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阻断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的机理与对策

2022-05-10乌丽晗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因素对策

摘要:教育阻断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在阐释教育阻断返贫风险的内在机理和作用的基础上,从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化解返贫风险;建立返贫风险户特殊教育机制;大力开展新民教育,阻断传递性返贫;加强科普教育,实现包容性增长;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消除多维返贫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教育阻断民族地区返贫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多维返贫风险;教育阻断;因素;内在机理;民族地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S-01;F12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4-0016-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4.003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Blocking Multi-dimensional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in the Ethnic Areas

WU Lih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1, China)

Abstract:Education to blockthe multi-dimensional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in ethnic areas through education i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ffectively link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moving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Due to the lagging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era, and due to disease, disaster, education, debt, industrial failure, employment instability and other factors, the multi-dimensional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has been induced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Social education has been popularized, special educ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new people's educ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publicity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 It can effectively block the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of low-income marginal household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monitoring households, and move towards the road of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Multi-dimensional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Education block;Factor;Internal mechanism;Ethnicareas;Countermeasures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消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对象户的返贫风险仍然存在,因病、因灾、因学、因债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1 ],形成多维返贫风险,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事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破解返贫风险诱发机制、探索化解返贫风险途径,对民族地区阻断返贫风险,缓解相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返贫风险群体的分布分散化、碎片化,并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中西部民族地区[2 - 3 ]。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村落,社会相对封闭、文化思想保守落后、自我发展能力较低,返贫风险较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4 - 6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其实除了极特殊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事情外,返贫现象多数与个体农牧户的文化素质及能力有关。对此,国内外学者已有共识。如奥斯卡·刘易斯的“贫困文化理论”阐明了贫困生成中的文化因素[7 ],阿玛蒂亚·森从“可行能力”入手阐释贫困的产生机制[8 ],刘易斯·科塞的“贫困人口代际传递”理论等都充分说明了致贫因素和返贫根源[9 ]。返贫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貧困产生的原因相比,其源更在于返贫人口自身素质的弱质性[10 ],教育投资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3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11 ]。从2019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贫困发生率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成反比,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12 ]。可见,教育对防止返贫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增进健康、积累社会资本,达到消除贫困,跨入共同富裕道路。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系统分析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在阐释教育阻断民族地区返贫风险的内在机理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阻断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的对策。

1   民族地区多维返贫风险因素及其成因

据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统计,2020年全区收入略高于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和已脱贫但不稳定的风险户共有19 880户。其中,返贫风险边缘户14 312户,占72.0%;返贫风险脱贫监测户5 568户,占28.0%。返贫风险户主要集中在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的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返贫风险户占全区总数的95%以上,返贫风险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频繁性特征。返贫风险因素多为因病、因事、因教、因灾或因就业不稳、产业失败,为多维因素相互叠加或单一因素导致。

1.1   因病返贫

因大病返贫是脱贫监测户返贫的主要因素。由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属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农牧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数较多,患病农牧民由于长期服药治疗导致贫困。虽然在脱贫攻坚时期实施医疗扶贫政策,已摆脱绝对贫困,但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医疗支出庞大,返贫风险较大。据监测,全区因大病返贫风险户数共有3 076户,其中中东部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6盟市有3 007户,占97.8%。这些患有大病的脱贫监测户,一旦家庭成员尤其是负担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劳动力病情加重或者失去劳动能力,加之巨大医疗费用压力,导致脱贫户又陷入贫困,返贫概率极高。

1.2   因灾返贫

内蒙古自治区处于高原、沙漠、戈壁、草原地区,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一旦遭遇雪灾、旱灾、白灾、冻灾、虫灾、水灾、雹灾等自然灾害,农牧业生产损失巨大,所有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陷入贫困。改革开放40余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抗灾、防灾能力大幅度提高[12],但应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能力仍然很低。尤其水资源短缺的戈壁、沙漠、草原地区遭遇旱灾,农田、牲畜损失不可估量,时刻威胁着经济实力弱小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因灾返贫成为返贫最大风险。

