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名话廉洁
2022-05-12王宏
│文 王宏
成都,古誉“天府之国”,拥有众多廉洁文化因素,光是一些区县街巷的命名,便蕴含了廉洁之意。
“秦开蜀道置金牛”,关于金牛古道,有两则有趣的神话传说。一则《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名美女,蜀王派出五名壮士去迎接。行至梓潼之时,路遇蟒蛇进入山穴之中,一名壮士抓住蛇尾,其余四人前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美女均被压山下。山分五岭,蜀道遂通。另据《蜀王本纪》《水经注》记载:秦国欲征蜀国,苦于关山万里,道路崎岖险阻。秦王心生一计,命人造石牛五头送给蜀王,并预先将金子置于石牛屁股下面,谎称石牛能日粪千金。蜀王命五丁力士开路,迎接石牛归蜀。历经千辛万苦,道路终于修通。但蜀王迎来的不是日粪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万千铁骑,蜀国就此而亡。两则传说虽然故事不同,但均说明蜀王贪财好色、利令智昏,以致身死国灭。
“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相传,北宋嘉祐年间,赵抃到成都赴任,行至江边时,见江水清澈见底、掬水可饮,于是借水立志,脱口而出此语。赵抃任职期间,为政清廉、政绩突出,亲近百姓、深得民心,为成都创造“中和之政”。赵抃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四州通判,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抃出身贫困,为人谦和,终其一生,不治家产,惯于躬身自行。无论白天多么辛苦劳累,每天晚上还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词,似乎与天对话。旁人以为其向天告密,实则检点反思其所作所为,后世誉为“铁面御史”。
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朝廷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并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建了满城。按照北方习俗,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名叫如意胡同。在1948年的一次城市勘测中,据说工作人员在测量之后,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条就是“井巷子”,“宽窄有度”,宽窄巷子由此而来。当时,满蒙八旗子弟提笼架鸟、斗蛐猜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而今,宽窄巷子人声鼎沸,一片欢乐祥和盛景,再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根据《成都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一条小巷被命名为“九思巷”,取自《论语·季氏》。“九思”讲的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应有的品德,意思是看的时候要看明白,听的时候要听清楚,面色要温和,容貌要庄重矜持,言辞要诚恳,做事要认真,有疑问要请教,发怒要考虑后果,见到利益要思考是否应该获取。说到九思巷,就不得不提及该巷的冯家大院。《后汉书·冯异传》记载,汉光武帝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冯异,不贪名不图利,论功行赏之时,退避大树之下,消失山林之中。汉光武帝无奈,遂封其为“大树将军”。冯氏子孙以其不居功自傲为荣,便在冯氏宗祠楹联上题写“始平世泽、大树家声”,以为家训。此院为上世纪初叶四川军阀田颂尧赠其岳母,因岳母姓冯,便名冯家大院,“大树家声”作为冯氏家训,也被刻在大院门洞匾额之上。
蜀王贪财好色导致身死国灭,赵抃一清二白因而名垂千古。宽窄有度、宽严相济,朴实的语言蕴涵着深奥的廉洁因素;“始平世泽、大树家声”,优良的家风传承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