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铺展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2022-05-12中国报道张利娟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王福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牵头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2019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正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3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取得了哪些傲人的成绩?大湾区融合发展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香港、澳门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牵头人王福强。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上海成为我国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三者各具特色,创新能力均已排名全球前十。”王福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在王福强看来,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关键,转化应用、助推产业发展是目标。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初步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全球顶尖科创实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搭建起“两廊”(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点”(深港河套创新极点、粤澳横琴创新极点)的框架体系,启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集中谋划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投入运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方面,粤港澳三地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领域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鹏城国家实验室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注册成立。产业创新方面,芯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初步成效,5G、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等产业项目陆续投产。
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的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强度预计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
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实质性步伐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大湾区承担的战略使命来说,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基础性支撑。”王福强说。
王福强指出,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它的定位是以应用转化为主,基于大湾区良好的产业转化能力和良好的产业生态,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大湾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全球战略博弈的背景下,很多“卡脖子”技术都将在大湾区进行攻关。
如何构建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王福强看来,目前这四方面都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先进制造业方面,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世界级影响力;西岸的高端装备制造带正在抓紧构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方案中更是将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首要的产业方向,为珠江西岸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加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崛起,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涌现。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产业扶持手段也在密集出台。
现代服务业方面,港澳的专业服务业国际美誉度得到加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8倍扩区,为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率先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选定了生物医药作为深港合作的重点领域等。
海洋经济正快速崛起。港澳传统的海事服务业、海洋科技产业优势明显;深圳正在率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地正在协同打造海洋经济科技平台,共同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交通网络更加紧密完善
“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谈及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王福强如是说。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运营,截至目前,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珠江口东西跨江通道陆续建成,目前已建成4条公路跨江通道以及一条铁路通道,从北向南分别是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在建4条,分别是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两条,分别是莲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际,远期规划一条为伶仃洋通道。
在口岸建设方面,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大部分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通关效率全面提升。
在机场和港口建设方面,加快建设白云机场三期、深圳机场三跑道、香港机场扩建等。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
“优质生活圈建设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大湾区各地共同关注的内容,宜居、宜业、宜游如何建设,各地都在积极地谋划,这其中涉及民生对接、公共服务等问题。”王福强说。
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扎实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的关键。
“受疫情影响,大湾区的开放进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这并不妨碍诸多高层次活动的举办。”王福强表示,如“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国际金融论坛(IFF)、广交会、高交会、海交会等大的开放平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形成粤港澳合作平台体系,不同平台的发展目标、战略功能、重点任务有所侧重,粤港澳三地合作更加紧密。
在王福强看来,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初心是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重要动力。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新体制,管委会、执委会和省派出机构揭牌运作,“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4700多家、近两年增长两倍。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聚焦与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5.7亿元,同比增长10.5%。
此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重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等加快推进,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40个;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功能日益完善,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加快建设……
“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港河套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国家级粤港澳合作平台。我们除了可以总结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外,深圳全面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彰显了中国自治的影响力,验证了我党不仅能领导经济建设,也能领导城市治理。”王福强说。
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一带一路”的连接点和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是改革再出发的先行地。”王福强总结道,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湾区拥有活跃的市场主体、浓郁的市场氛围,进而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势能,让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除了发展基础、现实发展需求外,独特的港澳因素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王福强认为,港澳两大特区长期面向国际,拥有高度自由的市场和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社会制度。这正好弥补了彼此之间的短板——内地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开放,港澳可以为广东乃至整个内地提供接入国际市场的通道;香港和澳门则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而广东能为港澳提供广阔的腹地。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也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牵引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而且未来会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创新发展的主平台。”王福强说。
对话王福强:大湾区内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报道: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入到了什么阶段?
王福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进一步紧密粤港澳三地合作,“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被摆在了重要位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多来,粤港澳三地在规则衔接、空间对接、产业融合、科创协同等多维度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例如在民生制度上,粤港澳大湾区在从业资格、人才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在体制机制对接方面,整个大湾区都是顺畅的,尤其横琴方案要求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改革。
中国报道:港澳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王福强:发展是港澳的立身之本,也是破解港澳各种现实问题的金钥匙。回归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港澳发展,不遗余力地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意味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这一制度可以为后续问题提供示范;新时期我们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都需要更好地发挥港澳的作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群的竞争,港澳发展好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才能形成。
港澳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首先要解决好内部问题,尽快摆脱政治泥沼,与内地形成协力。同时,香港要积极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治理效能的转变,要在产业规划、项目布局、民生服务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澳门则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多元化。除此之外,澳门还应为国家做好和葡语国家合作的文章。
中国报道: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当前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王福强:每个湾区都有自身的特点,如纽约是以“金融+科技”为主,旧金山是科创为主,粤港澳大湾区我认为是“制造+科技+金融”的综合性湾区。从产业体系来说,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的产业层级更高一些,而粤港澳大湾区既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也有一些如陶瓷、纺织等传统落后产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大湾区是世界工厂的一个主体,因此应在大湾区内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一些世界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奔向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以我为主”,固链、强链,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第二,协同周边来延链,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第三,推动国际产业合作,要利用好国际市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形成共聚创新力、共聚附加值的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条;第四,积极培育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重点培育行业龙头,形成产业链中的高峰。
中国报道:您对大湾区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王福强:从内地为主推进,到粤港澳三地相向而行、协助共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谓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做好自身发展的文章是重中之重。如何把体量做大、质量做优是关键。这需要坚持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科创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业向高附加值发展等。
下一步我们首先要积极支持香港提出的北部都会区,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能,特别是科创动能,从而保持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擦亮东方之珠。对于澳门,则要把横琴区域建设好,把106平方公里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其次,发挥好横琴、深圳前海等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再其次,要高标准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最后,做好开放的文章。开放是大湾区的基因,在国际局势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向经济区域化转变的背景下,做好开放的文章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