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2-05-13许花
许花
摘要:近年来,大思政越来越成为人才培育中的核心要素,而如何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在当前体育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仍不清晰。在大思政视域下,从政策分析入手,探讨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实践路径,提出:融入职前教育,把好思政准入关卡;融入素养培育,确保思政理念浸润;融入学科专业,提升思政能力水平;融入绩效考评,保障思政效能稳定;融入风险预警,坚守思政底线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养成思政自觉自为等。
关键词:思政;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22)02-0086-06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olitical think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but how to integrate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re quality is still not clear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re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analysis.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studies its practice path. It puts forward: into the pre-service education, access to good education levels;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literacy, to ens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infiltration;Integrate into disciplines and majors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Integrate int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iciency;Integrate risk warning and stick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ottom line consciousness; integrate into daily life,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re quality; Path
针对思政工作,习近平指出要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1]。这种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观点被学界称之为“大思政观”。在“大思政观”下所形成的教育模式具有人员参与的广泛性、时空利用的广延性、内容体系的针对性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实现更加开放和更加互补的平台[2]。其中,人员参与广泛是指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其中,这与全员育人的宗旨也是一致的。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员育人一份子的体育教师如何在大思政的背景下做好体育思政工作,则是当前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更易与学生互动和近距离接触,相比一般的理论说教轻松活泼氛体育课也使得思政工作的融入更能潜移默化。因此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培育,不仅能夯实体育教师思政理论、提升体育教师思政观念、承担体育教师思政职责,更是关系到体育教师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从大思政的背景出發,基于政策分析,并结合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探讨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的实践路径。
1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种,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活动等工作,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核心素养是近年来产生的一个新命题,它一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从早期相关研究来看学界更多关注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相关性而言,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与其专业、学科等方面的素养有交集,同时又有区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是从专业能力来评判教师质量,包括学历水平、专业能力、教育理念、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等[3]。其学科核心素养则侧重于学科中重点的育人意义,一般包括相关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情感、品德等[4]。其核心素养不仅是指专业和学科中的核心内容,也应当包括非专业但又是作为一般教师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师风师德、敬业精神等等。另外,有学者提出作为社会责任感强、理论基础深和运动技能精三方面[5]的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还有学者以职业、专业、技能、发展、管理等五个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价值取向[6]。综上研究,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包含师德和师能两方面,其中师德包含思想、观念、品行、作风,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师能包含职业精神、专业水平、发展潜能,集中体现在教育工作中。基于现有研究,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师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品德、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体。
2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的作用
2.1有助于发挥好理想信念和价值方向上的引导作用
思政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宣传或知识传授,而更重要的是信念教育和价值引导[7]。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不仅能对学生形成直接的教育,更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发现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重视课内的教学,而忽视课外的引导,而课外亦是全方位育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有更多机会在课外锻炼、文体活动、体育赛事等非正式教学的课外场景中与学生接触,更容易观察学生在课外场景的表现。所以,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有助于发挥好体育教师在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方向上的引导作用。
2.2有助于树立好师德形象和作风标杆上的榜样作用
