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富伦理的问题与重建

2022-05-13段赫

时代商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公正诚信企业

段赫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伴随着对财富伦理的考验,企业对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也出现一些伦理缺失现象。本文首先对公司的目标以及社会责任进行简要阐述,其次,通过财富与伦理的关系引入财富伦理这一概念,最后,根据我国企业现存财富伦理问题,从四个方面重建企业财富伦理问题。

关键词:企业;财富伦理;公正;诚信

金融伦理是指在金融活动的交易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关乎道德。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故而出现了伦理道德,它在许多层面框定了人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激励政策。

对于金融伦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可分为三部分:代理论证、公司的目标和公司的社会责任。以下是作者的一些见解与感悟:

谈到代理论证,那就不得不提到契约论,契约论是指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视角来讨论公司的存在。也正因如此,对于契约论,可分为法律契约主义和经济契约主义。首先,代理论证有一个前提假设:一种安排方法——股东控制权,这是对股东,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十分理想的,将代理费用降低,可以使得公司的财富最大化。(费舍尔,1976)曾说过:为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这样的公司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这是与股东、工人和社会的繁荣兴旺密不可分的。其次,贫困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差距不仅仅经济水平和军事实力,还包括清洁健康的环境,但这种高品质生活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正是因为富裕国家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得这些地区的人民可以支付得起。

此外,从第三方效果、社会福祉与外部效果三个角度阐述代理论证中公司管理的合宜性与最佳方案。

在第二部分,提出了与公司金融中相反的观点。公司金融中认为公司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作者指出,这并不是一个公司的合宜行动指南,并举例“日本公司”的管理模式来阐述公司的目标应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公司管理模式,并得出“企业并不寻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寻求利润的水平满足实现”这一结论。

在第三部分,谈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指出公司不仅要为股东利益作出努力,还应在生产经营的同时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但直至今日,公司的经营究竟是为谁的利益服务这一问题还存在很多争论,契约论的观点,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不得不说是目前最好的,且正主导着金融界并对公司法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财富与伦理的关系

“财富”这一词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人们在不断实践中,使得“财富”的定义也在不断改变,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精神行为密不可分,也正是因为关系如此密切,才使得“伦理”的诞生。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萌生出了很多国营企业、私营企业、乃至“三资”企业,为我国GDP的增长作出了长足的贡献。但是,随着规模不断地扩大,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罔顾人民生命安全、未安全生产、制假贩假、肆意污染环境等等,破坏我国经济环境。

近些年,我国出现过很多起企业为追求财富与企业应遵守的伦理背道而驰的现象,痛心疾首,比如:“三鹿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各种丑闻,甚至让有些人认为,现在的企业只以利益至上,不顾人们生命安全,“财富”与“伦理”就像“鱼和熊掌”,只可任选其一。但事实上,财富的获得与伦理并非矛盾关系,正是因为人们的争论与辩证,使得“财富伦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财富与人们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甚是密切,只有将称为主体的人在财富制造的过程中,融入对伦理的认识,合乎道德,这才能使人们创造出来的财富富有“善意”。就像《金融伦理学》一书中提到的,企业应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财富”的定义并不仅仅指金钱,还包含一些内在物质,例如:知识、专利、精神上的等无形资产,甚至是有价值并对人们学习生活有促进作用的都可以称之为财富。“伦理”则是人们精神主观上的意识,有的人与生俱来,也有的人本身并不具备,需要后来栽培,但天生不具备并不能成为可以肆意妄为不管不顾的借口。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只有骨子里具有对伦理的深刻认识,才能创造出具有“伦理意义”的财富。

伦理财富这一概念较为深刻,我国学者(陈进华,2009)认为财富伦理的精髓在于实现财富共享,加强政府监管以及政府形象的提升。(何棣华,2009)则认为要想实现财富伦理,就必须在人们的生活与文化中引入这一概念,潜移默化中,人们自然而然将伦理财富铭记在记忆深处。此外,我认为财富伦理就是指当人们在追求及拥有有形的以及无形的财富时,所包含的个人感情,并使这些情感行为所影响的财富符合社会伦理规范。

二、企业财富伦理的形成路径

既然企业在生产生活过程存在或多或少的伦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国从政策、制度、社会多角度来剖析并寻求解决方案,使得倫理这一理念充分赋予在企业制造财富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高效、循环的伦理生态之路。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企业财富生产的伦理责任

企业创造财富的关键在于生产经营者,这就要求为企业进行生产的经营者以及劳动力必须具备伦理道德观念。在我国,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得以生存壮大的强大动力,也正因如此,有一些企业不顾员工感受,随意克扣员工工资,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极其不足,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褪去了“伦理”的颜色。因此,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考虑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可以有效减轻层级之间的鸿沟与不满。同时,不管是自己公司的正式工种还是临时工,都是以同一水平标准去对待。

此外,人们普遍会认为,企业在创造财富与伦理责任是相互矛盾的,只可取其一,才会导致有些企业做出丧尽天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举动。但在我看来,企业作为经纪人和社会责任人统一的社会角色,不仅仅承担着为社会提供财富、经济发展以及对自己财富的获得,还必须承担着为社会提供良知、信任以及道德发展和进步的使命和责任。一个企业若是失去了良心与道德,那就毫无存在的意义,只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近些年来,一方面国家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正在找寻自己的良心,违反财富伦理、贪图一时利益的现象逐渐减少。只有企业真心诚意的行善,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品质过硬、人民认可,才能立足于当下,流芳百世。

