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安市南部县区特色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2-05-10王爽王国庆廖春华贺春荣曾小分杨光华金水凤倪砚琴刘路琳刘贵红

长江蔬菜 2022年6期
关键词:泰和县遂川县吉安市

王爽,王国庆,廖春华,贺春荣,曾小分,杨光华,金水凤,倪砚琴,刘路琳,刘贵红

(1.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江西,343016;2.吉安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3.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遂川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蔬菜产业是吉安市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之一,是保障城乡“菜篮子”有效供给和消费者食用安全的民生产业[1]。2018年,吉安市蔬菜播种面积157万亩(10.47万hm2),产量264万t,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1 333.33 hm2),产值52.6亿元[2]。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蔬菜种植设施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的提高,蔬菜种植效益不断增加,全市蔬菜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吉安市南部县区蔬菜产业呈现出特色化发展趋势,主要种植的蔬菜有竹篙薯、白萝卜、辣椒、茄子、苦瓜等。本文介绍了吉安市南部县区(泰和县、万安县和遂川县)特色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及特色做法,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吉安市特色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产业现状

泰和县沿赣江的万合、塘洲、沿溪、澄江等乡镇以砂质土壤为主,主要种植特色蔬菜竹篙薯,种植面积达5 000余亩(333.33 hm2左右),其中推广浅生槽栽培技术模式效益较高,推广面积1 500余亩(100 hm2左右),667 m2产值3万余元,种植户积极性较高,该模式现已成为泰和县最具特色的蔬菜产业;万安县芙蓉镇光明村、罗塘乡村背村以种植块茎类蔬菜为主,因该地区以砂质土壤为主,种植的红薯、萝卜等品质佳、甜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其中优质白萝卜种植面积达4 850亩(323.50 hm2);遂川县常年商品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5 720亩(381.33 hm2),基本形成近郊发展茄子、辣椒等常年商品蔬菜基地,中郊发展莲、香芋等季节性商品蔬菜基地,远郊发展生姜、黄花菜、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基地的产业格局,其中雩田镇中洲村、泉江镇太盆村是主要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雩田镇中洲村的茄子、辣椒、苦瓜、黄瓜具有一定的栽培规模,泉江镇太盆村以设施早春茄子、辣椒栽培为主,共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 160亩(77.33 hm2)。

2 特色做法

2.1 泰和县实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泰和县江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与嘉润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带动农户种植芥菜,效益明显,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芥菜,667 m2收入达1 000余元,该合作社共种植芥菜1 000余亩(66.67 hm2左右),嘉润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统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方便面调味包提供酸菜,原料由泰和县江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供应,该合作社种植芥菜所需的种子、肥料及关键技术由嘉润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对种植的芥菜实行全程严格把关、统一收购,并对所收购的芥菜进行抽样检测,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农户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企业和合作社合作极大地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泰和竹篙薯

2.2 万安县注重品牌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了蔬菜生产的附加值

万安县大力发展白萝卜等根茎类蔬菜的加工生产,提高了蔬菜的附加值。由合作社牵头将白萝卜加工腌制成萝卜干后销售,可极大程度提高白萝卜的附加值,按每年加工40 t左右计算,产值达10余万元,此外,该村正在新建蔬菜加工厂,进一步扩大蔬菜深加工规模。万安县还积极倡导品牌建设,省级示范社万泉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注册了“千千慧”商标,该合作社种植的马铃薯、白萝卜、胡萝卜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

2.3 遂川县常年蔬菜基地配套技术较为成熟,多数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市场前景广阔

遂川县雩田镇农户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嫁接技术、间套种栽培技术、精细化种植管理技术,极大程度提高了蔬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农户种植蔬菜每667 m2可获得经济效益2万余元。遂川县种植的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长期销往井冈山、万安、湖南桂东等周边县市,该地区生产的特色蔬菜已远销赣州、南昌、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全年蔬菜外销总量在1万t以上,具有实现蔬菜大规模走出去的良好基础。

3 存在的问题

3.1 本地蔬菜品种退化严重

吉安市具有本地特色的蔬菜品种较多,如泰和竹篙薯、遂川本地辣椒、茄子等,一些地方蔬菜品种因品质优、符合当地消费习惯而长期种植,但因农户连年种植,且多以自留种为主,使得蔬菜品种退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地方品种优良种性消失,甚至面临灭绝的处境。

3.2 蔬菜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吉安市蔬菜产业总体规模不大,能够规模化种植的企业、合作社仍占少数,以农户零散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2],种植随意性大,品种数量和质量不稳定,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加之蔬菜加工遭遇技术瓶颈,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3 缺乏健全的蔬菜流通体系

各县区不具备规模化蔬菜批发市场,种植户种植的蔬菜以鲜销和零批为主,蔬菜产品包装营销、净菜加工、冷链运输较为落后,大规模种植给蔬菜销售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限制了蔬菜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4 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从事蔬菜行业的科技人员不多,不仅断档老化、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人不多,指导农户和大面积蔬菜基地的生产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各地蔬菜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遂川本地辣椒品种

4 建议和对策

4.1 发挥地方优势,挖掘特色品种

围绕“特、优、稀”充分挖掘吉安市蔬菜地方特色优势品种。一是加大地方特色蔬菜的品种保护力度,支持地方科研院所开展特色蔬菜品种(如泰和竹篙薯,遂川本地辣椒、茄子等)的提纯复壮工作。二是加快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分区域打造一批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集中示范推广优良特色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打造“一乡一品”,做出特色大众单品,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4.2 培育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力的牵动,要充分利用招商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引进一批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蔬菜生产企业,辐射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蔬菜生产[3]。同时,加快蔬菜经营主体培育,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蔬菜产业建设,培育一批生产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促进产业化进程[4]。

4.3 构建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

一是完善城、乡两级蔬菜零批市场,发展“农超对接”“农厂对接”等新模式。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现代农业新型营销体系。三是加快蔬菜“订单农业”发展。四是加快蔬菜市场流通信息体系建设,及时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减少盲目性生产,降低市场风险。

4.4 建立健全蔬菜管理技术体系,强化能力建设

围绕蔬菜“产、销”两端,多方位培养蔬菜从业人才,尤其是加快蔬菜加工、销售人才培养,可结合当前农民返乡创业时机,利用他们的新理念、新技术、网络资源和资金优势,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培养新的蔬菜产业从业大军。同时还要重点加快基层蔬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壮大蔬菜技术指导服务体系队伍建设,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蔬菜生产、销售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猜你喜欢

泰和县遂川县吉安市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遂川县政府倾力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
“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样 江西省遂川县脱贫攻坚见闻
脱贫攻坚图片展·泰和县
泰和县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措施与成效
泰和县活立木拍卖销售关于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方法的探讨
江西遂川县启动首部茶志编纂工作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