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我和谐、人我和谐的人际智慧(二)

2022-05-13王杰

月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寒山芙蓉君子

王杰

兄弟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在“五伦”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兄弟关系跟父子关系一样,都是难以改变的血缘关系,也称为“天伦”。孟子主张“义之实,从兄是也”。做兄长的应当讲求仁义,而做弟弟的则要顺从、服侍兄长。

《颜氏家训·兄弟》里记载:南朝王玄绍兄弟三人互敬互爱,得到新鲜好吃的食物,谁也不会先尝一口,总要一起分享。在一次战争中,王玄绍被敌人围困,两个兄弟争相解救,终因寡不敵众而殉难。当生命危急之时,兄弟之间能够舍身相救,这是骨肉之情的真实体现。

唐朝的李勣,字懋功,本姓徐,叫徐世勣,因追随李渊父子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打天下,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高祖李渊赐他姓李,改名为李世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封他为英国公。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改名为李勣。唐太宗时,李勣做了宰相,公务缠身,很少有机会还乡省亲,与亲人相聚也不太容易。直到晚年,他告老还乡,才有机会顺道去探望他年老的姐姐。他的姐姐这个时候碰巧生病,吃不下饭,李勣就留下来照顾姐姐,每天侍候,还亲自下厨给姐姐淘米煮粥喝。李勣蹲在灶旁,将烧着的柴禾往炉子里送,一阵风吹来,竟把他的长胡须烧着了。姐姐看见了,就说:“家里有佣人,像这样的活还是让他们去做吧,何必劳驾你这个国公辛苦到这般地步呢?”李勣回答:“我不是因为没有人的缘故,现在姐姐你老了,我也老了,我们姐弟在一起的时日无多,我为姐姐煮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趁着我还有机会侍候你,我便亲自为你煮粥,今后这样的时间恐怕越来越少了。”李勣的一番话让姐弟深情跃然纸上,十分令人感动!

关于兄弟交往的佳话,历史上还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比如《诗经·小雅·何人斯》里有“何氏吹埙,仲氏吹篪”,引申为成语“埙篪相和”,比喻兄弟双方互敬互爱。成语“兄友弟恭”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就是说,兄长要对弟弟尽显友爱之情,弟弟要对兄长抱有恭敬之意。

在夫妻关系方面,先秦儒家认为夫妻双方在身份上是尊卑一体的,应相互敬爱、相互尊重。《礼记·昏义》开篇就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就是说,男女的结合符合乾坤阴阳之数,正如日与月、天与地一样,阴阳和合才能化生万物。从宗族的发展来说,婚礼关乎生息繁衍和宗庙祭祀。孔子也认为丈夫对妻子应当敬之爱之。《礼记·哀公问》记载说,哀公问孔子举行婚礼时丈夫为何要盛装亲迎妻子,孔子回答:“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认为这是表示对配偶的尊重。婚姻是两姓相亲交好,借助婚姻才能延续祖先的后嗣。

孟子也主张夫妻之间应当坦诚相待,要有仁德,有责任心。孟子举了齐人乞墦的例子: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出门,必定会吃得饱饱的、喝得醉醺醺的才回家。他的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的妻子跟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足饭饱后才回来;问他和什么人一道吃喝,他说全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来,我打算悄悄地跟着,看看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妻子便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全城,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停下来和丈夫说话。最后,丈夫走到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祭品不够,他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原来这就是他吃饱喝醉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且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做的!”于是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败露,仍然得意扬扬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耍威风。试想,这种不顾廉耻、不负责任、没有仁德之心的人,怎能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呢?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都有和合二仙的形象。两位活泼可爱的仙童,扎着丫角髻,或者披头散发:一个穿红缎衣物,高举一朵绽开的荷花;一个着绿缎衣物,手捧一个圆盒—他们就是很受老百姓喜欢的和合二仙。而在西南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则有“和合二圣”图,形象类似。

“和合”一词最早出自《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意思是商契可以把五类家庭伦理道德加以融合,这五教能使社会安定和谐。《周礼·地官》中说:“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这充分体现了和合二仙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和合二仙图”常被悬挂于洞房之中,以示夫妻相亲相爱、百年好合。古时,和合二仙的画上还经常配有一首诗:“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民间传说二人是象征团圆、和谐、吉庆的仙人,别称“欢天喜地”。