(二)企业财富交换的诚信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竞争激烈,手段各异,出现了一些交换无伦理的现象,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进程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必须要保证交易主体平等,使其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公平交易。

交换主体的平等主要体现在双方的企业规模、营运实力、产品品质以及企业信誉度,否则,易发生规模宏大、资金雄厚的企业试图垄断市场,破坏市场交易伦理道德的现象。

诚信,是一种意识形态概念,根深于人们的信仰与意识。没有诚信的人,人们对他会采取耻与为伍的态度。因此,对于经营者,须加强对于交换主体的道德教育,树立平等的规则意识,这是建立诚信伦理的基础。把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有序处理交易平等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关系。特别是在如今网络购物盛行的時代,人们在购物时互相看不到对方,处于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信任进行交易,这就需要平台对商家的信誉进行评级,告知消费者对方的诚信情况,有效避免违反伦理的事件发生。正是因为企业把诚信经营的理念根深蒂固,不仅可以促进销售量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而且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极好的印象,再次进行交易,这样的企业才能立足长久。之所以国外的一些企业可以盛行百年而不倒,正是因为他们将诚信经营的理念贯彻给企业每一个人,上至董事会,下到实习员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很多企业也会成为树立逾百年之久、流芳百世、举世瞩目的大型公司。

(三)企业财富分配的公正机制

企业在财富分配过程中,应做到公正合理,不同行业的企业应按照各行业的准则与道德标准、行业运行机制进行分配,这不仅关系到分配伦理的取向,也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

由于部分企业存在分配不公、效率不平等的伦理问题,导致员工与企业矛盾激增,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事件屡屡发生,因此,我认为应从制度和道德两方面进行治理与改革。

首先,应制定公平、合理、有效的企业薪酬制度,确保企业财富分配公正,并依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作为分配的参考依据,设立奖惩制度,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此外,还应提升监管机构的公正道德,例如:无论对待高收入还是低收入者的税收行为都应做到公正、准确、客观,肃清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不道德行为,保证企业正常良好进行生产经营,实现财富成果共享。

实验表明,一个良好的劳动关系不仅可以使员工与企业间良性互动,还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实现双赢。

(四)企业财富消费的道德调节

企业之所以需要生产,其目的就是消费,从而使得企业扩大生产,形成规模。那么针对企业消费这一问题,衍生出消费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伦理问题,这都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密不可分。

那么,我们没有必要给它运用其他影响力的机会。针对目前企业对财富消费环节所存在的伦理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使企业再生产财富的过程能理性、持续地循环进行,从而使企业的消费呈良性伦理生态之势。

首先,消费需要更加理性,即在消费能力许可的前提下,做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对于企业来说,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收入和必要支出做出合理决策。

其次,是对企业消费的道德调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因此,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企业要严惩,对铺张浪费的行为要坚决抵制,这样的行为是对我国传统节俭精神的漠视。实施以消费为导向的政策,必须处理好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关系。公共消费要文明理性,远离公款吃喝、嫖娼、赌博等不良行为,个体企业经营者要做到“合理、适度”,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符合企业的客观承受力。超前和滞后性的消费水平是非适度、不合理的,对企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作为经营者,必须加强消费伦理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内涵,用集体主义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和感染会员,在创造企业财富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现企业再生产的理性循环。

最后,还需提高工艺慈善消费的比重。慈善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占到慈善事业的重中之重。企业的慈善行为关乎企业的消费和竞争环境。企业做慈善的心态也十分关键,应出于真心,从造福我国人民的角度考虑,从而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且,企业需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量力而行,不搞沽名钓誉,使慈善变味。

三、结束语

财富是吸引人的,也是令人向往的;伦理是具有美德的,得以提升精神与灵魂。塑造企业的“财富精神”是财富伦理建设的主要理念。财富精神是指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深刻把握财富的本质,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的一种精神品质,实现企业再生产中“财富”与“伦理”的结合,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人性化、生态化趋势。

企业在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但当前财富与伦理关系的割裂出现在一部分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这无疑影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要想生产运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因此,加强企业财富伦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通过企业财富生产的伦理责任、企业财富交换的诚信精神以及企业财富分配的公正机制三个路径,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树立新的财富伦理观并积极加以践行。良好的企业财富伦理建设在于是否具有“财富精神”,这才更符合当前经济发展人性化、生态化的趋势,并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进华.财富共享:责任政府的时代精神[J].道德与文明,2009 (01):18-21.

[2]何棣华.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伦理建设[J].学术论坛,2009,32 (01):56-60

[3]张州.企业财富伦理的缺失与重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李志祥.企业诚信与道德资本逻辑[J].长白学刊,2011 (04):119-124.

[5]夏绪梅.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6]程月明.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7]Jean Baudrillar.The Consumer Society,Tr.Goorge Ritzer,London,1998.

[8]Adam Smith.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9]Edwin.M.Epstein.The Field of Business Ethics in the United States: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ournal General Management,Winter,2002.

猜你喜欢

公正诚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迟到的公正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公正赔偿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