球的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3)与观察组(n=44)。常规组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26±9.90)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3.27±10.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医务人员采用别针、皮筋和固定夹将负压引流球固定于患者的病号服上。观察组:医务人员将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环绕在患者的一侧手臂上,将引流球放入网兜内,并用双搭扣固定住引流管。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指导其活动,调节装置松紧度,以不滑落、自感舒适为宜。出院前,医务人员教会患者使用固定装置,佩戴手臂或腰部均可,即使带管出院,也能在居家环境中自行操作使用。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整体形似琵琶结构,尺寸为30.0 cm×18.5 cm,搭扣采用魔术贴式,单手即可固定或调整,其长度可调节改变,粘扣可避免因别针固定导致的针刺伤人,此设计达到了球和导管双固定的效果,减轻患者居家自我照顾的操作难度及恐惧心理。新型多功能引流球装置结构示意图见图1,实物图见图2。

图1 新型多功能引流球装置结构示意图(1.固定带本体使用棉质材质海绵垫,透气舒适;2.固定带环绕手臂或者腰部;3.搭扣连接,方便佩戴;4.中心部位呈网兜式,用于放置可容纳200 ml引流液的引流球;5.网兜上方有双边搭扣的引流管固定带,用于固定连接切口和引流球的引流管,弯折曲度柔和,不易产生堵塞) 图2 新型多功能引流球装置临床实物图

1.3 评价指标 (1)在院及带管出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拔管又称自我拔管或意外拔管,指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气管插管脱落[7-8]。(2)引流球固定效果:记录患者牵拉痛发生情况,医务人员询问患者认为固定是否安全、活动是否自由,综合以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球固定效果。(3)患者舒适度:参考美国Kolcabal舒适状况量表[9],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舒适度越高。(4)患者满意度:从本院使用的人工智能随访系统调取数据,分别在患者出院后第1、3、7天跟踪居家使用情况,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在第3次随访时给予总体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满意度越高。

非计划性拔管率=拔管发生例数/带管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引流装置固定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院期间和出院后均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其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牵拉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固定安全及活动便捷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引流装置固定效果比较/例(百分率/%)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80±4.85)分、(96.34±3.13)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14±3.71)分、(91.12±4.8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提高日间甲状腺术后引流球固定安全性,减少患者在院和带管出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近年来,日间手术因其短、平、快等特点[10],在我国各大综合性医院发展迅速,保证患者安全带管出院也是临床工作的关注点。妥善固定引流球和引流管、防止其滑脱,均是临床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11]。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的网兜式设计,形似背包,患者可用其固定引流球于手臂,利用手臂进行支撑,从而减轻引流球重力,减少因引流液过多造成导管不慎滑脱等意外,显著降低了在院和带管出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使患者规避带管出院的潜在导管滑脱、针刺风险,有效提升患者居家自我照顾能力、保障医疗安全。

3.2 保持引流管通畅,减低医务人员观察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引流管的通畅度是甲状腺术后防止血肿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的重要观察指标[12],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和积血、积液情况[13]。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上方设计双边搭扣的引流管固定带,可以将连接切口和引流管规律缠绕,从而减少因外界干扰因素引起的引流管折叠、受压情况。该设计不仅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度,而且能通过双重固定提高引流管安全性。此外,网兜使用大网眼设计,提高透气性和透视感,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引流液的色、质、量,能及时发现异常,提高临床工作安全性、保证工作效率。网兜固定位置不变,减少了病号服或其他干扰因素对观察效果的影响,操作简单,在住院日较短的情况下提升临床医疗效率[14]。

3.3 降低患者牵拉痛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舒适度和满意度 术后留置引流球期间,患者在翻身等肢体活动时容易引起牵拉痛,别针固定容易引发针刺伤。为减少患者疼痛,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将固定带环绕固定于患者手臂或腰部,减少因病号服宽松导致的移位或牵拉[15],同时,可安全灵活更改固定方向。该装置另附有粘贴式免刺伤延长带,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臂围或腰围自行调节固定带的松紧度,且拆卸方便,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和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为在诊疗安全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科室设有人工智能随访系统和满意度调查,持续关注患者出院后1周内的居家自我照顾情况。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使用前,医务人员通过实物演示并宣教方法,帮助患者减轻术后带管的焦虑情绪,增强术后自信心,有利于身心恢复。

3.4 国内外引流装置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解决办法 随着全球日间手术的普及和发展,患者出院带管现象逐渐普遍,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对安全有效的固定引流装置这一问题逐渐重视。国外学者曾指出,临床上普遍使用别针或塑料夹将引流装置固定于床单或患者衣物上,此方法易导致导管滑脱、牵拉痛和针刺伤,增加临床和居家安全风险[16]。国外研究也曾建议使用简易腹部固定带、多重缠绕等方式固定术后引流装置[17],但此类方法皆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目前,全球医务工作者对妥善固定术后引流装置这一问题仍各有观点,临床普遍使用传统别针固定,尚无最佳方案。本研究中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的发明,可帮助解决日间病房术后引流管安全固定等问题,提高了多种临床效率。

综上所述,新型多功能甲状腺负压引流球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佩戴方便,既能有效固定,又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适用于快速出院的日间手术病房。该装置有效提高了日间甲状腺手术带管出院患者居家自我照顾的安全性,明显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可用于日间病房收治的包括肾切除、肾囊肿,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等术后留置负吸球的患者。

猜你喜欢

计划性别针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负压”为何能隔离病毒
奶奶的礼物
穿过别针的筷子
古老的别针成了时尚界新宠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大班幼儿计划性培养的体验式活动策略初探
神奇分离的别针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