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人间真情永存
——观新编粤剧《白蛇传·情》
2022-05-12邓绮雯
文|邓绮雯
2021年11月30日晚,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了一部既“经典”又“新潮”的粤剧作品——《白蛇传·情》。这部新编粤剧由广东粤剧院曾小敏、文汝情、朱红星等优秀演员领衔主演,以经典故事《白蛇传》为内核,在音乐风格、唱腔、编曲、配器等方面做足“新意”。该剧获得了广大年轻观众的青睐。
《白蛇传·情》突出“情”的刻画,共有《序幕》《钟情》《惊情》《求情》《伤情》《续情》《尾声》等七个部分。全剧曲调缠绵悱恻,唱词清丽娴雅,舞美服装融入浓厚的东方美学色彩,处处渗透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淡雅和写意。正所谓:不传“心情”而示“心运”。“心情”只是表象的涟漪,而所示“心运”则是情之所至。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提出审美的三重境界:“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本文从音乐形态学、美学以及哲学三个层面,围绕这三重审美境界,对新编粤剧《白蛇传·情》进行评述,愿在“真情”中发掘此中真意。
音乐形态学层面:悦耳悦目
李泽厚先生认为,审美的第一重境界是“悦耳悦目”,这是从音乐的技术层面提出的。纵观全剧音乐曲调“悦耳”动听,让人耳目一“新”,在观众的心灵中间构成丰富的联觉。
该剧的音乐之所以让人获得感官愉悦,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在乐器上有“新”运用。《惊情》中运用一段淡雅的古琴旋律,表现白素贞与许仙夫妻琴瑟和鸣。《求情》中,白素贞惜败于仙童剑下,动容道:“我白素贞循人道求一爱,纵然死在剑下也无怨无悔。”这句念白配以中国传统埙乐,低回婉转的埙音烘托出这凄美动人的一幕。埙乐在《续情》中再度出现:“红尘经一回,方懂人间真爱。”此时的白素贞误以为许仙忘情渡劫,她心灰意冷,正欲离开,埙音如泣如诉,让人惋惜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
其二,在唱腔曲牌上有“新”色彩。首先,全剧有很多原创曲牌,比如有“清歌”“趁好天时”“雨中素莲开”等。在这些新曲牌的演绎中,观众们得以对这部经典剧目融入新的理解,对这个经久不衰的爱情故事产生新的感悟。其次,剧中有以传统曲牌填入新词的唱段。比如《钟情》中,运用了粤剧《帝女花》中的“妆台秋思”这一传统曲牌,此处刻画了白素贞对爱情的期待。《伤情》一幕,许仙的唱段运用了“南音”的曲牌,叙述性和抒情性兼备,表现许仙回想事情经过的心境和情感变化。
其三,在风格上给人带来“新”感受。整体而言,全剧的音乐风格融传统与现代元素为一体,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很强的“现代感”。剧中运用了交响乐和电子音乐,在传统粤剧编配的基础上,加入大提琴、倍大提琴、萨克斯等西方乐器,丰富了音乐色彩,使得“情”主题的呈现更加细腻入微,扣人心弦。其中,对“水漫金山”这一经典场景的表现,乐队以宏大的交响乐和打击乐为主,表现波澜壮阔的海浪,渲染白蛇与法海两方对阵这一声势浩大的场面。
其四,该剧采用西方音乐中的“主导动机”手法,以“圆我的愿”为爱情主题,作为贯穿全剧的动机,剧中多次出现原曲调或原曲调的变奏。
美学层面:悦心悦意
审美的第二重境界“悦心悦意”指的是从情感、艺术、审美风格上看,《白蛇传·情》的文本故事、演员演绎和舞美设计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给人以震撼心灵的美感。
首先,该剧的文本故事凄美动人,这一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表达了永恒的人性主题。白素贞是修炼千年的白蛇,我们不解她为何弃仙道,选择在人道轮回。然而,爱情的炽热情感是一种本能的“酒神”精神,是白蛇“潜意识”里的召唤,她执着于千年前的一段情缘。许仙对白素贞的爱情和世间所有爱侣一样,朴实而真挚,他曾有软弱和恐惧,但爱能改变一切,这才有他后来的真情流露:“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许仙的转变是最大的,他抛却俗世的偏见和执念,成就这段穿越千年的爱恋。法海,前世乃大鹏金翅鸟,此鸟每天必须吃掉一条蛇,有一天逃走了一条白蛇,正是前世的许仙救了白蛇。今生冤家重逢,法海誓要捉拿白蛇。这仿佛是法海修行路上的一个谜题、一个考验。他自认为是佛的代言人,但慈悲与杀戮的矛盾充斥着他的灵魂,他犯了嗔、痴之戒律,因而始终无法看到谜底。这是一场人性的博弈,讲述了一个关于“执迷”和“超越”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当局者。这样有戏剧张力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赋予了这个故事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给人带来生命的思索和美的感悟。
《白蛇传·情》剧照
