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22-05-12丁利春
●丁利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城市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中国自1978 年后始终保持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率从17.92%增至60.60%。城市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突出,如:城市中农村人口迅速增多,公共交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加剧等。
据统计,2017 年以来山西经济增速已连续3 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准。目前,山西以炼焦煤、冶金、电力为主,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山西作为我国煤炭大省,发展迅速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为此,有必要更加重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力求推动山西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二、研究区域概况
(一)山西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山西省城市化进程因其优势区位得以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虽与其他省份存在差距但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近11 年来,山西省城镇人口占比从2009 年的45.99%提升到2019 年的59.55%。随着山西省地区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图1)。
图1 山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09—2019)
(二)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
1.大气环境。2019 年,11 个地级市平均监测达标232 天,有效监测达标天数占全省全年的63.6%,比2018 年下降2.9个百分点(图2)。SO2、CO 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20%、4.3%和2.1%。在全省大气污染秋冬季综合防治试点阶段,每次重污染空气减少程度都比预测结果好,全省累计减少重污染空气天数17 个,增加优良空气天数59 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大同、吕梁、朔州、忻州,占地级市的36.4%(资料来源:2020 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
图2 2018—2019 年山西省11 个地级市达标天数
2.水环境。总体来说,山西省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19年全省地表水水质属于轻度污染。水质优良(Ⅰ~Ⅲ类)的流域断面比重占57.0%,同比下降1 个百分点;重污染(劣Ⅴ类)的流域断面比重占16.0%,同比大幅下降7 个百分点(图3)。
图3 2019 年山西省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2019 年山西省共布设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井269 眼,实际检测261 眼,其中Ⅱ类水质井占17.2%;Ⅲ类占54.8%;Ⅳ类占20.7%;Ⅴ类占7.3%。
3.主要污染物。2019 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下降。与2015 年相比,SO2指标排放总量、COD、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总量指标分别降至25.8%、20.9%、17.9%和17.6%,提前完成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目标和年度减排目标任务。虽然山西在着重发展生态环境,但仍面临问题。山西省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逆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区域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等情况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模型构建
(一)指标筛选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数据来源。本文对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的分析选取工作坚持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指标中的数据均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09—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9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2019 年)、山西省政府网站、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构建了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四个评价方面,选取了13 个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构建了压力、响应、效率三个评价方面,选取了10 个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每个指标值进行处理,消除指标之间量纲的差异。标准化公式如下:
其中Xij指山西省第i年第j项指标原始值,X`ij为指标归一化后的值。min(Xj)则是指第j项指标中最小值,max(Xj)则是指第j项各个指标中最大值,最后使标准化后的每项指标值都增加0.01。
(三)权重确定方法
表3 山西省城市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权重
(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城市化综合评价模型公式: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公式:
其中Ui、Ei值越大,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状态越好。
(五)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关系模型的构建
1.耦合度模型。耦合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公式如下:
Ci∈[0,1],当Ci=0 时,系统无序发展;当Ci=1 时,系统高度耦合,有序发展。耦合阶段划分如表4 所示:
表4 耦合阶段划分表
2.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指模型用于分析事物的协调发展水平,体现协调状况的好坏,模型如下:
Di、Ti分别表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协调系数。a、b分别表示待定系数,代表对两个子系统的贡献度,本文中取a=b=0.5,意为城市化和生态系统同等重要。Di∈[0,1],Di越接近0,两系统越不协调;Di越接近1,两系统协调状态越好。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分为以下几类(注:当│Ui-Ei≤0.01 时,认为Ui=Ei),见表5。
表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划分表
四、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一)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结果及评价
2009—2019 年山西省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以及综合协调指数如图4 所示。
1.城市化发展水平结果及评价。由图4 可知,山西省2009—2019 年城市化综合指数逐渐上升,城市化指数从0.1100 上升至0.8381,无下降过程,波动较小,其中2016—2017 年城市化水平涨势最明显。由表6 可知,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各个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五的是:参加基本居民医疗保险人数、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城市人口密度、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床位数、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可以看出,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卫生、医疗推动了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山西省城市化的发展。
图4 2009—2019 年山西省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以及综合协调指数趋势图
表6 山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结果
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结果及评价。由图4 可知,山西省2009—2019 年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指数从0.4520 上升至0.6594,其中2015—2016 年生态环境水平涨势最明显。
2.由表7 可知,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各个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五的是: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可以看出,山西省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工业废水、SO2、废气的排放,不得到有效的整治会阻碍生态环境发展,其次,生态环境状态和响应对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7 山西省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结果
(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及评价
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8)。
表8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
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价。
2009—2019 年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趋势图如图5 所示。
图5 2009—2019 年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趋势图
山西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在2010—2019 年间平稳且有波动,11 年间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在持续拮抗发展,这充分表明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仍在耦合均衡发展,但耦合度相对较低,说明在城市化发展推进过程中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相互制约。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山西省城市化综合指数逐渐上升,城市化指数从0.1100上升至0.8381,其中2016—2017 年城市化水平涨势最明显。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山西省2009—2019 年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山西省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工业废水、SO2、废气的排放。
2.山西省11 年间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在相互拮抗发展,在山西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反过来严重制约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第二产业的快速化发展是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山西省以煤矿资源作为主要经济支柱,长期勘探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不平衡。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权重排名前五中,工业指标达到3 个。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放弃生态环境,所以要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在优化方面,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创建高质量转型发展机制。创建新兴产业集群,将半导体、大数据等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提高人才引进福利,吸引人才落户;提升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技术水平,加强工业废气、废水、固废处理率,减少“三废”排放量。
在推动方面,以文旅融合发展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注重推动山西文旅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城市公共环境服务水平。
2.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以碳达峰为目标,制定相关方案,推进煤矿绿色、智能开采,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
3.加大治污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山西省工业三废的排放量远高于处理量,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应消除“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想,从源头开始处理污染问题,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
建立治污奖惩政策。创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管理体系,优化实施生态保护补偿优惠政策;建立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评估体系、生态价值评估测算评价管理体系及绿色发展体制改革机制。
加大对煤铁企业等的治理投入。以加快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质量工作为整治核心,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治机制,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状况;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固废综合管理规划,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控制固废的源头,对已产生的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4.维持协同发展,提升协调水平。在推进城市化发展方面,提高三产产业占比,继续提高土地资源集约综合利用率,提升城市内部及周边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率;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布局,促进周边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等改造治理力度,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居民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程度指数。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依托,提高生态环境水平。转变现代城市产业发展战略模式,加强污染防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危害;以碳中和为目标提升城区绿化面积,加强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广生态旅游、绿色出行,从日常生活中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