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2022-05-13

上海护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验性肾脏病腹膜

陈 妤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目前,慢性肾脏病5 期无法彻底被治愈,其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腹膜透析保留患者残余肾功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1]。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病情发展至终末期,更易产生负面情绪,出现逃避现实、不愿面对疾病和治疗的行为,产生经验性回避[2]。经验性回避是试图消除或抗拒接触自己不想要的想法、情绪、感觉和其他个人体验[3]。研究指出,经验性回避可导致患者心理受困扰、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继而放大患者面对应激事件的消极情绪、降低应对能力,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的开展[4]。自我管理行为是个体通过保持自己的行为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减轻疾病对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的影响[5]。文献指出,自我管理行为较高有助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患者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和负面情绪,促进其积极面对疾病和配合治疗以便于后续治疗顺利进行,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6]。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随访调查,了解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腹膜透析期间经验性回避与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为医护人员更好开展临床工作、提高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干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9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7]中慢性肾脏病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5 期;②遵医嘱居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频率4 次/d,且预计腹膜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已接受过肾脏移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透析过程中存在自杀、自残等行为者;④合并乙肝肝硬化、艾滋病等传染病者;⑤处于感染急性期者。脱落或剔除标准:治疗期间失访或死亡者。样本量采用公式进行计算,查阅文献[8]P为1.7%,设双侧α为0.05,μα取1.96,容许误差为3%,计算样本量为72 例,考虑20%失访率,则至少需要纳入90例样本。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入组前透析龄等。

1.2.1.2 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 版(Acceptance Action Questionnaire-2nd Edition,AAQ-Ⅱ)AAQ-Ⅱ由Bond 等[9]编制、曹静等[10]汉化并修订,用以评估患者经验性回避情况。该问卷包括7 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从未”到“总是”分别计1~7 分,量表总分7~49 分;分数越高,表明被测者经验性回避水平越高。AAQ-Ⅱ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3,重测信度为0.881,效度为0.792。

1.2.1.3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该量表由李慧等[11]编制,用以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情况。量表包括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及情绪处理4个维度,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4分,量表总分20~80分,分数越高,表明被测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2,重测信度为0.880,效度为0.791。

1.2.2 资料收集方法研究人员向来院就诊的研究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方法、意义,对其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相关知识教育,告知其在居家腹膜透析1 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到院接受调查和复诊,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研究人员于患者来院随访时向患者解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并现场发放问卷,由其自行填写;对于不能自行填写问卷者,研究人员根据患者回答代替其填写;填写完后研究人员现场核对、检查问卷,统一回收。随访1 个月,失访0 例;随访2 个月,失访5 例;随访3 个月,失访4 例、死亡1 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0%。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一般资料及AAQ-Ⅱ、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比较90 例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年龄23~76 岁,平均年龄(49.74±12.21)岁。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透析龄的患者的AAQ-Ⅱ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1个月时AAQ-Ⅱ、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N=90)

2.2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经验性回避得分比较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1 个月、2 个月、3 个月时的AAQ-Ⅱ平均得分分别为(31.45±4.31)分、(25.29±3.64)分、(16.17±2.84)分。重测测量方差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2 个月、3 个月时的AAQ-Ⅱ平均得分均低于随访1 个月时,在随访3 个月时的AAQ-Ⅱ平均得分低于随访2 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 036.258,P<0.001)。

2.3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1个月、2个月、3 个月时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重测测量方差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2个月、3 个月时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平均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时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平均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随访2 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N=90)

2.4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相关性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随访1 个月、2 个月、3 个月时的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 版平均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1=-0.686、r2=-0.845、r3=-0.806,均P<0.05),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平均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经验性回避水平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经验性回避是指个体试图改变其所厌恶的个体内在经验的形式或频率以及引发它们的情境的现象,是增加个体痛苦或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12]。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处于终末期肾病阶段,已丧失大部分肾功能,需通过长时间的腹膜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由于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仍具有较高的病情进展风险,其透析方式可能转变为血液透析,该治疗方法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增加患者预后风险[13]。因此,大部分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兴趣、对疾病治疗失去希望,导致经验性回避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在随访1个月时的AAQ-Ⅱ平均得分最高,在随访3 个月时的AAQ-Ⅱ平均得分最低(P<0.05)。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腹膜透析治疗时间的延长,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逐渐降低。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初期,因难以面对疾病、面对需长时间接受治疗及治疗所带来的躯体不适感等原因,心理负担较重,加深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导致患者不愿意面对疾病,经验性回避水平升高[14]。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逐渐适应疾病,开始慢慢接受患病和长期治疗的事实,逐渐正视自我,探索新生活方式的认知也有所升高,继而经验性回避逐渐降低[15]。此外,表1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和透析龄的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也存在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透析龄短的患者认知水平有限,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手段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能力较差,在短时间内对疾病的了解不足,对疾病治疗和预后存在不确定感,担心程度增加,导致经验性回避较高。

3.2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自我管理行为是指个体能够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16]。研究指出,自我管理能帮助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增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17]。且有报道显示,通过提高肾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生理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18]。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和腹膜透析治疗等应激事件影响,负面情绪较重,不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了解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甚至拒绝治疗,导致患者疾病认知较差、自我管理行为低下[19]。表2 显示,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平均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P<0.05)。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腹膜透析治疗的开展,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逐渐升高。一方面,随着腹膜透析治疗的次数增多,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对透析治疗的了解和认知逐渐提高,使得其治疗信心不断增强、积极主动性逐渐加强、自我护理能力升高,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情绪处理能力和整体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在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会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并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支持,加强患者的伙伴关系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正视疾病和治疗、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整体自我管理行为能力[20]。钟宇芳等[21]的研究结果也指出,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逐渐学会接受现状,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疾病治疗中,增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透析龄长的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更好,分析原因可能与疾病认知强、逐渐适应疾病和治疗等多个方面有关。

3.3 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表3 显示,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平均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平均得分及总均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随着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验性回避水平高的患者会因过度回避疾病和治疗或因多次尝试治疗“失败”相关体验,导致患者为维持自我的经验和概念等,采取各种防御反应(如不愿面对、接受疾病、治疗,甚至逃避疾病、治疗),产生持续性心理痛苦和负面情绪,导致其情绪处理能力下降、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降低[22]。研究指出,个体的经验性回避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提高个体应对问题的能力[23]。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越高,越不愿意去主动了解疾病、治疗等相关知识和寻求社会支持,对疾病认知较差,难以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和采用恰当的应对策略,执行自我护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随之减弱,进而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和行为,不愿接受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伙伴关系减弱、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降低。建议医护人员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全面帮助并引导患者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遵医行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和治疗创伤等现状、降低患者躯体不适感,促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行为去面对疾病和治疗,而且还能够有助于患者意识到自身对既往经验的不足和增加对新经验的认知,从而改善经验性回避水平。

4 小结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呈下降趋势、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定期开展讲座、分享案例经验等,提高患者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增强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和乐观态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经验性回避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本研究受时间、人力、物力等限制,调查对象仅涉及1 所三级甲等医院,随访时间仅为3 个月,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局限性。今后可开展较长时间的多中心纵向研究,为提高慢性肾脏病5 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经验性肾脏病腹膜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肾脏病杂志》稿约
先验性与经验性的融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