其次,本剧的舞台美,演员服装和舞台布景设置,蕴涵浓厚的东方禅意,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第一,演员的服装设计,独具匠心。人物的服装与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状态高度统一。以白素贞的服装为例,她的服装变化最为丰富和细微。《钟情》一幕,她身穿白衣,内里搭配玫红色衬裙,宛若水中莲,与西子媲美。第二场,已为人妻的白素贞,身着天青色素雅裙装,绣有鲜艳的红牡丹,清新脱俗。上昆仑求仙草和水漫金山的场景,白素贞换上简洁的戎装,雪白的披风裹住她的伤痕,她舞动着两米长的水袖,仿佛要在舞台上翻起滔天巨浪。此外,许仙的服装融入东方水墨画元素,小青的服装简洁秀丽,表现其率真俏皮的个性……剧中例子不胜枚举。
其二,舞台布景设计,别出心裁。全剧故事围绕着“西湖断桥”的场景展开,舞台上主要以断桥为意象发展故事情节。《钟情》一幕,两人于断桥初遇,一见倾心,此时表现白蛇对幸福的憧憬。到《续情》一幕,舞台设置非常唯美,白蛇受法阵之伤,饰演海浪的仙子们护送白素贞重回断桥,此时空中飘雪,“又见长堤,断桥依旧,昨日情始,今日情决”,表达了白素贞心中无限悲戚。
哲学层面:悦志悦神
“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是一种最高的神志感动,给人以灵魂的幸福感,是哲学层面的一种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白蛇传·情》讲述了一个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令人获得崇高的道德感和近似于悲剧的壮美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壮美”与“崇高”的情感不断交织,它们在飞跃、凝聚和消逝过程中,形成强大的戏剧张力,对人的情智造成巨大冲击。
“悦神”指获得精神的超越,继而在灵魂深处,开出了一朵生命之花。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这里的“神”是指“元神”,是最高的精神。从宗教哲学的角度,“神”也可以对应“道”,是一种形而上的灵魂追求。《白蛇传》这个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之所以达到“悦神”的境界,是因为它具有一种普世价值,引发了一代代人的共鸣,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因而唤醒了生命的“元神”,即灵魂的觉醒。
法海因前世执念,捉拿白蛇,他多次借助“佛”的言语规劝白素贞,他并不知道真正的佛沉默不语,它平静地注视着众生的疾苦,如此悲悯。真正的佛,是在有情的众生中,在满怀爱意的心灵中间。唯有爱,我们才能切身体悟他人的痛苦,才有同情苦难者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现代的“白蛇”,都向往真挚的爱情,追求自由和真理。但这个充斥着欲望的末法时代,“快餐式爱情”等婆娑幻象,狠狠地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波云诡谲的现代社会,金钱至上的观念、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打击,使得我们逐渐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我们既没有白蛇追求爱情的毅力,也没有许仙守护爱情的能力。“法海”这一意象在传统故事中,代表封建势力对老百姓的压迫;在现代意义上,“法海”象征着现代人追求爱情和真理的巨大阻力,这些阻力可能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它们常以法海般“正义”的形象出现。
白蛇为爱修炼千年,敢于逆天而行,她的勇气和魄力是对千百年封建礼教的有力抨击,是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发出的最强音,这样强大的能量竟来源于一个柔弱女子的灵魂深处。她的爱情纵然得不到祝福,但她已然得到她生命的救赎,得到灵魂的慰藉。对白素贞而言,做一个无情无觉的神仙,不如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携手一生一世人,只有在滚滚红尘中走过一遭,方知人间真情可贵。她努力冲破的那些牢笼,奋力的反击,她水漫金山的决心,也是我们内心共同的期盼,这是她个性的解放,是她作为“人”的觉醒。
文章从音乐形态学的层面,分析了该剧“悦耳悦目”的原因;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该剧演绎了永恒的人性主题,给人带来生命的思索和美的感悟。最后从哲学的角度,该剧给人以崇高的道德感和壮美感,让人获得灵魂的愉悦和生命的觉醒。
《白蛇传·情》讲述的远不止“爱情”的“情”,更是人间“真情”和万物有“情”,借这个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万物有灵,人类与万物的关系不应是“我和它”的对立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众生平等。“人间好在,有情有爱亦有家。”每一个人都是白素贞或者许仙,我们羡人间真情而入世,来体验一场生命的悲喜交集。
《白蛇传·情》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