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年:一个人的墓志铭

2022-05-13三姑石

诗林 2022年3期
关键词:火葬弱者首诗

三姑石

刘年的诗是朴素的,也是尖锐的。他似把随手捡拾的一枚枚沾着灰尘的汉字擦拭、压缩、打磨成一根根细细的银针,虔诚地放在纸上,攥在手里。你靠近时,会感到血液浸润的暖意和眩晕,也会有一种幸福的疼痛钻入你的内心。

《写给儿子刘云帆》是刘年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里有一个平凡、弱小且善良的父亲,清醒孤傲,满怀慈爱,与家国情怀无关,与激昂澎湃无关,有的只是一个弱小的父亲纤细的爱。

这是一首沉重的诗,瞬间就让我们有了痛感。

刘年说,诗歌是我急促一点的呻吟。呻吟乃病痛时的低“哼”声,可知刘年认定自己是病人,写诗是因为他疼。他把他的诗,当成药丸,救治自己。在《写给儿子刘云帆》这首诗中,他虚设自己不仅有病,而且已病入膏肓。

李时珍背篓采药,刘年骑摩托写诗。他用摩托车马达的颠簸和震动丈量人世,用齿轮的旋转和咬合捕捉人间的诗意。他常年深入生活,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人的内心,在大自然、大社会这本广袤无垠的书里,挖掘神奇和神秘,采集不尽的诗材,炼制充满活气的丹药。

诗人一定是疼得不行了,甚至对自己还能在世多久都没有预判和信心了,他急于交代后事,急于把儿子刘云帆叫到床边。“突然想到了身后的事,写几句话给儿子”,对于一个澄澈的人,他真怕自己死得糊涂。

喜欢这首诗,因为诗人一直在说至真之语。

通篇没有华丽的大词,没有刻意去谋篇布局,这是此诗的最诱人处。诗人坚定地站在弱者一方。弱者微言,很容易引起共鸣。此诗每一句的起伏跌宕,最后都落到弱者一方。

火葬“只是我们这里没有”,这里“没有一个人懂得我的一生”,道士“他们唱的实在不好听”,“有的人,永远都是错过”,“土里,应该感觉不到人间的炎凉了”……这些都是常人常理、弱者心理,何其反叛決绝,何其质朴蜇心,很容易引起共鸣。

选择“火葬干净”“不要开追悼会”“不要请道士”“放三天等一个人”……这是一个父亲,一个卑微谨慎惯了、喜欢大漠孤烟的诗人内心流出来的叮嘱儿子的心里话。

诗评家李犁说,好诗就是在说真话。这话用在诗人刘年身上,用在此诗上是再合适不过。可以说,至真成就了这首好诗。

喜欢这首诗,还因为诗人有一份令人动容的至善情怀。

诗人的善良是隐藏不住的,又何况人之将死。诗人好像忽然就想起了什么,“忘记说碑的事了,弄一个最简单的和尚碑”,不但要立和尚碑,而且要简单的,其善良可见一斑。而且“抬碑的人辛苦,可以多给些工钱”,最后还没有忘记:“凿的时候,叫石匠师傅轻一点。”

小悲伤里有大善良,小悲伤也痛彻天地。

喜欢这首诗,还因为诗人于真善的纹理中,暗藏机锋。

诗人反复叮嘱儿子。“清明时候”,告诉儿子,别把死看得重,阴阳都有暖,风不冷的。“我没有能力保佑你,一切靠自己”,靠天靠地靠老子都不行,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混出人样。在坟头,要“说说家事,说说那盆兰花开了没有,最近看了什么书,交了女朋友没有”……

诗人视死如归、视死若轻的智慧跃然纸上。提及往事,诗人鲜明地阐明“我没有忘记”,特别是石碑上的那个字“刻得那么深”。一个“痛”字好像已经刻在诗人的心上、肉里。

“不要提国事,我早已料到。你看看,石碑上的那个字,刻得那么深”,这里既有诗人的隐忍智慧,又有驾驭语言的智慧,可谓大诗意水到渠成,似有轰鸣灌顶。

刘年说,诗歌是药。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诗人集结,开出更多的偏方与良方,医心也医人,治病也治未病。

如此,人间会少些痛。

猜你喜欢

火葬弱者首诗
《上课没人抢》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想的和做的不一样
弱者
漫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宋朝盛行火葬
秋千
改革中我不要忘记“弱者”
“火葬”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