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在两会:一种声音一份责任
2022-05-11编辑整理徐书贤
编辑整理/本刊记者 徐书贤
时值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之际,来自医药卫生界的代表委员用建议履职,用声音肩起责任。
刘玉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党委书记
让健康档案“人人拥有、时时有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党委书记刘玉村认为,健康中国面向未来,是长期性、持续性、全局性战略,要把这一战略进行战术分解,从认识层面深化公众对健康的认识,从产业层面把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从实施层面建立“人人拥有、时时有用”的个人健康档案。
过去两年,健康中国行动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已具雏形,对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
在刘玉村看来,健康中国涵盖自然生态健康、社会心理健康、群体健康和个体健康4个层面。其中,“个人健康应有3个层次含义,即结构健康、机能健康、心理健康。”刘玉村建议,应深化公众对个人健康的理解认识,不仅关注自身结构健康,更要兼顾重视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
对此,刘玉村呼吁,推进全民健康,应从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做起。“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该只着眼于健康体检,而应形成贯穿生命全程的记录。若能从出生开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纳入每一次常规检查和就诊记录,就可以全面、全程了解身体变化,做到早防、早诊、早治。”刘玉村认为,档案可分散于各地各级医院,由国家统一标准,在法律监管许可范围内,合理利用档案数据。
他建议,由国家投入第一桶金,为全民建立与户口本、身份证具有同等效能的健康档案,实现“人人拥有、时时有用”,既让个人及时、全面地掌握自身身体状况,也便于政府收集流行病学信息。
顾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细化考核指标,激励医院收治疑难重症患者
2019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认为,由于三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功能不同,目前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待进一步细化调整,“参加考核的有国家医学中心、省级医疗中心、区域或县域医疗中心,医院的基础能力、科研投入、目标群体不同,不应一把尺子量到底。”他表示,“如果对公立医院考核一把尺子的话,就会引导医院收治标准病人,因为疑难重症病人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多,会导致医院考核指标不好看。这样的病人非常困难,如果大型医院不收,小医院又没有这个能力,最终病人会很难。”
顾晋建议,根据不同类型,对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和标准进行细化。增加对国家、省级重点医疗中心收治疑难重症病人的考核。还可通过组建医联体,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让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分级诊疗评价指标如基层首诊率、下转病人、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等内容,评估其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效果。
王松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吸引优秀人才,造就高水平医师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医学及其相关科研、教育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国医生的构成比中,全科医生占比仍然较低,高素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全科医生来源较为缺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介绍,根据国际惯例,比如美国、欧洲、日本的全科医生超过50%,专科医生低于50%,我国全科医生只占9%,缺乏高素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全科医生来源,需要对医学教育体系做一些调整。
而我国现阶段医学吸引精英人才的情况仍不容乐观。王松灵表示,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选择学医的占比极少,然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很多都是精英优秀人才从事医学工作。此外,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还存在多学制学位并存、培养内涵亟须优化等问题。
在王松灵看来,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一般需要10年以上学习培训,并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才能成为受社会尊敬的“大夫”。医学如何吸引精英人才?对此,王松灵建议,一是将已经成功实施的“5+3”一体化培养体系作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主体,对合格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二是将“5+3”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培养主体目标定位为全科医生;三是推进以培养全科医生为目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体系,不断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胜任能力;四是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医学里来,把医学长学制精英教育做到位,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引导全社会来敬畏生命、尊重医生、尊重医学,健康中国就有希望。”王松灵表示。
敖虎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
打破“数据孤岛”,建立健康共同体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但大部分医疗机构间的数据都是割裂的,大量数据未能很好挖掘利用,数据的共享与使用缺乏科学管理,等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表示。
敖虎山说,共享大数据不仅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判断标准和参考信息,能够帮助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建设现代化程度更高的高质量医疗机构;而且还可提高公共卫生监测和反应的速度……从患者角度看,共享大数据可以减少重复检查,全面了解和参与疾病的诊治过程。
如何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建立健康共同体,敖虎山认为:一是要建立统一的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将医疗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覆盖医疗行业全链条全环节,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整合、存储、管理和使用功能。二是建立规范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并进行分层管理。建立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院数据管理系统。三是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参照银行系统的做法,建立严密的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和使用保障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科学构建和管理“数据银行”。五是做好与现有系统的衔接与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形成全国一张网。六是推动与医疗大数据有关的设备研发。
“建立‘数据银行’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对研究和指导医疗行为、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敖虎山强调。
吴浩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建议将全科医学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的出台,各大医学院校纷纷设立全科医学学系,开展全科医生培养。经过数年努力,截至2020年底,国家三批住培基地中已有687个设置全科医学科,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55个,其余32个医院为其他三级医院。
