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德育系统建设路径研究

2022-05-10李晓航周会燕赵伟斌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时代

李晓航,周会燕,赵伟斌

一、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背景

(一)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

在我国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学习成绩不再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内涵。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理念中最精华的部分,是培养我国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德”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文化中是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是一定思想道德素质准则在个体意识和行动中的表现,这种表现的好坏也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发展。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就要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去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受教育者更好地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抵制那些利益至上和功利化的思想,并有效提高受教育者乃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发展我国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教育相关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把立德树人的工作思想贯穿到高校教学全过程中,以此来实现教学过程中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从而开创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层面。”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丰富发展了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工作内涵,更为我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的工作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是党中央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工作重点。

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以德育为基础的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弥补当代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不足。之后,逐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并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所以新时代下高校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好“立德树人”的好榜样,积极乐观地引导受教育者建立道德高尚的行为准则。最后,需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德育方式来对当代高校的受教育者进行道德素养的提升。不可运用缺乏互动的灌输方法来对高校的受教育者进行道德层面的引导,应采用形象生动的案例以及言传身教的授课模式来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以使他们形成成熟的道德准则。

(三)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现状

1.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

现如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了高校教育工作的传播媒介,使受教育者处在一种快捷、多元化的学习空间中。大量良莠不齐的思想充斥在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这也要求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住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便捷和实时的特点,帮助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中对新时代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辨别网络空间中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高尚规范的思想标准。

2.量身打造高校德育创新工作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微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逐渐占据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流地位。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教育模式相融合,通过建立校园新媒体平台,让高校德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进行在线互动,同时把思想教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中去,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教学效率,达到扩大教学成果的目标。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影响因素分析

在中国知网以“高校德育”为篇名关键词对期刊论文进行检索,得到从2011年至今文献共2610篇,发文趋势见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的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优化德育系统建设是大势所趋,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引起重视。

图1 在中国知网以“高校德育”检索结果统计图

在文献主题分布中,除了“高校德育”这一关键词外,德育工作者、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以人为本、课程建设、内容建设、德育体系、德育环境等也占有较高比重。此外,“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针对各学科设计了五个指标类别,即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和专业条件。在研究影响高校德育的因素时,笔者将上述高频词和指标类别归类为:德育工作者因素、德育内容因素、学生主体因素和教学环境因素。

(一)德育工作者因素分析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专业课老师有教书育人的使命,专业课程相对较难,是学生的必学知识,所占课时较多,学生也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课老师不仅要将课程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还应将一些从业伦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领域内的学术进展和实践应用技能,专业课老师对待学术和工作的态度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这也决定了专业课老师在高校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的师资规模、师资结构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包括辅导员(学历和专业)、班主任(学历和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专业和与学生总数之比)、专业课老师(学历、专业和职称)及其数量,相关教师学历层次越高,其个人素养也会整体提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认同,也会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德育的效果。在开展德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优质合理的师资配置将会更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性地开展知识讲座、提供必要的思想帮助。

(二)德育内容因素分析

高校德育内容包含诸多部分,例如: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理想目标、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理想教育;了解历史上爱国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正确抒发爱国之情、正确进行爱国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维护集体的共同荣誉的集体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德,是个人的德、国家的德和社会的德的结合,可以兼顾个人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在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命脉。此外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普遍共识,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完善思想认知。

在这一方面,可以统计高校思政相关课程的数量(包括课时占比)、思想相关学术讲座数量、高校组织策划的各类相关活动数量以及学生参与规模,对高校德育内容因素进行侧面评估。

(三)学生主体因素分析

学生在德育中占主体地位,分析学生因素对开展德育工作有重要作用。在统计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时,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即思想道德、社会实践、创新和人文素质。

思想道德维度可以考察学生党团活动参与情况、宿舍卫生情况、道德类个人表彰情况、遵纪守法情况等;社会实践维度可以考察学生各类学生组织参与情况、社会实践参与情况、社会调查参与情况、各类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等;创新维度可以考察学生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科创比赛参与情况、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专利专著发明情况、能力证书获得情况等;人文素质维度可以考察学生学业课程考试情况、人文活动参与情况等。

通过上述考核指标,可以将学生个体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现,并在四个维度上对学生的评分进行评级和汇总,得出学生因素四个维度下各级别学生人数占比作为对学生因素的评估。

(四)教学环境因素分析

教学环境可包括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高校各级实验室、社科类研究中心建设等,可统计各平台的建设数量、规模、学生参与情况、教师分配情况等,以此评估平台建设情况。

其中,互联网的合理使用可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互联网,可以最大程度地将全国各地的优质思政课程进行推广使用,给学生自由选择思政课程内容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互联网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德育的宣传范围,扩宽德育的宣传渠道,提高德育工作开展的效率。在这一方面,可以统计学校官网及各级学校组织的微信公众号、论坛等网络平台的关注度、最高在线人数,统计在线课程的上课情况等。

学术环境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学术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等个人素养,与德育工作相得益彰。2011年至今全国德育类课题立项数如图2所示。

图2 2011—2020年高校德育相关立项数(项)

三、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依据与体系构建

通过构建客观、科学、准确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能够准确了解学校自身德育工作建设情况,通过评价结果改进与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同时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可以制定未来的德育工作方针与政策,以更好地指导与领导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与建设。本文参考了国内德育相关研究成果,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评价理念、更加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更加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使本文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按照国家对于高校德育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高校德育工作建设的现状,通过咨询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授及专任教师,立足于学校领导与管理、德育条件、德育具体措施实施、德育效果四方面构建高校德育工作评价一级指标,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以及完善,在一级指标下设置18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并为每个三级指标设置评价标准,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针对本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选取10名从事德育工作的专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值。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二)评价数据预处理

