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区革命斗争与毛泽东建党思想
2022-05-13罗业永
罗业永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他以拓荒者的姿态,在20世纪20年代,带领湘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工农运动等革命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党的思想建设成果丰硕
在党的创建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湘区开展革命工作时,他就重视宣传马克思主义,把建党理论准备摆在工作之首,并有很多生动的实践体现。
(一)组织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
毛泽东经常谈到俄国最重要的一条革命经验:要让广大革命群众特别是群众的领袖分子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武器,否则,革命是不可能前进也不可能胜利的。因而,1920年他从上海回到长沙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文化书社。
当时湖南的革命青年和一般的进步分子对于新思想、新文化处于如饥似渴的状态,而长沙文化书社创办的目的是“愿以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最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长沙文化书社与省内外众多单位有书报营业往来,开办了7个分社。仅据《文化书社社务报告》第二期统计,书社销售在200本左右的書有《马格斯资本论入门》等,售出1000本以上的刊物有《劳动届》《新青年》等。由此可知在文化书社出售的书刊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占有重要位置。
在创办文化书社的同时,毛泽东对俄国革命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彭璜等人建立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并任书记干事。研究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组织会员学习、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行《俄罗斯丛刊》。为了更好地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研究会还积极开展赴俄勤工俭学运动,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10多人就是那时赴俄留学的,学成归来后,他们都成了党最早最重要的骨干。
(二)深入探讨建党理论原则
1920年7月旅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巴黎蒙达尼召开会议,决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方针。但是在讨论改造的方法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蔡和森主张的“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其主旨与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另一种是萧子升主张的温和的革命,倾向于无政府、无强权、蒲鲁东式之新式革命。后两人都写信给毛泽东,阐述自己的观点。
毛泽东表示赞同“俄式方法”,反对“温和革命”的改良主义道路。对于建党问题,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表示完全赞同他的主张,他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蔡和森提出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方法就是组织共产党,实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了把这一思想变成新民学会会员的共同认识和奋斗目标,毛泽东于1921年元旦召集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开会,经过深入的讨论与研究,许多会员抛弃了原来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赞成采用布尔什维克主义,集合到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
从毛泽东、蔡和森的多次通信以及巴黎、长沙新民学会会员的会议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建党理论原则的探讨是比较深入的,也是非常具体的。通过讨论、研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最终解决了“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他们所提出的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等一系列建党思想,在当时共产主义思想传播中是十分突出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尤其是毛泽东提出的“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的命题,不仅对党的创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党创建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党的自身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证明,毛泽东、蔡和森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按俄国式的党来建立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
党的组织建设卓有成效
毛泽东认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力保证,更是实现党的总任务和各项具体任务的可靠保证。他建党之初就认识到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一)重视提高阶级觉悟
一方面毛泽东认识到“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工人阶级很多都是破产农民出身,和资产阶级比较他们文化水准较低。由此,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湘区共产党人想方设法传播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农民的阶级觉悟。
首先是加强宣传教育。创办各类刊物诸如《湘报副刊》、《安源旬刊》《女青年》《农村周刊》《救国周刊》,编写平民读物、工人读本、成人读本,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外交后援会、爱国励进会、求真学会等。比如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实质上是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它宣传了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并对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初步探讨。
其次是提高文化水平。长沙笔业工人夜校、铁路工人补习学校、新河工人夜校等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很多夜校都留下了毛泽东上课的身影。安源除办有工人子弟学校、工人补习学校外,中共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团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还联合组织了安地教育宣传委员会,主管宣传教育工作。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股管理工人子弟学校和工人补习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方针、教材编写;讲演股“专司宣传之职”,经常派人在安源各工地对工人进行讲演宣传。
