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的应用效果
2022-05-13刘娜
刘 娜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神经系统疾病因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临床结局欠佳等,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外科手术治疗有快速、精准的优势,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治疗手段之一。患者术后通常在ICU接受生命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从ICU转入普通病房造成的护理连续性破坏,亦增加了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吸入异物、导管意外滑脱和人工气道堵塞等风险[2]。相关研究显示,在缺乏合理计划的情况下,患者转出ICU的死亡风险是通常情况下的5倍[3]。ICU过渡期护理是指为保证患者从ICU转至其他护理单元的过程中获得连续性的护理[4],其强调过渡与转运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对于ICU过渡期的具体时限,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多数研究者将其设为1周左右[5]。在此过程中,患者有较多的护理服务需求,也将面临更多的护理安全问题。清单作为一种经过审慎选择后的思维工具,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够填补传统护理模式的缺位,明确护士职责,规范标准化流程,避免低效与无效交接,有利于患者预后[6]。本研究将清单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的护理实践中,旨在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信息共享、关系协调、管理延续,提高护理质量,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由ICU转出到病房的178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经医生评估符合转出神经外科ICU标准;转至神经外科病房后住院时间≥7 d;意识清楚,具有一定语言交流能力。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拒绝配合此研究。本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8-271-01。以实施清单管理为时间节点,2019年1-6月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7-12月的88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模式。神经外科ICU护士接到患者转科医嘱,联系患者家属交代相关事宜,通知转入病房所需的仪器设备,整理患者管道、床位、物品、药品,填写神经外科出入ICU交接护理记录单,护送患者至普通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转科后患者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1.2.2.1 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
选取神经外科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专科护士4名、ICU主管护师2名、康复科医生1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组建过渡期护理小组。经小组讨论设计研究方案,共同制定过渡期护理清单。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负责指导研究实施,副主任护师负责组织相关培训考核与质量控制,专科护士与ICU主管护师负责方案实施及结果反馈,康复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负责评估患者状况并提供支持方案。
1.2.2.2 制订过渡期护理清单
首先确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清单条目。以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搜集与神经外科术后护理、ICU过渡期、过渡期护理、清单等相关文献资料,提取ICU过渡期护理具体服务内容并进行归整。通过对护理小组成员、患者及其家属和卫生专业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和小组讨论,结合神经外科实际情况,初步拟定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清单的框架。清单内容从评估与实践、沟通与协调、教育与支持、研究与改进4个维度进行细分[7],过程涉及转运前、中、后三个阶段,内容包含安全与保证、信息与沟通、患者/家属/护士的教育与支持及促进过渡护理发展等方面。为检验清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选择10例由神经外科ICU转出至病房的术后患者进行预实验,根据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感受和患者反馈意见,结合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再次对过渡期护理清单进行精细化调整,最终确立清单条目,见表2。
表2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清单
表2(续)
1.3 质量控制
界定岗位职责:护理小组选取具备资质的神经外科护士承担术后患者ICU过渡期的护理管理和监督工作,遵循清单条目,由专科护士带领ICU护士和病房责任护士开展患者过渡期的护理工作。组织相关培训,由神经外科护士长组织对科室内全体护士进行清单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培训后以理论考核、情景模拟等形式确保所有护理人员理解并掌握,考核合格者方可作为干预者参与研究;同时护理小组专科护士应用清单检查责任护士的工作及做好记录与质量控制。按照过渡期护理清单条目执行:为保证清单管理模式的同质性,在前期统一培训的基础上,每日晨会时再次强化当日责任护士对过渡期护理重要性、关键点及安全事项的认知。护士在患者转出ICU的过渡期进行全程跟踪,对照过渡期护理清单条目对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勾选、督查与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待解决的事项需在工作微信群里上传检查照片、反馈方案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再讨论、再学习、再改进。副主任护师不定期抽查清单管理模式运行情况,每月底组织召开护理小组讨论会议,提出该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方法,多学科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合理决策,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1.4 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收集患者满意度数据及患者转科交接时间。
1.4.1患者生活质量
由研究小组专科护士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Brief Version of WHO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是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课题组在WHOQOL-100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进行跨文化调适后的简化量表,包含26个条目,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个领域[8],采用1~5级评定,除2个独立分析的条目外,共产生4个领域的得分。其中条目3、4、26反向计分,为5~1分,剩余23个条目正向计分,为1~5分,各领域得分=所属条目得分之和的平均分×4,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0.85,多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1.4.2患者满意度
由研究小组专科护士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从态度、能力、技术、沟通、教育5个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3患者转科交接时间
由ICU护士负责,每次从准备转出患者物品、药品等开始计时,至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离开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BREF各维度得分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转科交接时间
两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转科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得分和转科交接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清单管理模式改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清单管理模式聚焦患者、家属、护士,及时沟通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动态需求,采取针对性协调干预方案。以目标化、多学科协作的连续性护理方案为支撑,以强化教育与支持为手段,帮助患者及家属有效应对迁移反应和转出应激[5,9],通过反馈机制促进护理质量与管理持续改进。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WHOQOL-BREF得分、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护理中应用清单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距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在短时间内神经损伤症状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仍面临较为严重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负性情绪等问题,后期将设置多个时间节点进行评价、比较,以进一步探索验证该模式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
3.2 应用清单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专科交接时间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清单在形式上条目清晰,能让护理人员快速掌握工作要点,有效避免了传统的交接方式在信息遗漏、关系失衡、管理断层、易发生差错等方面的弊端。该清单在内容上遵循结构-过程-结果三环节理论,从构建时科学严谨,应用时标准规范,应用后严格把控环环强化,系统化填补了普通交接记录单在内涵上和时效上的空缺,体现神经外科专科特色,在精准对接患者需求的同时,确保了护理人员基准绩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转科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清单管理模式能够优化现有的护理工作模式,加强转运团队配合,促进学科之间合作,缩短患者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