首先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文件进行整理汇总,其次对学校的德育条件和德育具体措施的实施管理进行实地调查与详细记录,最后搜集各人员对学校德育效果的评价。

其次,选取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上级领导管理人员、学校教师代表、学校学生代表构成10人评价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数据与资料对三级指标进行等级评价,评价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很差,对10人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计算评价等级隶属率,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预处理总体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评价数据预处理流程图

(三)数据分析

针对高校搜集与整理的相关数据进行模糊评价。Step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U,见公式1:

本研究的因素论域U是指由三级指标的各个指标构成的集合,ui(i=1,2,…,m)为三级指标的各个指标,其中m=41。

Step 2:确定评价等级论域V,见公式2:

本研究将评价等级分为5个,即n=5,其中Vj(j=1,2,…,n)代表第j个评价等级结果,由此可知V={优,良,中,差,很差}。

Step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根据评价等级隶属率构建41×5的模糊关系矩阵R,见公式3:

其中,m=41,n=5,rij(i=1,2,…,m;j=1,2,…,n)表示某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价因素ui对vj模糊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Step 4: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A,见公式4:

根据10名专家赋予每个三级指标的权重构建1×41的模糊权向量A,其中m=41,且ai(i=1,2,…,m)代表第i个因素的权重,通常ai满足ai≥0和Σai=1。

Step 5:建立模糊评价结果向量W,见公式5:

模糊权向量A与模糊关系矩阵R进行模糊合成算子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W,其中n=5,Wj(j=1,2,…,n),表示被评级对象从综合上看对vj评价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若W需要归一化处理,则将W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W=(W1,W2,…,Wn),n=5,因此可以确定高校的德育工作评价结果等级。

(四)评价结果量化

为了得到高校的德育工作评价结果,需要对评价结果等级进行量化处理,高校评价等级量化表见表2。

表2 高校评价等级量化表

通过上述表格构建系数向量B={95,85,75,65,50},通过将系数向量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W进行运算,可以得到该高校的最终评价结果,具体运算公式如下,其中n=5。

最终评价结果score见公式6:

四、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政策建议

(一)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

1.建立有效的德育测评机制

新时代的教育环境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同时也不断关注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学习进步的沃土,所以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师德育评测机制来培养其良好的教学品质。

首先学校要树立合理的教师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对教师进行德育评价,使每一名教师在德育方面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提高。之后需要加强对于教师德育测评结果在教育工作上的运用,进一步使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优良的德育品质传达给学生,确保新时代我国德育工作稳步进行。最后,教育部门还要建立良好的教师德育测评配套制度,从而保障教师德育测评工作的持久发展。

2.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教师岗位进行重构

教师岗位的设置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德育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需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方针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对教师岗位进行重新划分,以求为新时代下中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保驾护航。

学校对教师岗位的设置不应该再单以大学职能为依据进行岗位划分,而应该去综合考虑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种因素来进行教师岗位的设置,并要求不同岗位的教师在以完成本职工作为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目标,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以带动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新时代德育课程体系

新时代下中国高校学生的德育课程建设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交往能力为主要目标。学校所建立的德育课程体系需要本着以道德能力训练和道德品格养成为核心思想,鼓励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建构起符合新时代中国高校德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需要大力开展与德育相关的课程活动,通过不断增加德育相关课程的活动内容,调动x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使课程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让学生可以在课程活动中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在德育课程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积极配合,共同参与课程活动,产生更多的互动,使教师可以发现更多关于德育的问题,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展示德育智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道德表达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真正认识到道德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强化新时代学校德育的人文环境

首先,从校园德育文化环境角度,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环境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要不断提升与完善校园德育文化制度,制定出符合学校现状的德育文化管理措施。在德育内容方面,将德育教育中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价值观、道德观融入校园环境中;在德育文化宣传方面,通过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展示德育内容,必要时对学生所喜欢的宣传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将德育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联系起来,广泛搜集学生的德育文化诉求以及德育文化对学生心理带来的变化,从而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关心,及时调整校园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

其次,从校园德育交往导向角度,科学正确的德育交往导向有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在校园环境中,校园交往以学生之间的交往为核心,但是许多学生无法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找到自己的明确定位,因而会产生社交恐惧,通过德育内容的宣传和渗透,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与同学相处的方式,并找准自身定位。

最后,从德育网络教育环境角度,营造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可以正向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在校园网站方面,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板块并采用趣味的形式吸引学生阅读;在校园公众号的建设上,召集学生撰写内容,使学生参与到德育网络环境建设中,并定期在班级群里推送德育内容;同时将德育网络教育环境与现实中的德育教育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联动作用。

五、结语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开展德育的背后,是国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是必要的。本文在新时代这一大背景下,探索了高校德育系统建设的具体路径,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因素从德育工作者、德育内容、学生主体、教学环境四个维度展开分析,并基于模糊评价法搭建了高校德育工作指标体系,其中学校领导与管理、德育条件、德育具体措施实施、德育效果被指定为一级指标,四项一级指标共包含18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最后,基于指标体系,对高校德育工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三条建议,即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构建新时代学生德育的课程体系及强化新时代学校德育的人文环境。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时代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