培育核心价值观,是思政的主要目标之一。体育人民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路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如何引导和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人民需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呢?所以从育人的规律上来看,教师职业是“立己”再“立人”,“树己”再“树人”,以良好的教师形象、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派的做事风格、正直的为人风范等为学生带好头,做好表率,以身示范,才是最好、最有效、最直观的教育。因此,所以,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有助于体育教师为学生树立好师德形象和作风标杆上的榜样作用。
2.3有助于承担好以体育人和立德树人上的使命作用
“立德树人”的体育育人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中任何一项都不可缺失。而“智育为上”的教育不平衡现状凸显出德体美劳的缺失,体育在育人工作中不仅仅是“体”的发展,更能促进人在竞争与团结、道德与审美、体能与劳动等多方面的发展,能够“以身体的在场”用“身心”来体悟和感知人与人、人与事、人自身等内在的与外在的关系,培养与对手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尊敬的精神,培养与同伴之间相互团结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养成激情投入竞赛又客观看待胜负的心态,体验胜败得失之间的愉悦与感伤,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等等。可以说,“以体育人”在培养学生的全面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一个好的体育教师是立德树人使命的承担者,更是以体育人的执行者,因此,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有利于体育教师承担好“以体育人”和“立德树人”上的使命作用。
3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着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环节,进行访谈调查,从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融入思政工作的实际出发,采用滚雪球式抽样并遵循信息饱和度原则选取访谈对象,其中体育学专家10人,中学体育教师10人,小学体育教师10人。采用半结构访谈,与访谈者对话,并进行录音(事先征得受访者同意)并做好笔记。对相关内容进行定性分析,形成以下问题:
(1)入职前有要求但不够具体。入职前,思政获得集中在上学期间;入职面试主要看个人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有思想政治学习,要求是笔试过关,并无具体考察。
(2)与职业精神结合点不够明确。教师依据学校安排统一学习;体育课教授体育技术为主,有时候强调下体育精神和纪律;体育比赛一般由团委他们组织;体育活动重点是竞赛,一般不专门进行思政培育。
(3)与专业发展融合的不够紧密。专业方面主要是重视技能,教学比赛方面;专业跟自己业务水平联系较多;思政工作由专门的老师,我们不直接从事这方面工作,除了兼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也有所涉及吧,像升学、晋级、评选等也会涉及到。
(4)未能与绩效有效挂钩。思政工作方面与绩效考评有挂钩,但仅限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如班主任、辅导员,一般的好像没有联系;绩效考核大都与体育工作相关。只有过关或不过关,一般情况都能通过,没有考评细节。
(5)预警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思政方面的预警机制;有涉及网络舆情方面的,但专项的机制好像没有;一般都是跟违规违纪相关,但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预警机制。
(6)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深。平时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如果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可能还做不到;在学校很注意,离开学校一般也不会特别注意;感觉有些同事在私下场合的言行还是有些随便的;如果方方面面都注意会觉得累;公共场所很注意,跟家人在一起感觉没必要这么较真,但对孩子要求还是很注意的。
4思政工作融入體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路径
4.1融入职前教育,培训部门严把思政准入关卡
思政融入的前提是思政必须作为体育教师入职前的一种基本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后来《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又强化了对入职关口的把控,其中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都在准入考察之列,都是在强调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思政素质对于人民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前提,是决定党的教育方针能否顺利贯彻执行的基础。新形势下,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在享受信息宏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创造了传播不良信息的空档。“去思想”“去价值”“去历史”“去中国”“去主流”[8]等错误观念通过媒体侵蚀青少年的观念意识,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新的问题。
在这样的新压力和新问题面前,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很难保障思政教育开展的有效运行,这需要将其融入到教育和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承担好这份工作,对于无孔不入的不良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监督、反馈、遏制,只有发挥好教师全员参与才能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作为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体育信息是青少年群体最受欢迎的热点信息之一,如何因地制宜通过体育教学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员”,引导学生从纷杂的体育信息中筛选良性信息,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是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因此,建立健全体育教师思政职前教育,思政能力作为准入标准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中担任好“引导员”的前提。
融入职前教育,首先,在体育师范专业培育过程中加大思政教育工作,为准备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如融入到班级管理、党员教育学习、思政课堂教学、课外思政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其次,对应聘体育教师者进行摸底考察,充分了解入职前履历、思想情况、心理动态、有无思政方面的污点等,做到知己知彼,尽量选拔品学兼优、思想进步的应聘者入职;再次,加强对准体育教师的思政培训和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到岗前培训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形式重温思政课,做好对思政融入未来体育教学工作的规划;另外,还应建立健全考察期内的思政考评办法和监督机制,为正式成为体育教师做好制度保障。
4.2融入素养培育,用人单位确保思政理念浸润
