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训练营
2022-05-14
提问:钓完鱼之后怎样收纳主线?
回答:绝大多数钓友钓鱼后会将主线缠到线轴上,再将其竿梢处解下来,放到主线盒里,下次钓鱼再将该过程倒过来做一次即可。
一绑一摘都是需要时间的,为了节省时间,我将主线绑到竿梢上就不再摘下来了,也不用线轴收纳主线。如下图所示,我将挂海竿串钩用的海绵板裁成2.5厘米宽的细条作为线板,主线就缠在上面,缠好后和鱼竿一起装进竿袋即可。
这样收纳主线,鱼竿的前堵还能堵上吗?不能。我从来不用前堵,因为鱼竿在使用后,竿壁难免有水分、潮气,塞上前堵难以挥发,捂在里面易发霉,因此我不用前堵。
还有人说这种方法会让主线出现折痕,其实我觉得无所谓,抖落开,钓上一会儿,折痕就消失了。将主线缠在圆形线轴上也是一样,虽然不产生折痕,但会呈现弹簧状,钓上一会儿同样能消失。
提问:钓鱼是饵料小药重要还是钓位重要?
回答:如果二选一,我认为钓位更重要。从根本上讲,小药、饵料的作用是诱鱼,而诱鱼是需要时间的,时长未知,能否诱来亦未知。好钓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鱼很可能正在水下等着你,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钓黑坑时,钓位的重要性更明显,鱼情好的钓位就那么几个,只要能占上,随便用什么饵料都能有不错的收获。野钓也是如此,哪个水库都有几个鱼情好的位置,有些时候这些位置还各具特色,比如某处鲫鱼较多某处则鲤鱼较多。
提问:野钓时调5钓3,看不清顿口标相,我该如何调整?另外,上鱼后总脱钩,怎么办?
回答:首先,我们要确定浮标的精度是否合适。假如你所用浮标的标尾浮力很大,空钩调标,每一粒鱼饵的重量都略小于或等于1目标尾的浮力,那么钓3的时候,剩余浮力过大,鱼吃饵时阻力过大,所有的吃口都会变得很轻微,有些吃口甚至根本表达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更换一支标尾浮力更小的浮标即可。假如你用的是标尾顶部3目加粗的浮标——除了加粗的3目浮力较大之外,其他部位浮力正常、精度较高,我建议调钓的时候就当那3目加粗的标尾不存在,无论调目还是钓目,读取时都不包括它。另外,你要知道一粒鱼饵的重量作用在浮标上时能下压几目标尾,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钓组在水下的状态,合理调钓。
鱼口过于轻微也会造成顿口不清晰,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把浮标调得灵一些(调钓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在黑坑钓滑鱼,我推荐钓5目或6目,即钓得钝一些,这样或许能让鱼儿放松警惕。
导致鱼儿脱钩的原因同样很多,比如刺鱼时机不对、鱼儿吞钩较浅、饵过大等。导致刺鱼时机不对的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述——浮标的精度不够或浮标的精度、调钓方法不适合鱼情。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脱钩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我建议尝试提前刺鱼或“放口”延迟刺鱼,尽快找到中鱼的规律。如果因鱼儿吃饵动作过于谨慎或活性低造成吞饵偏浅,我们可以尝试更换小1号的钩子、挂更软的鱼饵。鱼钩过大会造成鱼儿吞饵困难、吞钩不深、信号不清晰,换小钩即可解决问题。
提问者遇到的问题肯定比我分析的复杂,比如暴力刺鱼时拉豁鱼嘴会造成脱钩,刺鱼力量偏小、无法刺透鱼嘴会造成脱钩,钓组搭配不合理会造成浮标信号差,等等。我的分析只针对一些常见问题。
提问:夜钓都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做到不害怕?
回答:除了防晒的东西,其他的装备都要准备。
照明工具、电子标、夜光棒是必不可少的。你还要考虑保暖的问题,晚间气温低、水边潮气大,体感比白天同等温度条件下要冷得多。防雨的工具同样不可或缺,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有时并不准。防蚊虫更关键,天黑之后的水边就是蚊子的天下,若是防护不力后果可想而知。至于晚餐,按个人情况准备,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食物一定要新鲜,保证不变质,且务必密封好,野外的小蚂蚁可谓是无孔不入。最好再备一暖壶红茶,既提神又驱寒。
想要夜钓不害怕,就去人多的地方,哪怕互相不认识,身旁几米外就有个大活人也是可以壮胆的。如果找不到人多的地方,就要结伴而行,同伴越多越好。
假如你看到一只老鼠都要吓一跳的话,就不要夜钓了,要知道野外还有蛇呢。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钓鱼收获很多,有的人却空手而归?
回答:钓鱼是有运气成分的,运气好就钓得多,运气差就“空军”,偶尔一两次不必放在心上,每个钓鱼人都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也都有过败走麦城的尴尬。不过,如果你每次都比别人钓得少,就要找一找原因了,我认为首先看技术发挥的情况。但凡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在短时间内适应情况变化的人,往往钓得不错。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则往往钓得不好,这些人往往不善学习、抓不住重点,“我和他一样,都用老坛玉米,为啥鱼总咬他的钩?”他完全忽略了人家的竿子长度、线组搭配、调钓方法、如何打窝、抓口时机等重要细节。
钓鱼是需要技巧的,这些技巧源自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对钓鱼这项“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
提问:小时候老家水库的鱼那么好钓,现在为什么就不好钓了呢?
回答:那个时候鱼好钓,一方面是因为鱼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你不会钓鱼。
不会钓鱼反倒能钓得多?是的,有的时候确实如此。我们钓鱼时经常遇到这样一类老大爷,他们只带一根破鱼竿,拴一根线径不详的鱼线,弄两根树枝插进水里作竿架,蹲在水边钓。他们既不懂得饵料的雾化,又不讲究换饵的频率,看似一概不知,唯一的本事就是完胜我们这些坐钓箱的。我们装备好、理论充足、手法多样,殊不知我们搞得越复杂,越有可能背离了钓鱼本来的样子,尤其是面对野生鱼时,一些原始的钓法反而会更有效。
提问:用什么饵料钓鱼效果好?
回答:一款成功的饵料往往具备两个特点:成分合适和状态合适,其中状态比成分更重要。恰到好处的饵料状态更易于目标鱼发现钓饵,此外,由于饵料的溶散周期决定着换饵频率,所以我们的思路应该是让钓点内始终有适量的饵料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以便持续诱鱼,更好地做到诱钓结合,延长窝子的生命力,这比只注重饵料的成分效果更好。比如颗粒饵与用颗粒粉加拉丝粉和成的面饵,二者成分相近,但是后者效果显然更好一些,因为它雾化效果好,更容易被鱼儿发现。
需要说明的是,饵料的形态多种多样,并非所有饵料都有雾化效果,比如老玉米。老玉米也有很多种,可以是干玉米,也可以是发酵的老玉米,同为发酵老玉米,发酵程度也不尽相同。另外,我们垂钓的目标鱼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品种的目标鱼,若体型不同,食性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用饵还要因鱼而异。
我又想到一个问题:钓鲢鳙适合用哪种面饵?市面上有很多鲢鳙饵,在我看来,任意一款都能用。但是,常见的鲢鳙饵附钩性很差,新手大多驾驭不了,一抛就散,怎么办?很简单,市面上有一种块状鲢鳙饵,不入水则不散花,还有一种“鲢鳙甩大鞭”饵料亦是合适选项。可见,用饵还要因人而异。
综上,哪种饵料钓鱼好,不可一概而论,这世上没有哪种饵料能做到“一饵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