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CP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05-10梅坚王丽
梅坚 王丽
关键词:抗CCP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辅助诊断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
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人群中十分常见,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晨僵、疼痛,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会出现明显的肢体肿胀,疼痛程度也明显增加,继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长期实践研究已经证实,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是成功逆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关键[1]。基于上述经验,我院此次研究探析抗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旨在进一步提升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疾病患者中选取96例参与此次课题研究,其中不包括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和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所患疾病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共42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8~74(53.31±3.26)岁。对照组共54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34~75(53.41±3.22)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显示各项资料的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基本均衡。研究对象均为志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标本采集及准备: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于真空试管中,使用血清离心机离心,速度为3000r/min,时间为5min,取上清液尽快完成抗CCP抗体检测。
抗CCP抗体检测:检测方法为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赫澎(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说进行,检测结果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判读。
1.3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的亚组A组和B组的抗CCP抗体检测结果。
A组与B组的分组标准:根据类风濕关节炎的病程进行分组,病程<3年的患者进入A组,病程≥3年的患者进入B组。
1.4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3.0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差异以x2检验,计量资料的差异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抗CCP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中的数据,两组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较大(P<0.05),为研究组的更高。
2.2研究组的亚组A组、B组的抗CCP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病中,病程<3年的患者共24例,进入A组,病程≥3年的患者共18例,进入B组。
A组中,共11例患者的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抗CCP抗体阳性率为45.83%(11/24),B组中,共16例患者的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8.89%(16/18)。两组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x2=8.305;P=0.004)。
3讨论
抗CCP抗体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以合成环化瓜氨酸多肽为抗原的自身抗体,早期就有实践研究发现,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就已经出现,因此,推测该指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辅助诊断价值[2-3]。为进一步明确该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我院此次研究参照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分析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特征,根据结果部分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表明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此外,我院此次研究还对比了不同病程阶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CCP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程≥3年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3年的患者,表明抗CCP抗体的检测结果也可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抗体在人体内所发挥的生理机制有关,具体生理机制还需日后开展更多实践研究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较高,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值得各大医院将其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诊断指标。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12):155-156.
[2]梁金,殷寒秋,殷松楼.抗CCP抗体、抗MCV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01):120-124.
[3]郭洪佩,范俊,路臻豪,等.血清Eotaxin-1和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08):845-848.
通讯作者简介:王丽 1974,5,大本,副高,研究方向,风湿免疫与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