从“育人中心环节”和“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来看,教师须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品质,还应具备扎实的素养。体育教师在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中要发挥好自身作用,仅仅通过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身示范,在体育的教学、赛事、活动、以及日常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在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引导学生。对青少年来说体育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9],如何发挥好这个途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它包括思想意识层和知识技能层两方面[10],而这两个层面不是孤立的,二者必须统一于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也就是将体育的教、学、练、赛等要与体育所承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磨炼意志、培养品德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
另外,体育教育教学离不开身体,因此又是一种“具身性”的教育,其蕴涵的德育功能被称之为“具身德育”[11]。师生之间并不仅仅是说教,而更多是“具身化”的互动方式。学生从体育教师那里的学习不仅是通过“闻其言”,更要通过“观其行”,因此体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相比道德的说教更具立德树人的价值,“道不坐论、德不空谈”[12]也正说明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思政融入立德树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思政作为体育教师职业素养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培育、提升和体现。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教师指导和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培育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定期監督指导等一系列的举措,在内外驱动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思政作为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融入素养培育过程中,首先应从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开始,思政工作要与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建立思政与师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基本规范要求,上墙上网,时刻提醒教师不忘初心使命;其次应从思政工作融入职业精神培育落脚,鼓励和宣扬与体育教师职业息息相关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等,引导体育教师立足本职、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将思政工作与体育教师职业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再次,思政工作应融入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评审和考核中,在各级职能部门在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认定、考核、评定中应将思政作为重要考量,并梳理先进典型,为职业群体树立榜样,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新局面。
4.3融入学科专业,教研单位助推思政能力提升
在2020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3]作为课程,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等多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与思政建设目标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体育教师应注意将二者的结合,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在体育课程中和体育运动中激发学生在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团结协作、进取精神等方面的潜力和活力。这需要精心梳理体育课程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和融合点,巧妙合理地将核心价值观、历史唯物史观与优秀中华体育传统文化、新中国的奥运会进军历程、中国女排精神等相融合。通过体育课程实现传承中华文脉、铭记中华历史、弘扬文明精神,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将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熟悉思政教育和体育专业两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负责人把思政融入体育课程当做教师专业任务来抓,定期举办思政融入课堂的教学研讨、教学比武等活动,激励教师将自身专业与思政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应与教师专业技术等级挂钩,在专业技术等级评定和晋升中设立对思政工作方面的要求。
4.4融入绩效考评,人事部门保障思政效能稳定
教师绩效考评是教育系统中有关人事决策的依据[14],关系到与教师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升降、奖惩、去留等问题,因此思政融入绩效评价更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体育教师绩效评价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有所不同,但总得来说一般包括教学训练、职责道德、科研发展等方面。而在纳入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则集中在教科研等方面,很少涉及与思政相关的指标,如一项调查研究得出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15]中的3个1级、9个2级以及21个3级指标中均不涉及思政。这也说明思政纳入体育教师绩效量化指标还未在业内达成共识,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阶段体育教育教学中思政融入还未形成规模作为绩效量化难以全面实施,另一方面思政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隐形知识范畴难以有效量化。
因此融入绩效评价,首先,将思政融入体育教师绩效进行可量化操作,找好核心关键指标,如体育教学、训练、赛事方案中思政融入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中思政融入的内容选择,效果评价中思政融入的指标构建等等;其次,将相对隐形的内容具体化、可操作化,方便纳入体育教师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与体育教师晋升、评选、奖惩等制度挂钩,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障工作效能;第三,在一定激励约束机制下,思政工作融入会以具体内容和形式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得以体现,确保体育教师就会有章可循,能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操作和有效实施,从制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师提升思政工作效能。
4.5融入风险预警,纪检部门把守思政底线意识
底线思维是党长期以来革命实践的经验性总结,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是防患于未然、掌握主動权的思想和方法[16]。这绝不是仅仅守住底线而不去作为[17],而是追求主动在教育中底线发挥重要警示作用,以保障教育教学工作不偏离党的教育方针。体育教师的思政底线包括意识形态、师德师风、思想言论等。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风险预警应树四个立底线意识,即:树立政治立场底线意识、树立意识形态底线意识、树立师德师风底线意识、树立思想言行底线意识。
树立政治立场底线意识。政治立场关乎到个人对待党的方针、政策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对非凡复杂的舆论信息有什么样的判断,在大是大非面前做什么样的抉择等等。体育教师的立场底线就是以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心,坚定党的教育方向,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党的接班人。
