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探究

2022-05-12王富龙刘一梦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文化

●李 刚 王富龙 盖 涛 李 恒 刘一梦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它的安全稳定既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仪器设备等国有资产的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研究数据和创新成果等的资料安全,所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常建常新,在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发挥新媒体便捷高效、机动灵活,易于为青年大学生接受的优势和特点,丰富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确保高校实验室更加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践凝练形成的独有特色,以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塑造安全稳定实验环境,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深入高校实验人员内心且大家自觉遵守的实验室安全价值规范体系的总称[1]。

在长期的实验室管理实践中,通常把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等)、制度文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等)和精神文化(实验室安全理念、实验人员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意识等),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维护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的文化支柱。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科学性规范性仍显不足

物质文化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奠基石,是实验室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基础。它主要包含了高校实验室的内部环境装修、科研器材、实验设备、安全防护设施、试剂耗材药品、卫生设施等全部的实验室外在表现形式[2]。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不断上涨,在相关仪器设备购置、安全防护设施配备以及实验室内部装修和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依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相关实验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转,更新换代艰难,安全防护设施陈旧或者配备不齐全等风险和隐患。此外,某些资金充裕的高校实验室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规范,甚至出现价值高昂的仪器设备闲置或杂乱无章地堆放在走廊或楼道里的管理失序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而且成为影响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风险点。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

良好的安全制度体系是进入到高校实验室的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是形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条件,是维护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2019 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下大力气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首先是部分高校尽管建立起了三级联动体系,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仅仅印在书面上、挂在墙壁上,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3]。其次是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做不到与时俱进,对于实验室管理中涌现出的新问题,以及科教事业发展中流露出的新风险点和潜在风险点视而不见(如:在实验室随意拍照,上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造成实验数据、科研成果泄露的风险;保密不到位,黑客窃取实验数据资料的风险),进而导致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尚不能完全入脑入心践于行动

安全精神文化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的灵魂和内在体现,它是实验室人员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安全价值观念、操作方式、行为规律和目标追求等[4]。

当下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精神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不能完全入脑入心。大部分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地读规章、念制度,艰涩生硬地教条式宣讲,学生理解困难,边听边忘,无法做到入脑入心,心领神会。二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理念践行困难。尽管高校花重金购置了高端的实验仪器设备,下大力气构建了丰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因为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引导方面做得不够,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并没有直抵人心,转化为外在的安全行为,进而导致高校实验室相关安全制度执行困难,甚至出现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情况,以致于引发各类安全事故[5]。

三、基于新媒体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目前以微博、微信和APP 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浪潮,并且在青年大学生中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新媒体俨然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和开展社交的重要平台。同时,鉴于高校实验室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若干问题,所以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有必要跟进新趋势,对接新媒体,充分发挥它的智慧便捷优势,积极营造和谐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6]。

(一)新媒体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本身就承担着信息传输、文化传播的功能,可谓自带文化属性标签。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已不再单纯是橱柜里一摞摞的材料,墙壁上一块块的展板以及为应付安全检查时临时背诵的口号和规则,而是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加“接地气”的新文化载体[7]。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青年大学生是微信、微博和移动APP 的忠实用户和狂热粉丝,每天手机不离手。他们喜欢在新媒体上获取有用的信息,学习新鲜知识,这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更好地适应时代、适应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在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不妨尝试开通新媒体平台,利用粉丝黏性将其打造成为深受青年大学生喜爱的实验室安全文化载体。

(二)新媒体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立德树人、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和谐的实验室文化是悠久厚重校园文化的重要缩影,所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需要,也是完善和展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8]。

中国海洋大学制作的实验室安全宣传系列动画之《危化知识记心间》

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方式机动灵活性、信息知识包容性、呈现形式多元性、沟通交流便捷性,配以转发、共享和评论等特殊功能,使其具有超强的传播力和展示度,能在短时间内被广大受众知晓,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高校要想把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传播给广大青年大学生,甚至展示给社会大众,借助于新媒体平台是其不二的选择,只需潜心谋划、精心设计、扎实运营,很快便会将该新媒体平台打造成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和展示的靓丽窗口。