但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看来,现阶段全科医生的培训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建设“健康中国”的定位需要,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仍面临创建时间短、人力不足、经费短缺、发展路径尚不明晰等困境。
吴浩建议,应将全科医学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学科联合申报模式;在国家经费和医院配套经费的支持下,按照最高水平建设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进一步推动形成学科建设机制、建立学科评价体系、打造医疗行业品牌。
“同时,积极优化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吸纳先进诊疗理念,推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学科,建设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的医疗专科;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专科水平和医疗质量,形成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良性竞争。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全科医学人才,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吴浩表示。
张俊廷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缓解村医短缺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成员,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据统计,乡村卫生室诊疗量约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1/5,乡村医生为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乡村医生人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乡村医生74.7万人,而2016年末我国乡村医生有93.3万人,乡村医疗队伍人员不断流失、后继乏人的现状需要重点关注。
为缓解乡村医生短缺,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张俊廷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乡村医生的福利保障;二是设立短期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例如三年制全科医生职业教育,鼓励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全科医生职业教育学习;三是改善农村基层医疗办公条件。
朱同玉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将生活护理纳入整体护理范畴,确立护理员配置标准
随着我国老龄化、独子化日益加深,医疗和生活护理需求矛盾凸显,这其中有护理体系不够健全、护工多为患者及家属自行聘用、护工行业无准入标准资格等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将生活护理作为患者康复的一部分,纳入整体护理范畴,由医院统一管理,将生活护理的部分费用纳入医保体系,由社会和家庭合理分摊。同时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将护理体系分为护理员、助理护士、医疗护士和护理科学研究人员等不同层次。另一方面,他建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医疗护理员”专业,建立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完善医疗护理员的职业认证制度。确立医疗护理员的最优配置水平并纳入医院考评体系。
丁列明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疏通创新药进入医疗机构堵点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在为今年全国两会准备的建议中提出,当前国内医保、医疗的衔接与正在爬坡的医药创新产业格局仍存在兼容性问题,其中创新药入院难即“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突出。
此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深化医疗领域改革,为推动谈判创新药的加速落地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仍然缺少符合创新药特点的绩效考核指标、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加上受药品上市后评价不完善、药事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因素限制,部分创新药在纳入医保目录后入院率仍然很低。
丁列明认为,当前措施并未疏通创新药进入医疗机构的关键堵点,需要更加深入地解决根本性问题。为此,他建议: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三药”外部联动机制。药品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药品审评与临床需求程度之间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医保谈判和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紧密衔接机制,减少中间重复审评造成的临床用药滞后,力争做到“随批随谈随用”。其次,建立符合创新药特点的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政策,允许医疗机构设立单独的创新药目录,建立创新药独立的考核体系,不受现有药占比、次均费用等传统指标限制,使广大患者能够尽快分享到科技发展成果。同时,规范药品上市后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的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统筹医药协调发展。此外,要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始终是药品临床合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和供药主渠道。在大量零售药店的管理和监管尚未体系化、规范化的前提下,建议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主体地位,督促医疗机构及时统筹召开药事会,对谈判药品“应配尽配”。
廖海鹰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
医保要解决看病的交通成本问题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廖海鹰建议,医保费用在保障群众看病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解决因看病产生的时间、交通等成本。
他建议:一是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资助力度的同时,完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准确的绩效评价推动国家科技水平进步;二是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各级公立医院长期良性运行,医保费用在保障群众看病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解决因看病产生的时间、交通等成本。
韩雅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加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体育和医学深度融合(简称“体医融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针对目前“体医结合”新业态,在今年的政协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建议:一是医学院校、体育院校联合创办体医融合专业(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培养更多兼具医学和体育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大对运动医学从业人员(包括心脏康复师、健康管理师、老年运动师等)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健全认证制度,完善激励政策,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人民健康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大医保政策对患者出院后康复和预防的报销力度,使更多患者能够坚持通过落实“运动处方”达到长期健康。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大目标下,医学和体育应尽快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