树立意识形态底线意识。意识形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民心向背、甚至是生死存亡。体育教师的意识形态底线就是在看待事物、从事工作、研究问题、发表观点等方面都要坚持以马克主义理论为指导。
树立师德师风底线意识。师德、师风是人民教育的根本,是引导学生向着真善美成长的根基。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底线就是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触及道德、法律、法规红线,做到自律、自省、自重。
树立思想言行底线意识。作为教师,思想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教育、示范、引导、感化等作用,教师一言一行都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守住思想言行底线是教师根本。体育教师的思想言行底线就是要以自身作为舆论工具,传播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体育教师管理和监督部门要将思政底线融入风险预警之中,及时提醒教师勿触底线,防患于未然。
4.6融入日常生活,教师个人养成思政自觉自为
“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源之于杜威,陶行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活即教育”[18]的命题。无论“教育即生活”还是“生活即教育”都在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交融互渗的关系,生活离不开教育的滋养,教育离不开生活的实践。思政若只停留在课堂上、校园内,则难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感知、经验总结和具身认知,只有融入生活才能得到实践的锤炼和升华,才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情感的教育,才是思政之知与思政之行的合而为一。同时只有融入生活才更符合党的“三全育人”[19]的教育工作要求。全员不仅是指全体教师更是指全社会,全过程不仅是指教学全过程更是指生命全过程,全方位不仅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地域空间更是指生活内外和现实内外的网络空间。在大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师即是育人者也是受育者,那么对于思政工作来说即是工作者也是实践者。因此,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思政工作融入体育教师生活的过程是一个人自觉自为的养成过程,这个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1)外部驱动,即融入职前教育;(2)内部激励,即思政工作融入绩效评价;(3)规则约束,即思政工作融入风险预警;(4)作为一种职业或专业习惯的养成,即思政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或融入教育教学。也正是这些或内或外、或激励或约束的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长期作用下,体育教师逐渐形成思政意识和思政思维,而这样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思维又会进一步促进思政生活化,意识和思维反复的强化就会养成习惯达成思政自觉。
综上,思政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的路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准备做一位体育教师开始就应当科学规划,应当贯穿职前、职中直到终生。因为一旦选择了体育教师,就要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担,承担社会主义教育使命,矢志不渝,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下,始终以自身思政建设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具体融入路径见图1。
5结语
大思政视域下,体育教师作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应当承担起自身的教育使命,在立德树人中心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为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从而改变民众对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去除污名化,而思政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是这一切的基础。思政融入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建设的过程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准备入职体育教师这一行业起就应当建立起一系列融入方式,通过不同的环节实现不同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政融入体育教师生活,形成终身思政意识,实现思政自觉。思政自觉又会反过来加深思政日常生活化、深化思政理念、提升思政能力、提高思政效能、守护思政底线,巩固终身思政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36.
[3]鄢彬华,胡建鸿,吴华,吴纪饶.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6(6):57-58.
[4]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5]何劲鹏.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探索[J].体育学刊,2017,24(2):91-95.
[6]李承伟,姚蕾.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0):117-127,156.
[7]刘化军,刘家荭.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培养的不可替代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8-70.
[8]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全文)[EB/OL].(2014-10-15)[2014-12-20].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19):5-7.
[10]向家俊.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生成条件及发展困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15-117.
[11]马德浩.具身德育: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理论视角[JB/OL].体育学刊:1-6[2020-07-01].https://doi.org/10.16237/j.cnki.cn44-1404/g8.20200604.005.
[12]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5-05(2).
[1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4]蔡永红,林崇德.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5(1):36-41.
[15]洪晖,何秋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0,17(8):76-78.
[16]张琳.习近平“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及其双重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3):14-25.
[17]张国祚.谈谈“底线思维”[J].求是,2013(19):49-50.
[18]顾红亮.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的中国化诠释[J].教育研究,2019,40(4):22-27.
[19]王习胜.“三全育人”合理性的逻辑诠释[J].思想理论教育,2019(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