1.3   因学返贫

因学致贫是内蒙古地区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返贫风险。内蒙古地区区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教育资源配置成本昂贵,九年义务教育集中在乡、镇、苏木或旗所在地。这种教育资源的集中,虽然提高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但给贫困农牧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由于撤销农村牧区中小学,农牧民孩童不得不远离父母到乡镇及苏木中心校借宿就读,增加了经济收入极少家庭的负担。加之孩童幼小,自理能力低,父母或老人租房陪读,不仅增加了生活支出,还削弱了家庭劳动力创收机会。这种情况目前仍未改变,较高的教育支出成为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最大负担。

1.4   因产业失败返贫

产业失败是指家庭经营不善或失去市场应对能力,导致收入减少、经营亏损,甚至负债而陷入返贫困境。据调查,内蒙古地区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50%以上帶有此风险。由于具有劳动能力的返贫风险户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缺少生产经营技能,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低。脱贫攻坚时期,党和政府实施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帮扶实现摆脱贫困。但地方政府实施产业扶贫时偏重物资帮扶,少有精神技能帮扶,忽略低收入边缘户的扶持和激励措施等,加之脱贫监测户和低收入边缘户经营规模小、劳动力不足、不善于经营、内生动力不足等自身原因,农牧业生产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就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状态。

1.5   因就业不稳定返贫

主要是指农牧民外出务工就业不稳定和收入来源减少导致的返贫现象。全区40%左右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家庭经营收入不足10%。受近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机会减少,直接影响了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技术技能、社会交际能力、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低,进城务工就业只能选择低端行业和低薪资工作,导致就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局面,加重了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返贫风险。

2   教育阻断返贫风险的内在机理和作用

多种因素相互重叠、产生连锁反应是导致民族地区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的主要原因。返贫风险户应对灾害能力较低、防御疾病意识较差、经营能力较弱、自身文化素质低等多种因素诱发因病、因灾、因学以及产业失败、就业不稳定等多维风险,并相互叠加而导致陷入返贫困境。诱发多维返贫风险的根源在于返贫风险户的自身能力低、内生动力不足和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教育与贫困具有内在逻辑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1   提升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抵御能力

由于民族地区多处生态环境脆弱的草原、沙漠、荒漠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生产经营遭遇损失。通过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农牧民素质,掌握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知识,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习得防灾、减灾技术,能够及时调整生产方式、经营结构、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

2.2   提高疾病防御能力和健康意识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教育提高弱势群体的健康意识、预防意识及防疫能力,才能调整自身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合理安排饮食、作息、娱乐活动,主动参加医疗保险和全民健康活动,养成自我防御能力,免遭疾病缠身、丧失劳动能力和治理能力,阻断因病返贫。

2.3   提高家庭经营能力和自力更生意识

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家庭经营能力普遍偏低,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能力弱,常导致产业失败、负债缠身,难以摆脱困境,导致返贫现象。通过教育和培训,弱势群体可获得生产技术和经营能力,减少避免因产业失败而陷入困境,提高其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家庭收入,阻断返贫风险。

2.4   拓宽就业领域和增加就业机会

多数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由于经营土地规模小、家庭经营能力微弱,只能依靠外出务工收入维持生活。但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又无一技之长,外出务工时找工作就业既困难又不稳定,家庭收入无法保证。尤其新冠疫情期间外出务工机会大大减少,收入大幅下降,返贫风险加重。通过职业培训、技能教育,提高其自身能力技能,改善就业创业能力。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能够防止返贫。

2.5   有效破除贫困亚文化

贫困文化具有自我延续倾向的亚文化,贫困家庭通过这种亚文化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遗传给下一代,导致后辈很难在思想上突破父辈的局限性,从而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通过现代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后代,还能改变返贫风险群体听天由命的价值观和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彻底阻断返贫。

3   教育阻断民族地区返贫风险的对策

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杜绝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返贫风险是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解决绝对贫困,我们重视的是贫困家庭儿女平等接受学校教育,而后脫贫时代不仅是保障学校教育,更要注重社会教育和全民科普教育,这样才能阻断返贫风险,缓解相对贫困。

