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2022-05-13冯宜梅韩智勇
张 萍,冯宜梅,韩智勇,谢 峰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甲状腺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临床处理此类病患的主要原则[1]。但应注意的是,及时明确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制定其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2]。超声是一种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无创、无痛、可重复性强、安全性高的辅助检查技术,有学者认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于辅助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或可起到相应作用[3]。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利于为今后临床医生接诊此类病患后合理取舍辅助诊断方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目的在于提高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正确检出率、确保此类病患临床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31:59,年龄27~82岁、平均(46.27±1.35)岁。纳入标准:①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需由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②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超声检查;③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④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⑤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已确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③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④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无法耐受患者;⑤病历资料不全患者;⑥处于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⑦入组前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患者。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90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超声检查医师完成相关操作,仪器选用英国飞利浦公司(Philips)提供的超声诊断仪(型号:EPIQ7)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提供的超声诊断仪(型号:LOGIQ E9),配套浅表探头频率范围:(5~12) Hz。具体如下:协助患者行仰卧位并保持肩高头低状态,将颈前部区域充分暴露,首先予以常规纵切、横切二维超声扫查,确认病灶后记录其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包膜及与周围组织情况等资料,之后转换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模式对病灶及周边(范围1 cm左右)血流分布、丰富情况予以准确探查,明确血流最丰富断面后于血管内径平行处放置取样容积,呈宽度1 mm、夹角600以下时将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引出并记录相应血流参数。
1.3 观察指标
①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记录90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依据,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此类病患的临床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②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对比9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所得血流参数测量值,具体指标包括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Ⅴ)、收缩期和舒张期流速比(systolic and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S/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Ⅴ)、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
90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顺利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分析可知90例甲状腺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认为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37例(41.11%),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5例(3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计算可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为97.14%(34/35)、特异度为94.55%(52/55),见表1、表2。
表1 90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病理检查情况比较[n(%)]
表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析
2.2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分析
分析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参数可知,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S/D测量值高于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RI测量值低于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及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PSⅤ、EDⅤ、PI等血流参数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发生与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流参数测量值比较(±s)
表3 发生与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流参数测量值比较(±s)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EDⅤcm/s PSⅤcm/s S/D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n=35)12.10±1.35 33.42±4.05 2.99±0.31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n=55)12.08±1.33 33.43±4.03 2.60±0.19 t 0.069 0.011 7.408 P 0.945 0.991 0.000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RI PI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n=35) 0.62±0.07 1.74±0.22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n=55) 0.82±0.11 1.75±0.23 t 9.582 0.204 P 0.000 0.839
2.3 典型图像
1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得图像见图1。
图1 1例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3 讨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患者总数1.0%~1.5%[4],由于其解剖位置导致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现有研究资料认为[5],D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0%~80%,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因此提示尽早明确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保障临床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6]。
超声是现阶段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均广泛使用的辅助检查措施之一,目前已于多种疾病诊治工作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二维超声有利于操作者掌握病灶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7];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测定目标组织的血流参数,从而提高临床对该组织性质鉴别准确性[8]。研究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以其使用便捷性、仪器易得性、学习曲线短及经济性优等特点,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针对甲状腺癌疑似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此法检查能够使操作者掌握病灶局部血流情况,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9]。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癌疑似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可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认为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94.55%;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得S/D、RI等血流参数与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两组PSⅤ、EDⅤ、PI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指标测量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此结论与袁丽等[10]研究结果相符。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如下:①可见微小钙化表现(细沙样);②具有锐利边界;③局部表现出高回声改变;④周边存在丰富血流信号;⑤肿大淋巴结在敏感区域分布;⑥可见部分/全部囊性坏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要点如下:①细沙样微小钙化表现是鉴别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超声征象之一,多数患者该征象分布于甲状腺边缘部位,且甲状腺癌原发灶内可见细沙样微小钙化,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可将具有上述超声表现;②部分淋巴结核患者病灶内也可表现出超声钙化特征,但此类病患钙化粗大且分布集中,具有明显的后方声影;③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也可表现出微小钙化超声征象,但此类病患淋巴结转移部位多分布于Ⅲ、Ⅳ区等下颈部,而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转移灶可分布于中上颈部、下颈部、对侧等不同区域,结合患者原发疾病即可准确诊断病情;④食管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可表现为囊性坏死,应注意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所表现出的囊性坏死相区分,后者好发于Ⅲ、Ⅳ、Ⅵ区部位。
应注意有研究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类型甲状腺癌(如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等)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不相同[11],但本文由于受到篇幅、纳入样本容量、研究时间区间等因素限制,因此在文中仅选择单一分化型甲状腺癌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未对不同类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对比分析,提示还需今后实际工作中深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