关于和合二仙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流传较为广泛,即历史人物寒山、拾得的故事。寒山又名寒山子,传说是唐朝贞观年间“应举不利,不群于俗,盖楚狂、沮溺之流”的一位诗僧,后来隐居于天台寒岩山。拾得是同时期的僧人,本来是个孤儿。天台国清寺老僧丰干在路过天台山时,发现路旁草丛中有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加以收养,取名拾得,意为“捡来的”孩子,后来,这条小岭也叫“拾得岭”。寒山、拾得都很会作诗,彼此敬慕,于是成了好朋友。相传两人同时爱上了一位叫芙蓉的女子。一天,寒山无意间听到拾得和芙蓉的对话。原来芙蓉在伤心地哭,拾得正在一旁劝说。只听拾得对芙蓉说:“芙蓉,不要哭了,我们暗暗相好,寒山并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成全我们的。我和你虽然不能结为夫妻,但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寒山这才得知拾得与芙蓉早已相爱,当即打定主意,离寺远走,以成全他们。寒山拿起一块石头,在墙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旁边留了一首五言诗:“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写完后,便悄悄地出走了。拾得、芙蓉许久不见寒山,好生奇怪,后来二人看见墙上的诗和画,才知道他出家做和尚去了。拾得说:“我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哪怕是天涯海角。如果找到了,我便与他一起出家;如果找不到,我也不回来了。”芙蓉听罢,知道寒山、拾得情真义厚,只好哭着与拾得分别。拾得为了寻找寒山,不管山高路远,但找了很多地方还是不见踪迹。有一天,拾得到了苏州城,听说城外枫桥的一座寺院新来了一个和尚,相貌与寒山相似,于是立即前往。走近枫桥,拾得想,我不能空手去见寒山,于是就在荷塘里摘了一朵又红又大的荷花,捧在手里走进寺院。寒山听说拾得千里迢迢而来,想必腹中饥饿,急忙从房中捧出一只盛着素饼的竹编食盒。二人相见,寒山送盒,拾得献荷。寒山用荷叶给拾得掸尘,拾得奉上一路化缘的食盒,二人解脱尘缘,结伴云游,从此传为佳话。后人把捧荷的拾得称为“和”(谐音),把捧盒的寒山称为“合”,二人合称为“和合二仙”。直到现在,苏州寒山寺里还矗立着和合二仙的塑像。

寒山、拾得的故事后来逐渐被神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合二仙的寓意也变得丰富,既可以指男女之间的和谐,又可以指兄弟、朋友之间情谊深厚,还可以延伸至个人心胸开阔、心靈宽广以及家庭和睦。

在君臣关系方面,也可以说是上下级关系,无论为君还是为臣,都应尽到自己的本分,这样国家才会安定、和谐。为君者要广听谏言,关心百姓疾苦,施以仁政;为人臣者则应“怀仁义以侍其君”。君臣如果都能把为百姓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也就具备了实现和谐的基础。

朋友关系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必须面对的一种关系,也是一个人必须处理好的一种关系。《礼记·缁衣》里说:“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君子能够与那些指正其错误的人交朋友,小人则会怀恨在心。因此君子交朋友都有自己的原则。《礼记·儒行》具体阐述了儒家的交友原则:“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意思是,儒者与志向相合、道艺相同的人做朋友;相处时彼此都感到快乐,相互礼让而不觉得厌烦;即使长时间不见面,也不会轻信谣言而怀疑对方。儒者行事以方正为本、立于道义,志趣相投时就共同进取,意见相左时就分开退避。《孔子家语·致思》里也有关于朋友交往时的建议:“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如果想与人保持长久的关系,那么在相交往时就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尽量回避别人的缺点和短处。

孟子认为对待朋友应当讲求信义。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之间不应过分讲求利益和利用,而应该是非常单纯、简单的交往。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交友不能良莠不分。隋朝思想家王通说:“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意思是,有修养的人先看准人然后再结交朋友,没有修养的人先交朋友再从中选择;前者很少有烦恼,而后者由于交友不慎重,便多了很多怨恨。唐代诗人孟郊的《审交》中说:“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君子芳桂性,春荣冬更繁。小人槿花放,朝在夕不存。莫蹑冬冰坚,中有潜浪翻。唯当金石交,可与贤达论。”意思是,若在交友的过程中选错了人,就会生出许多是非之事。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如那桂花的品性,春天生长,冬天也不凋谢,十分长久;与小人结交,就像那槿花一样,早晨刚开放,晚上就凋落了。只有与那些像金子一样珍贵、像磐石一样稳固的人结交,才可与贤能通达之士一起论道啊。

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交友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正如曾国藩所言:“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猜你喜欢

寒山芙蓉君子
秋华岁月,独爱这一树芙蓉开
蓉城立秋夜有寄
寒山即景
寒山
Poet’s Peak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让爱再一次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