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库塞关于乌托邦的想象

2022-05-12王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乌托邦现实意义

摘要: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当代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学者之一,起初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乌托邦式的审美想象一直贯穿其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审美乌托邦结合起来是他竭尽一生之力所要达到的目标,意图发展出与时俱进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此来批判和反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虽然马尔库塞的理论思想明显带有乌托邦式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抗资本主义的新蓝图与新路径,是一代大师马尔库塞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马尔库塞 乌托邦 自我建构 现实意义

一、乌托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洗礼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开展科技革命,企图以工业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来抹平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与惊慌。但事实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心灵愈加呈现出杂芜和空虚的情形,心灵创伤仍未完全疗愈。人性被技术理性所压抑,人们的精神也受到整个工业社会的奴役和驱使,丧失了原有的主体性与生命活力,取而代之的是人类逐步异化的生存状态。对社会发展态势极其敏感的马尔库塞迅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才能解决文明与人性的矛盾。步入晚年后,他怀着乌托邦式的冲动终于交出了一份答卷,即认为只有依靠艺术和审美,人们才能完成自我重构,进而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

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马尔库塞深受其老师的实存分析哲学的影响。海德格尔的专著《存在与时间》指明了他对于哲学任务的看法:“哲学的任务并不在于确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而是要从揭示人的本质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这意在说明哲学在本质上仍是为人的实存来服务的,需要以人为纲。马尔库塞在汲取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设想,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更关注人的具体社会存在。马尔库塞提议重新建构人类个体的内在自我,要重点关注人的感性,真正解放人性,从恢复人性的角度来积极构建他的乌托邦思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马尔库塞是以人为本体论和基础来实现其乌托邦的审美想象。

除了受海德格尔影响外,马尔库塞还借鉴了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人的人本主义思想,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作过多赘述。除却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外,乌托邦主义自身面临的现代性困境也使得马尔库塞萌生恢复乌托邦的审美之维和现代意义的想法。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发展,文明与自然之间的隔阂逐步瓦解,全球化的出现让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此时作为一个绝对的理想体,审美乌托邦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因为理性科学的力量已经逐步使乌托邦社会由想象变为现实。在时代浪潮的裹挟和冲击下,我们不得不承认乌托邦的发展到了瓶颈期——这种现代性的困境是无法避免的。马尔库塞认识到现代性对乌托邦想象空间维度的侵蚀与冲击,遂试图拯救和重构乌托邦思想,使其焕发往日光彩,借此丰富人们对于审美想象世界的内涵与维度。

二、乌托邦思想的自我建构

在吸收上述思想家的理论观点后,马尔库塞开始着手建构属于自己的乌托邦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文本内容初步体现了马尔库塞对于乌托邦的构思与设想,同时也为乌托邦具体理论的提出做了扎实的理论铺垫。在这本书中,他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出发,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的真正根源应该是“人的现实”,而并非是外部环境的政治经济压迫。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再分析关注到劳动与异化的非正常关系,而后提出了新名词“新感性”。“新感性”意在指涉人的感性不再受物质的诱惑,跳出被物质操控的牢笼,重新回到本真的自我意识之中,寻求意识中的本真世界。至此,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思想已初具雏形。

1961年出版的《爱欲与文明》是最能够深刻体现马尔库塞关于乌托邦思想的美学专著。对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行性论证转化为爱欲解放是否可能,是本书着重论述的问题,也是他审美乌托邦思想的核心。马尔库塞在此书中提出观点:人的本质是爱欲,解放人就是解放人的爱欲。因此,解放爱欲,消除异化,解放劳动,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回归,是实现乌托邦社会的必要因素。在马尔库塞的观念中,这种乌托邦社会体制将打破陈旧,创新出判定生活品质的标准:“人类基本需求的广泛满足,不会产生愧疚或者恐惧。”为了克服工业文明进步的历史悖论,将人们从压迫和奴役中解放出来,马尔库塞不可避免地通过个人美学、自律和艺术形式的异化力量来拯救人类,并积极寻求构建个人化的审美空间。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思想看似庞大杂乱,实则有着缜密的内在逻辑。首先,工业社会的变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极大程度地压抑着人性,被社会异化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充满了单向度的人的社会也成为以牺牲人的否定性和乌托邦精神为代价的“单向度社会”。在论述完现代社会的性质后,马尔库塞转而从人的本能结构出发,提倡感性解放。同时,他认为只有审美乌托邦思想才能重构人的本能,培养新的感性。在他对于审美乌托邦的构思中,他认为乌托邦必须在未来中构建。这并非是仅凭想象的“空中楼阁”,恰恰相反,馬尔库塞将乌托邦看作一种可替代性的、可实现性的路径。最后,他将乌托邦思想加以改造和重构,将之引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并希望通过乌托邦思想中蕴含的人文价值,重新唤起人对理想国度的追求,激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从而进行全面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

乌托邦思想的实质就在于要为乌托邦赋予新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意义,而非放逐乌托邦。实现乌托邦的实质性进步与跨越,是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在《审美之维》中,马尔库塞明确指出:艺术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世界,但它可以通过变革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意识与冲动作为手段。艺术对于改变世界、实现社会变革具有能动作用,同时也显现出艺术对于实现人们感性解放的关键性与重要性。乌托邦思想是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只有这种审美救赎才能导向自由的王国。这一思想的提出证明了马尔库塞作为一位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从哲学的角度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解决方案,体现出对于人性解放的重视和人文关怀。