此外,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还较早地注意到农民教育。1923年1月,共产党员廖锡瑞与刘春仁组织农村教育社,出版《农村周刊》。1924年6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决定联合团员组织农民通讯社,创办《农民通讯周刊》。这个周刊为往后的农民运动兴起,做了舆论和理论上的准备。
(二)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特别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湘区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在干部教育、识别、培养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改造湖南劳工会,培养黄爱、庞人铨。1920年11月,湖南劳工会宣告成立,黄爱任教育部主任,庞人铨任出版部主任。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毛泽东加强了对湖南劳工会的争取工作,通过在斗争实践中对劳工会的帮助和耐心教育,1921年下半年,黄、庞两人逐步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最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1月对劳工会进行了改组。虽然,黄爱、庞人铨二人在1922年1月领导湖南第一纱厂工人大罢工时被军阀赵恒惕秘密杀害,湖南劳工会也被封闭,但湖南劳工会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成为湖南革命策源地。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创办了我党的第一所新型干部培养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湖南自修大学培养的主要革命骨干有郭亮、夏明翰、毛泽民、陈佑魁、毛泽覃、李维汉等。1923年11月,赵恒惕查封湖南自修大学和附设补习学校。11月20日,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将大部分学生转移到湘江学校,继续为革命培养干部。这些革命骨干后来奔赴全国各地,成为革命斗争的播种人。
组建团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经过一系列准备,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1月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毛泽东积极地在第一师范、商业专门学校、第一中学等学校学生中,物色团员对象,建立团的组织。在发展团员的过程中,毛泽东相当注意团员的质量,强调要“找真同志”,同时,毛泽东十分注意从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团员,提高团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他根据青年的特点,倡议举办星期同乐会,组织团员和青年到湘江游泳,到天心阁、开福寺、望湘亭等名胜古迹游览。通过这些活动,团员交流了各自对于政治时事问题的看法,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毛泽东在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中发展团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较强的后备力量。
(三)重视党员队伍和省级组织、基层组织建设
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一贯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湘区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获得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带头发展党员。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毛泽东着手在工人和学生中发展党员。毛泽东到工人聚集的地方去,同他们做朋友。先后在长沙的第一纱厂、电灯公司、造币厂、黑冶炼厂,以及泥木、缝纫、印刷等行业中吸收了一些先进分子入党。在学生中,首先是在自修大学、第一师范、商业专门学校、第一中学、甲种工业学校等基础较好的学校发展党员。郭亮、陈昌、夏明翰、蒋先云、毛泽民、黄静源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入党的。到1922年5月,湖南(包括江西萍乡安源)共产党员就有30余人,占全国党员人数的六分之一。
壮大省级和基层党组织。参加完中共一大回到长沙后,毛泽东立即着手创建党的省级组织。1921年10月10日,就在离清水塘不远的协操坪,正式成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为书记。按照中共中央局关于成立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通告要求,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地方执行委员会之一。1922年7月,中共二大要求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建党。中共湘区委积极建立和发展各地党组织,先后领导成立了中共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支部、水口山铅锌矿党支部、中共湖南第一纱厂支部、中共铜官陶业工人支部等。还領导建立了中共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益阳兰溪乡金家堤支部、中共八叠乡支部、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等地方和县级党组织。1925年10月上旬召开的中共四届二次中央执委扩大会议表扬中共湘区委“党团工作是令人满意的”。截至1925年11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下辖2个特委、6个地方执委、14个特支以及6个支部,党员突破700人。
党的建设目标生根萌芽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这一建党目标,也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湘区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可以从毛泽东致力于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中真切感受得到。
长沙泥木工人的劳动条件极差,生活极为困苦。为了解决泥木工人生计问题,毛泽东亲自组织领导泥木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帮他们拟定了罢工请求:“硬要三角四分,不达目的不上工!”。泥木工人的罢工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不仅三角四分一天的工资得到了,而且还获得了“营业自由”,以后工人要增加工资,反动政府不得干涉。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路矿产业工人工作任务繁重,劳动环境恶劣,劳动权利没有保障,没有人身自由。1921年9月,毛泽东来到安源,实地了解工人生活状况和革命要求。之后,他多次去安源考察,最后派遣李立三、刘少奇到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拟定“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1922年9月18日,谈判取得完全胜利。安源路矿当局接受工人们提出的政治、经济等13项复工条件。
毛泽东在湘区先后领导了10多次罢工斗争,掀起了湘区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切切实实地为劳苦大众争取了权益。
在湘区的革命斗争时期,是毛泽东早期参加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他开创性的革命实践为后来形成系统全面的建党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