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施与思考

2022-05-13陈正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实施课堂教学

摘    要:文章基于OBE理念,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总结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讨论了实施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重点分析了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重视由教案转向教学设计、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实现的关系、转变评价目的和方法等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旨在推进高校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46-0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教育部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學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对实

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进行考查,必将促进高校及教师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即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必须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课堂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为中心”,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出发,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帮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课程知识和相关能力。

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起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和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位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通过自身学习实践主动地进行建构。相对于一般的人类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个特点,即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不断的适应过程,而在这种适应过程中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和框架的不断变化,进而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即学生是在学校这样的特殊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也表现出一种文化传承,即学生的学习建构活动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行为[1]。

因此,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管理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封闭式的教师讲授到开放式的合作互动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特点

1.课堂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以学为中心要求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和大纲的要求搜集教学资料、挑选或设计合适的习题,在课堂上努力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知识。而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需要担负起学习的主要责任,在教师给出学习资料和要求后,进行预习、复习和课堂讨论[2]。学生的学习建构活动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二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团队合作、与教师之间互动是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既不是唯一的学习信息提供者,也不是唯一的解惑答疑者。学生在互动中能学习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具体的学习体会。一方面,教师将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初次涉及某一课程的学习者,常常会突破专业界限,产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可供教师借鉴。同时,由于学生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看法和见解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会极大地促进其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3.学习资源及获取途径进一步丰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在学习资源方面,学生可以从传统的课本、教材、参考书和期刊论文等获得学习资源,也可从数据库、资料库、课程库和各种线上教学平台等获得学习资源,甚至可以从网络媒体中获得学习资源。在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图书馆、网络媒体、自己的调查整理和同学的帮助等来实现。此外,由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资源,学生对于存在的疑问也可以及时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进而获得帮助[3]。

4.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初步结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学习关注的是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但课堂不是现实生活,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很难感受到真实的社会发展现状。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特定项目、特定调查活动等,通过课前实

践、课中讨论和总结、课后加固等形式,使学生提前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一定的体验,然后将这种体验通过团队合作和相互交流等形式在课堂中简单重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初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5.教学效果能有效支持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即课程目标、毕业目标和专业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获取知识为主;毕业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够初步应用为主;专业目标以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为主。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学中心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通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最终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实现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现状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准备时,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建构过程,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要求制定课程教学的各项具体的、分阶段的学习目标。

(二)做好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在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大纲具体要求下开展的,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纵向联系比较多,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相对较少,合作学习的氛围不足。从脑科学视角看,合作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帮助他人的习惯。人类的大脑是社会化的大脑,人类的成长本质上也是一个被社会化的过程。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正是符合人类大脑的认知过程。教师要从认知模型理论出发设计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具体设计中要依据人类“反思能力”设计学生独立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教师沟通学习等学习方式。

(三)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如果说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的,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施就应该是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由于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存在差异,每个教学班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前,给出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基础知识的说明,帮助学生尽可能获得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经验。同时,在课堂中也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快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快融入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

(四)加强学习交流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习效果取得的关键是加强学习交流。除了利用对分课堂、学习团队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外,教师还应该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念和思维活动的多元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认识上的差异性,合理地提出学习目标;要注意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五)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的开展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与技术支持。以学为中心的线上教学可以通过慕课形式,采取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等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4]。线下授课仍然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下课程实施中要注意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可以采用对分课堂的形式。对分课堂是典型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设计的,它是将讲授方式与讨论方式的优点加以综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方式。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考核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是目前教学实践中最有潜力的教学方式,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应该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的完美体现。

(六)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要及时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情感因素等学习目标上的达成情况。可利用指标体系方法对学习目标逐条制定评价方法,包括使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采取课堂提问、作业、课程制作、作品、课外学习材料完成情况、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的考核和评价。

(七)持续开展教学改进工作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更新知识、教学手段和资料。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活动看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用人才的“桥梁”,持续改进教学的各项内容,完成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推进,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经验,达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三、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获得更为便利,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学习活动变得既简单又困难。所谓简单就是在网络教育资源极大丰富和易于获得的条件下,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非常容易;所谓困难就是面对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如何能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资料整理和学习。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帮助学生甄别有效信息、梳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抵御来自网络、社会等各方面的不良信息[5]。从更为广泛的视角看,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特定现象(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充当学生认识这些社会现象的“桥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还会不断出现很多新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

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使命[6]。

(二)重视由教案转向教学设计

教案是静态的教师教学计划,而教学设计则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的动态的学生学习设计。做好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案编写思维,由写作教案转向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记忆模式、学习过程,以便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且可以衡量学生是否能做到,要有目标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难度适当,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对于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参与过程,关注学生平时成

绩,所有评价的目的都应是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估。

(三)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实现的关系

教师提前备课经常会过多地关注课堂的预设而忽略了课堂的实现,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只关注和讲解预设中的知识点以及问题,课堂实施过程就像自动化机器一样按流程进行。但是,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会因人而异,一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存在差异,同时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认知体系和学生的认知体系之间有很大差异,教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却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更合理的学习过程,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设计出一定的分层教学路径并动态调整与实施,以保证学习效果按设计的目标实现。慕课、对分课堂,以及翻转课堂等模式均有设置以学为中心的讨论环节,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四)转变评价目的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学习过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整体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教师要多采用那些能让学生关注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并能让他们参与其中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督促学生探索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多使用形成性反馈评价模式,关注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数 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8:171.

[2]  陈正.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信息及循环路径探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75(2):64.

[3]  王燕星.“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公关策划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86.

[4]  陈惠芸.高校以学为中心课堂的价值追求及建构路 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3):26.

[5]  罗丽芳.教师信念与实践不一致性:影响因素、启示  及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17,39 (2):60.

[6]  夏雪梅,方超群,刘潇.教师具有“以学为中心”的专业眼光吗:基于视频俱乐部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1):98.

■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实施课堂教学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