针对当下工业社会的病态,马尔库塞提出对其变革的方案。他认为首先需要变革主体力量,其次是走新革命道路,最后是建立新意识文化。工人阶级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发动和领导革命的主体,他们俨然被资产阶级同化,与资产阶级享受着相同的社会福利与待遇,早已丧失斗志和革命意识。马尔库塞将受资本主义和外部宗主国双重压迫的“新左派”列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他认为这个社会群体受压迫最重,处于弱势地位的他们常年徘徊在贫困与战乱的悲惨境遇中,因此这一阶层最有资格去反抗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与压迫。除了“新左派”群体外,还应积极吸收热情澎湃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身上自带革命性特征,能够自觉意识到非正常的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弊端,利用自身的学识素养鼓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反抗资本主义的阵营中。在确定主体力量后,紧接着就是要提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来明确变革社会的未来方向。马尔库塞主张以非暴力的抗争理论来对抗资产阶级,即全面地批判和反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其中主要是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批判。其重点是要对人的感性和心理结构进行改革,唤醒人的原初情感,让现代人不再被社会和文明的樊笼所束缚。那么如何对人的感性和心理结构进行改革呢?——依靠“新感性”,建立一种新的意识文化,主动发现和解放人的感性,促进生命本能的感性与所追求的目标相互融合,以温和的方式用艺术和审美的维度重塑现实,实现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统一。

总体来说,这套方案可被列为一种改革社会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但也因其浓厚的理想乌托邦色彩带有极其明显的缺陷和弊端。首先,虽然马尔库塞列举的在工业社会中发生的种种恶行均属事实,但那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自身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只解决表面的问题,而要深入其中,探究其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马尔库塞的乌托邦理论有其悖论:一方面,他指出现今已进入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社会阶段,可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泯灭了人们的革命意识,所以需要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番前后矛盾的言论也流露出马尔库塞本人关于乌托邦思想的矛盾与不成熟之处:他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由于过度夸大科技发展的弊端,他没有看到科技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发挥的作用,具有片面性和遮掩性。其次,马尔库塞过分偏重个体主观感性,夸大艺术与审美对于世界的作用,致使他偏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轨道,无法厘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差异性,难以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因此,马尔库塞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仅停留在对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程度上。最后,他所提出的“新左派”群体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遵循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规律,“新左派”群体仅是他臆想出来的可以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这也标志着马尔库塞的乌托邦解放理论最终变成了一种浪漫的乌托邦思潮,只能存在于社会意识革命中。这种理论陷入了绝对主义的泥沼,并没有公正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现存制度,也没能依靠理性去设想反抗工业社会的理想蓝图。

三、乌托邦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尔库塞在《乌托邦的终结》中提出了与马克思截然不同的迈向理想国度的道路方式,同时肯定了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是一条从科学到乌托邦的革命之路。马尔库塞的乌托邦理论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其中仍有我们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思想经验。对于他的乌托邦理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辩证地看待其思想价值与哲学意义。这里要明确的是马尔库塞所提出的乌托邦并不是空想,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冲动和能力,重点强调解放爱欲和人性,以审美形式来实现非压抑性文明的升华。除了关注人的感性本身,乌托邦思想还有其政治实践意义。在文明与人性冲突繁多的当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乌托邦思想来保持对于社会批判力的有效性,对社会发展形成制约,有效缓和文明与人性的矛盾。基于上述内容,尽管我们并不认同马尔库塞关于乌托邦社会的构想,但不可否认其现代性的批判立场仍然能够引发大众新的思考,阐释出新的意义。在话语喧嚣的今天,乌托邦可以让我们从另一种思维向度来反思现代性,进而追求多元化的现代性。这对于深陷现代性困境的精神个体来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马尔库塞真正关注人的个体发展,从个人需求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真实的社会关切与人文关怀,并进一步深度探索和挖掘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有利于我们全方位地提高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现存社会人的个体以及整个民族来说,都起到极为重要的启示与警示作用。此外,乌托邦理论促进了当今哲学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为社会发展的道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路径。同时,对于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也有启发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度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马尔库塞认为只有依靠感性解放,才能消灭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解救人的爱欲,释放人的本能。虽然这一理论观点有失客观,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积极意义上的启发。结合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发挥“感性解放”的积极作用,尽力消除社会对人的异化现象,全面重视人性的发展,维护文明与人性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关系。对马尔库塞来说,乌托邦思想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它还象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乌托邦思想并非是让人们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在抱有美好理想的同时,能够脚踏实地地朝这个理想去努力,去探寻未知世界的新奥秘。这个世界需要乌托邦思想的存在,若这种思想彻底泯灭的话,也就意味着人类放弃了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思想纵使有很多缺陷与矛盾,但这种幻想为人们追求救赎与解放提供了思想依据,激励着人们去重视自己的感性和爱欲的力量,而这也正是他思想理论存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总之,马尔库塞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这是一个学者真正的良知所在。因此我们也无须过多争论马尔库塞关于乌托邦思想的不妥之处,只需要理解其初衷是好的,此理论的存在意义就是曲折发展的,是不断创新、活力无限的。也正因此,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思想必然会长存于世。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刘兴云,石小娇.意义世界的构造——马尔库塞新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3]徐博.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李健.审美乌托邦的想象——从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丁国旗.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乔浩博.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思想探究[D].鄭州大学,2020.

[7]安德鲁·芬伯格,包大为.马尔库塞:理性、想象力和乌托邦[J].甘肃理论学刊,2020(2):78-91+2.

[8]张明明.法兰克福学派审美乌托邦研究[D].辽宁大学,2015.

[9]康喜彬.乌托邦社会主义的终结与回归[D].吉林大学,2014.

[10]李永虎.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3.

[11]储新兴.马尔库塞的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13.

[12]马大康.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J].浙江社会科学,2012(9):128-135+159-160.

[13]周桂芹.马尔库塞“现代乌托邦革命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6.

[14]冯学雨.席勒、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5.

[15]周金华.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从科学走向乌托邦——评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6):719-725.

作者:王晶,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乌托邦现实意义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