3.1   大力发展社会教育, 化解返贫风险

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贯穿全社会思想政治、社会责任、职业技能、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全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设学习型社会,改变返贫风险群体的周围社会环境。关注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开展公益性社会援助活动,把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纳入社区帮扶重点工作中,以社会力量助力返贫风险群体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消除返贫风险。

3.2   建立返贫风险户特殊教育机制

特殊教育不仅是针对残障、低能人的自立能力教育,还应该是针对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成年劳动力和“两后生”的能力培训教育。通过社会各界出资、出知、出援助,以及政府补奖补贴政策,扩大职业教育和业余培训范围,赋予他们生产技术、经营技术和自我发展能力。针对返贫风险群体的特殊教育除了文化素养、技术技能外,还要进行思想道德、文明规范生活方式、良好社会行为方式以及新时代文明公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3.3   大力开展新民教育, 阻断传递性返贫

传递性返贫将原生贫困户吸附在某种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由此而减少了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机会,这种带有阶层“属性遗传”性质的返贫模式是再生贫困的一种特殊形式[13 ]。通过新型农牧民自我价值的重塑,改变返贫风险群体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行为习惯,重视科学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创造机会公平的社会生存环境,从而阻断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返贫风险。

3.4   加强科普教育, 实现包容性增长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功能。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对象户,从“贫”和“困”两个层面反映了返贫风险的本质。如果因为教育水平低下导致的返贫风险持续存在,即使脱离绝对贫困也可能因缺乏抵御新风险的可行能力而返贫。因此,应大力开展现代科技术的普及宣传教育,使返贫风险户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改变原有的听天由命、等、靠、要等惯性思维,正确面对现实困境,努力走出困境,化解返贫风险。

3.5   完善基本公共教育, 消除多维返贫风险

教育是更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教育既可以改善人们的就业与收入、卫生与健康状况,还能够促进返贫风险户的社会参与,增加社会信任和包容性。教育阻断返贫就是要通过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并赋予弱势群体谋生之路和谋生之能,助其自发自觉脱离贫困、不再返贫,进而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农村牧区公共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子女得到最佳的教育,是彻底阻断民族地区返贫风险的重要保障。

4   结语

民族地区多地处边缘、草原、沙漠、戈壁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直接导致了低收入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返贫风险。因灾、因病、因学、因债以及自身能力素质不足而致使产业失败、就业不稳定等因素相互叠加,从而导致低收入家庭返贫现象明显。只有通过教育阻断返贫风险,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形成全社会防治返贫风险机制,建立特殊教育,赋予低收入家庭成员技能培训机会,开展新民教育,阻断传递性返贫,加强科普教育,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消除返贫风险才能真正摆脱贫困,阻断返贫风险。

参考文献:

[1] 颜廷武.  返贫困:反贫困的痛处与尴尬[J].  调研世界,2005(1):37-39.

[2] 汪三贵,刘明月.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理论关系、战略转变与政策重点[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7-20.

[3] 王   建.  教育缓解相对贫困的战略与政策思考[J].  教育研究,2020(11):11-21.

[4] 白贺兰,马小黎,李珂璟,等.  基于DSSM-区位熵模型的西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21,52(10):39-51.

[5] 史润玲.  定西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21,52(8):89-92.

[6] 乔德华,贺春贵,车宗贤,等.  甘肃科技扶贫对策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2):56-67.

[7] 张   琦,杨铭宇,孔   梅.  2020后相对贫困群体发生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  新视野,2020(2):26-32.

[8] 刘   龙,李丰春.  论农村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5):583-585.

[9] 唐任伍,肖彦博,唐   常.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33-139.

[10] 凌国顺,夏   静.  返贫成因和反贫困对策探析[J].  云南社会科学,1999(5):33-38.

[11] 刘传铁.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N].  人民日报,2016- 01-27(5).

[12]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9[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13]何华征,盛德荣.  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J].  现代经济探讨,2017(7):95-102.

收稿日期:2022 - 02 - 22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阻断少数民族人口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与路径研究”(CXJJS20045 )。

作者简介:乌丽晗(1995 —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Email:18747559080@qq.com。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因素对策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