(三)新媒体是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沟通反馈的通道

新媒体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主要在于它超强的交互性,同一个话题或者信息,大家可以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转发、分享,也可以吐槽评论、阐发观点,还可以在线实时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介质机构和受众两者的交流,还体现在线上受众之间的互动[9]。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既可以就实验室安全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也可以分享自己就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心得体会,还可以一起学习借鉴其他兄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验和作法。此外,新媒体还具有在线答疑解惑的功能,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只要知晓均可以给予解答,而且他们往往是现身说法,既便捷,又实用。在这一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身份界限已经模糊,大家都是信息的参与者。在线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实验室安全的新媒体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和发布。天长日久,实验室人员便丰富了安全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行为,从而有效地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发生[10]。

四、基于新媒体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的作用在于利用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环境及安全监督等手段对实验室师生的安全观念、道德、伦理、情感等人文因素进行强化,进而创建和谐稳定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11]。面对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社会现实,高校实验室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也要把握趋势,抢抓新媒体阵地建设,通过走融合发展之路,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强,切实把文化自信转化为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自觉,最终实现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

(一)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新媒体生态体系

在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方面,高校实验室不妨先从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两微一端”做起,微博、微信由第三方开发设计,技术成熟,甚至有兄弟高校的经验做参考,可以即建即用,方便快捷。移动客户端需要定向设计开发,前期投入比较大,优点是可以更加契合实验室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化管理需求,后期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高校实验室新媒体平台的生态布局方面,除了自有APP和公众熟知的微信、微博之外,还可以尝试开通头条号、抖音号、企鹅号、一点资讯等,打造全媒体平台,实现矩阵化运作。在内容的发布上,可以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有所侧重,如微信公众号以篇幅较长的图文推送为主,微博则以100 余字的短消息和图片为主,抖音主要以1 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为主。内容上丰富多元,可以激发不同的受众群体的阅读兴趣,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上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日久天长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欣欣向荣的实验室文化“微生态”。当然,这种矩阵化、生态化运营的思路更适合一些大型的实验室,需要管理人员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长期坚持。对于较小的实验室而言,可以选择一个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只要潜心运营,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卡通人物(左:小海,中:小樱,右:闪电博士)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相关话题策划与引领

高校实验室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选取上要善于从周围或新近发生的事件出发因势利导,加强策划和设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12]。

在语言风格、行文方式和排版设计方面尽量选择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模式;在信息选取,内容发布上要确保专业性、权威性,切不可出现误导。在话题设计方面,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抛出新颖的观点、新生的案例、新奇的构思,吸引青年大学生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以这种“接地气”的互动方式,在参与中潜移默化涵养他们的安全观[13]。例如,2021 年3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发生爆炸事故,高校实验室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以此案例为警示,引导大家开展关于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范的学习,避免悲剧发生。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轻松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产品设计与传播

在新媒体平台普及发展的同时,与其相关的系列文化产品也不断涌现,例如,卡通人物、动漫形象、微电影等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颖方式。

高校实验室也要充分借鉴这种深受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实验室平面形象设计、动画作品和影视节目拍摄制作,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例如,设计契合实验室主题和意象的卡通吉祥物、剪辑制作安全警示动画片、实验室人员自导自演微电影等,既可以从更加直观的视角唤起青年大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也可以在切身参与中使大学生更加懂得维护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意义,还能增强大学生的自豪感,使他们更加以身作则,不断学习,维护好自己在影片中展示的良好形象,甚至通过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周边更多的同学自觉参与到维护实验室安全的行列中。

五、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博雅厚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具有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14]。当下,备受高校师生青睐的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好、个性化强等特点和优势为高校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便利应用条件,不仅开阔了渠道、节约了成本,还简化了流程。以新媒体为载体打造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矩阵,构建高校实验室文化生态体系,既顺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潮流,也契合智慧校园建设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必将在“双一流”建设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